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徐美蓉;杨笑月;权晓玲;戴雪;郑京玉;郭敬媛;黄允瑜
目的:测定栀子药材中多糖的含量以及比较不同产地栀子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以葡萄糖为标准品,葡萄糖浓度在4.0~24.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稳定性均良好,3批栀子多糖的平均含量为6.59%.江西临川产栀子多糖的含量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中药栀子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韦性琰;王定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马齿苋是药食同源的野生植物之一,其临床药理作用较多,近年来研究发现马齿苋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本文现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明;季巧遇;颜梅;何华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醇賸义》是晚清孟河名医费伯雄的著作.其中《劳伤》一篇提及,七情内伤必定损及心神,治疗在调治相应脏腑气机功能时当合以养心调神.本文在解析、比较原文及分析治疗方剂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作者调神理论、治疗思路及遣方要领进行探析,以盼裨益临床.
作者:吕方舟;秦绪花;陈荣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疗作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综述于下.
作者:谢康;王河宝;叶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一类中药牛蒡苷原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牛蒡苷在0.250 5~1.503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1%,RSD为0.48%.三批样品的牛蒡苷含量分别为95.28%、94.92%、95.84%.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一类中药新药“牛蒡苷胶囊”中牛蒡苷原料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吕尚;魏惠珍;梁斌;李孟林;谢宇;唐靖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分析传统与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理论-实践往复互促的中医(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利用中医特点,从中医各种疗法入手,可以给本科生适时地创造实践机会,达到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往复互促的效果和中医入门的目的,形成中医学习与人才成长的阶梯.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络病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络病学说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挖掘络病治疗方剂当是重中之重.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内载治疗络病方剂颇多,奠定了络病学临床治疗方剂的基础,本文试从流气畅络、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解毒通络、祛痰通络、祛风通络、络虚通补七种治法来略论《金匮要略》中的治络方剂,为中医药后学者服务.
作者:黎梓旺;马宝兰;LIU Zhong-yong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从整体现出发,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内经》理论和现代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同时与脾虚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血瘀则进一步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应顾护脾肾,调畅气机,保持气血运行正常.
作者:张燕;张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某些中药及天然药物来源的成分具有肯定的抗结肠癌作用,它们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断细胞周期等途径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其结构各异,为探索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依据,并为药物结构的修饰奠定了基石.
作者:张季林;陈丽玲;刘利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94只眼)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47只眼)采用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47只眼)运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VEP振幅、视野及临床疗效比较,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视神经炎,且其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作者:李汝杰;王慧珍;许建人;洪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将生肌红粉膏、生肌玉红膏、凡士林的疗效进行对比,进而阐述生肌红粉膏促进家兔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普通大耳白兔12只,按照改良付小兵全层皮肤缺损法制成创伤感染性动物体表溃疡模型,分别予生肌红粉膏、生肌玉红膏及凡士林换药,分别测定换药前、换药后第3、7、14天时创面分泌物中pH值、蛋白含量及各个阶段创面面积减小率,以探讨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结果:各组分泌物pH值在换药前、换药第3、7、14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生肌红粉膏在术后创面的pH值相对较低;各组创面蛋白含量在换药前、换药第3、7、14天,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换药第3、7天生肌红粉膏组分泌物蛋白含量相对高;从各组创面面积减小率看,生肌红粉膏组快于生肌玉红膏组,生肌玉红膏组快于凡士林组.结论:生肌红粉膏可能通过酸化创面、提高创面蛋白含量、增强抗感染作用,达到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
作者:李春花;李国栋;刘少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了中西汇通大家祝味菊受教育的时代特点及其在临床、教育、著书立说各个方面的成就,为推动中西医汇通之发展方面作了极大贡献.
作者:苏丽娜;杨杏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从补肾通督论治颈椎病的机理.方法:通过对颈椎病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颈椎病发病的物质基础与颈项部的皮肉筋脉拄骨及与之相关的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肾气亏虚、筋骨劳损、寒湿痹阻是颈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阳亏虚、脉络瘀阻是颈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结论:从补肾通督论治颈椎病具有确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治疗该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何兴伟;谢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不同时期大鼠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然后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各时间点(假手术组、SAH 3d组、SAH 5d组、SAH 7d组、葛根素3d组、葛根素5d组、葛根素7d组)分成7组,葛根素组在术后每天一次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于各时间点将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切片常规行HE染色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动脉管径及血管壁厚度.结果:经葛根素治疗后,7d治疗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明显大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病理组织学表明,痉挛血管的形态学得到改善.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铭;高觉民;吴颐;汤忠华;樊炼;傅传经;叶明;史德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元气,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明代是元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元气特点的认识,明代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元气可化可分,二元气难盈易亏,三元气可温可补.
作者:曹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已成为全世界医学专家关注的主题.当今社会,肿瘤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辨体与辨证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因此,恶性肿瘤的体质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较大地促进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
作者:陈晓霞;李奕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愈萎平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饮水加饥饱失常法复制CAG模型,分组,给药12周后测量大鼠胃粘膜厚度,测定胃粘膜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愈萎平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G大鼠SOD活性和PGE2含量(P<0.05或P<0.01)、降低MDA含量(有P<0.05或P<0.01);愈萎平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胃壁平均厚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愈萎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铁良;陈玉兴;赵自明;曾晓会;黄雪君;崔景朝;姚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共同具有宏观、动态的特点,可以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并发展藏象理论,在研究中应突出整体性、联系性的特点,并兼顾时间空间关系、体质、社会心理等因素.
作者:窦学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挥发油减少慢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白介素-8(IL -8)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气管滴入脂多糖(LPS)诱发慢性肺损伤模型.3周后处死,测定肺组织中IL -8和MDA的含量.结果:注入脂多糖后的病理学表现符合慢性肺损伤的特征.鲜鱼腥草挥发油100 mg/ml组能降低肺组织中IL -8的含量;鲜鱼腥草挥发油给药组,尤其是鲜鱼腥草挥发油100 mg/kg组,可以减低肺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鲜鱼腥草挥发油可以减低肺组织中IL-8、MDA的含量.
作者:郭亚丽;洪佳璇;唐法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妇康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康宁胶囊中赤芍、黄柏、枸杞子、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x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浓度为11.56~115.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9%,RSD=1.43%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妇康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苑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