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对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产前诊断价值

张巍;吴倩;陈悦;刘辉;黄海东;薛晓馥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脐带, 缠绕肢体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及其对临床的研究价值.方法:1 000例孕妇行彩超产前常规检查,对24例存在脐带缠绕肢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缠绕体的准确率99.6%,敏感性95.24%,特异性99.69%,且胎儿脐带缠绕肢体合并其他部位缠绕组胎儿的死亡率、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缠绕肢体组(P<0.05).结论:脐带缠绕肢体具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可作为常规产前检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确定胎儿的分娩方式,提高围产儿的出生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VEGF及P选择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选择素的水平,并探讨VEGF与血小板激活可能的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CHF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VEGF水平并与19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同时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浆VEGF及P选择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逐渐升高;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LVEF值,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0.306,P<0.05),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P选择素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P<0.05).结论: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是反映CHF患者心功能程度有价值的检测指标,CHF患者活化的血小板可能通过包括VEGF在内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作者:申屏秋;王卫东;李闽云;徐江平;陈燕;郭国民;杨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海洛因重度中毒1例

    海洛因过量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缺氧及肺通气不足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于2002年3月24日,采用纳洛酮成功地抢救了1例海洛因重度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梅;蒲东华;王海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皮经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药盒系统在手术不能切除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126例,分为两组.A组:88例采用经皮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术后经药盒化疗.B组直接静脉给药全身化疗.化疗方案:采用FMA方案,7d为一周期,间隔1~2m重复下一周期.结果:A组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2~10次,平均7.6次.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9例,有效率(CR+PR)60.2%;生存期3~34m,中位生存时间13.5m.B组完成化疗1~7次,平均3.8次.无CR病例,PR10例,有效率27.3%.生存期1~13m.B组完成化疗1~7次,平均3.8次.无CR病例,PR10例,有效率27.3%.生存期1~13m中位生存期6.2m,两组对比在有效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A组中56例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疼痛,化疗2~3w后27例疼痛完全消失,22例不同程度缓解,占87.5%.B组疼痛32例,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4例,缓解6例,占31.2%.化疗的毒副作用.A组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25例在化疗中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庆和白细胞降低,占28.3%,均不影响继续化疗.B组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1例死亡,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32例,占84.2%,两组对比毒副反应无论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药合间断性化疗治疗胰头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殷占新;韩国宏;孟祥杰;石玉;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联合应用其它药物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激素治疗、硬化剂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等.自1966年Rash[1]利用氮芥动脉注射开创抗癌药物治疗血管瘤以来,相继有环磷酰胺、长青新碱的应用报道[2].平阳霉素的应用始于1977年Yura等[3]用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淋巴管瘤取得成功的启发,国内开始采用与博来霉素主要成分之A5相同的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4~6].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新俊;李庆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新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共31个经超声引导穿刺获得病理诊断的甲状腺腺瘤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并随访1~3年.结果:治愈12个,显效10个,好转7个,无效2个.治愈率38.7%(12/31),总有效率93.5%(29/31).结论:超声引导无水酒精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肯定,为一切实可行的治疗途径.

    作者:张硕;由丽;戴继宏;张颖;蔡亚君;刘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108例报告

    目的:报告108例颅骨缺损修补结果.方法:以骨水泥为材料,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分别采取以颅骨标本为模具行植片塑形、骨水泥修复自体颅骨瓣后再回植、术前制作模板,术中再以模板为依托行植片塑形的三种方法,对骨水泥植片进行塑形,对各种颅骨缺损进行修补术.结果:108例病人均一次修复成功,外观满意,无头皮刺痛等并发症.术前有颅骨缺损综合症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前有局灶神经症状者,术后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后1年因局部毛囊炎引起继发感染,手术将植片取出.结论:骨水泥是颅骨修补的较好材料,颅骨缺损修补越早,对病人的神经症状改善越好.颅骨缺损宜早期修补.

    作者:王洪亮;谢永胜;尚景瑞;顿志平;赵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消化法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前者细胞倍增时间约为6d,后者细胞倍增时间为3d.细胞融合后前者细胞数为后者的56%.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两种不同基因表现型的细胞.

    作者:李卫华;李德水;刘洪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例心脏创伤的抢救体会

    在各类外伤病人中,心脏创伤较为少见,多在现场或战场中死亡.我院自1982~1999年收治4例心脏创伤患者均获痊愈,报告如下:

    作者:张焕准;孙海东;王志福;赵冬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蟾酥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蟾酥(chan su)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制成.蟾酥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强心、升压、镇痛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现已突破传统用法,将其制成口服液、注射剂、涂膜剂、微丸剂及微球、脂质体、β-环糊精包合物、透皮给药系统等应用到临床各科中.现将近十年来蟾酥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高艳荣;张莉;张磊;呼文亮;齐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我国对老年人便秘的研究现状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它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尚未有全国性的调查报告,但对部分城市调查发现,老年人便秘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就目前我国对老年人便秘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菊;周梅;杨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纤维化大鼠肝表面温度与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红外热像和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表面温度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2w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炎症、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肝表面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w模型组在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同时,ECM增生,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模型组与对照组肝表面温度无明显差异;6w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化隔形成,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8w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表面温度随肝纤维化病程的进展呈规律性变化.

    作者:江涛;吕少文;张诗武;李红;赵丽君;庞奕晖;何文彤;赵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窒息对新生儿胃肠功能损害(184例临床分析)

    为了解窒息对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掌握窒息对胃肠功能损害的诊治,为此对184例窒息儿临床资料加以对照分析,以比较不同程度窒息对胃肠损害的特点.

    作者:冯智彬;苗义三;李洪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一种多发病.60岁以上群体中至少有1/4的人患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更为严重的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由于矿物质大量丢失而变得异常脆弱,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多发性骨折.据报道北美每年死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妇女已经超过乳房癌和卵巢癌死亡人数的总和;中国城市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脊椎骨折发生率约为15%;回顾性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灵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摆脱血液透析,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方法,随着各种免疫排斥检测手段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肾移植的成功率和存活时间大大的提高和延长,但是除外科手术并发症外,肾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仍然很多,本文就此作以简单的综述.

    作者:张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本组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健康妇女200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5岁,体重37~75kg,平均体重51kg,孕周6~11w,平均孕周7+5.初孕者90例,人流史64例子,药流史35例,经产29例,其中剖宫产6例.术前经尿HCG测定及妇科检查,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证实宫内孕,所有孕妇均无无痛人流禁忌症和米索前列醇禁忌症.

    作者:郑秋琼;陈燕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超对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产前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缠绕肢体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及其对临床的研究价值.方法:1 000例孕妇行彩超产前常规检查,对24例存在脐带缠绕肢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缠绕体的准确率99.6%,敏感性95.24%,特异性99.69%,且胎儿脐带缠绕肢体合并其他部位缠绕组胎儿的死亡率、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缠绕肢体组(P<0.05).结论:脐带缠绕肢体具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可作为常规产前检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确定胎儿的分娩方式,提高围产儿的出生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巍;吴倩;陈悦;刘辉;黄海东;薛晓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156例处理体会

    1981年1月至2001年5月西京医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56例,有147例行不同方式修复术,保守治疗9例.修复后有126例因多种原因再行1~5次手术,再手术率85.71%.现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胆管损伤后如何进行修复术加以讨论.

    作者:张瑞奎;窦科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系数的影响,探讨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7212白血病模型,以蟾蜍灵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于第8d将小鼠处死,计算脾脏系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显著,实验组小鼠脾脏系数明显减小(t检验,t=3.70,P<0.01).结论:蟾蜍灵对L7212白血病小鼠的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景田;陈小义;侯志成;徐瑞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8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34例(70.8%)行手术治疗,14例(29.2%)行非手术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45例(93.8%)可通过MRCP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例(4.1%)硬化性胆管炎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做出诊断;1例(2.1%)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管癌.结论:MRCP对胆道疾患诊断具有无创性、高灵敏度、高准确率等优点,能为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孙伟;王毅军;聂福华;袁强;杜斌;舒桂明;张金卷;杜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对肺部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来,我们对经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内肿块而经临床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并能确定部位者,进行经B超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俊鸿;刘翠华;张静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