学术投稿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唾液中乙醇含量

王振华;曾令清;曲园园;林燕君

关键词:乙醇, 顶空气相色谱法, 唾药浓度
摘要:目的:建立项空气相色谱仪测定唾液中乙醇浓度的方法.方法:受试者服用20 ml左右的九江双蒸酒,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受试者的唾液,经处理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乙醇含量测定.结果:乙醇在2.38~952.38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59%,精密度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操作简便,能有效地避免样品中蛋白质等不挥发性物质对样品测定的干扰,可用于生物样品中乙醇的测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江西栀子多糖的含量测定及比较

    目的:测定栀子药材中多糖的含量以及比较不同产地栀子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以葡萄糖为标准品,葡萄糖浓度在4.0~24.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稳定性均良好,3批栀子多糖的平均含量为6.59%.江西临川产栀子多糖的含量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中药栀子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韦性琰;王定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中医体质学说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已成为全世界医学专家关注的主题.当今社会,肿瘤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辨体与辨证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因此,恶性肿瘤的体质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较大地促进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

    作者:陈晓霞;李奕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学用相长,造就中医人才(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在分析传统与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理论-实践往复互促的中医(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利用中医特点,从中医各种疗法入手,可以给本科生适时地创造实践机会,达到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往复互促的效果和中医入门的目的,形成中医学习与人才成长的阶梯.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回顾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从诞生到发展,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旅程,通过回顾其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办学规模、培养模式、培养类型和办学规律等经验,对深入研究和推广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思民;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94只眼)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47只眼)采用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47只眼)运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VEP振幅、视野及临床疗效比较,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视神经炎,且其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作者:李汝杰;王慧珍;许建人;洪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98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100例,采用针刺加热敏灸疗法;对照组98例,为针刺加普通艾条灸.结果:试验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后症状积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优于针刺加普通艾条灸组,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付勇;陈明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昌帮四制香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目的:研究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过程中炮制品HPLC图谱,并与生品香附、醋制香附的HPLC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从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峰的变化探索四制香附的炮制特色及炮制工艺.方法:选用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mm,μm);流动相:以甲醇-水二元梯度洗脱(0~ 10min:甲醇30% ~ 70%,10~35min:甲醇70%~100%);检测波长:25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评价.结果:12个香附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比较,中位数相关系数在0.806~0.979之间,均值相关系数在0.863~0.984之间.结论:香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分析含量、共有峰等因素可知建昌帮四制法为较优的炮制方法.

    作者:胡志方;谢颖;胡律江;向竹枝;金鑫;赵晓娟;郭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析《内经》对骨质疏松症病机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从整体现出发,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内经》理论和现代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同时与脾虚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血瘀则进一步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应顾护脾肾,调畅气机,保持气血运行正常.

    作者:张燕;张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洪广祥治疗肺系病药对探析

    目的:总结分析洪广祥治疗肺系病常用常用药对.方法:从洪广祥治疗肺系病临床医案中提炼常用中药药对,并经其确认.结果:临床常用药对有紫菀配款冬花,天浆壳配矮地茶,山萸内配锁阳等.结论:洪广祥临床擅用药对治疗肺系病.

    作者:叶超;高琦;钟发明;薛汉荣;查青林;郑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具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264名住院患者,采用营养筛查量表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收集中医证型,分拆成相关证素后进行分析.结果:有营养风险组(A组)89人,无营养风险组(B组)175人;A组BMI22.92±6.93,B组BMI25.32±3.61 (P <0.05);A组出现气虚的比例35.2%,B组出现气虚的比例21.7% (P<0.05);A组出现气滞的比例14.8%,B组出现气滞的比例32% (P <0.05);A组出现血瘀的比例44.3%,B组出现血瘀的比例60%(P<0.05);A组出现湿邪的比例6.8%,B组出现湿邪的比例16% (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更多的虚证证素,尤以气虚明显,相对较少的实证证素,尤以气滞、血瘀和湿邪三个证素明显.

    作者:王新;徐美蓉;杨笑月;权晓玲;戴雪;郑京玉;郭敬媛;黄允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时代造就的中西汇通大家——祝味菊

    探讨了中西汇通大家祝味菊受教育的时代特点及其在临床、教育、著书立说各个方面的成就,为推动中西医汇通之发展方面作了极大贡献.

    作者:苏丽娜;杨杏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一类中药牛蒡苷原料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一类中药牛蒡苷原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牛蒡苷在0.250 5~1.503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1%,RSD为0.48%.三批样品的牛蒡苷含量分别为95.28%、94.92%、95.84%.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一类中药新药“牛蒡苷胶囊”中牛蒡苷原料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吕尚;魏惠珍;梁斌;李孟林;谢宇;唐靖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元气学说在明代发展的特点

    元气,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明代是元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元气特点的认识,明代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元气可化可分,二元气难盈易亏,三元气可温可补.

    作者:曹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西洋参临床药理研究进展(2004-2010)

    西洋参因早产于欧美而得名,但早在17世纪,我国清代就已开始认识并在临床应用甚广,近代随着对西洋参主要化学成分深入研究,针对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抗肿瘤方面等的新发现,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马宝兰;秦绪花;史载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伤寒杂病论》针(灸)药结合思想的探讨

    《伤寒杂病论》开辟了汤液与针灸治病的典范,使针、药两法用于临床而相得益彰.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历代医家多重于药而轻于针,致使中医治法由针、灸、药并用到针灸式微、以用药为主的这样一个过程,则深失仲景著书之苦衷.本文旨在探赜索隐仲景针(灸)药结合的理念,以便全面的学习研究仲景学说.

    作者:张达贵;LIU Li-hong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成分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某些中药及天然药物来源的成分具有肯定的抗结肠癌作用,它们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断细胞周期等途径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其结构各异,为探索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依据,并为药物结构的修饰奠定了基石.

    作者:张季林;陈丽玲;刘利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藏象研究中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思考

    中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共同具有宏观、动态的特点,可以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并发展藏象理论,在研究中应突出整体性、联系性的特点,并兼顾时间空间关系、体质、社会心理等因素.

    作者:窦学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鲜鱼腥草挥发油对慢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白介素-8、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挥发油减少慢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白介素-8(IL -8)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气管滴入脂多糖(LPS)诱发慢性肺损伤模型.3周后处死,测定肺组织中IL -8和MDA的含量.结果:注入脂多糖后的病理学表现符合慢性肺损伤的特征.鲜鱼腥草挥发油100 mg/ml组能降低肺组织中IL -8的含量;鲜鱼腥草挥发油给药组,尤其是鲜鱼腥草挥发油100 mg/kg组,可以减低肺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鲜鱼腥草挥发油可以减低肺组织中IL-8、MDA的含量.

    作者:郭亚丽;洪佳璇;唐法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式探讨

    近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焦点,其改革的成败关乎中医学科的未来发展.中医学科作为一门我国古代沿袭至今的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门饱含经验的古朴学科,还是一门包涵超前医学思维的学科?其有着太多的疑问需要中医业者的探索.培养中医高等院校本科生一定的科研素质,无疑能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科研素质包含许多的层面,也不可能几年时间可以短时促成,唯有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较为现实,也可以为本科生的后续学习与工作从事中医科研提供可能性.为实现培养本科生中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以中医科研课题案例分析的模式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作者:王萍;杨海燕;姚鹏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康宁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妇康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康宁胶囊中赤芍、黄柏、枸杞子、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x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浓度为11.56~115.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9%,RSD=1.43%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妇康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苑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