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雌激素受体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的表达

邓志刚;高永中;张猛;丁建军;伍健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雌激素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体动脉血管和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平滑肌(VSMC)雌激素受体(ERs)和VSMC表型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5例颅内动脉瘤和7例正常对照动脉血管中ER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结果:颅内动脉瘤VSMC的ERa和ERβ表达均高于对照动脉血管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颅内动脉瘤VSMC的α-SMA和Desmin表达均低于对照动脉血管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类颅内动脉瘤VSMC表达ERs水平升高与VSMC表型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奥运与中医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8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的战斗洗礼,在北京又迎来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盛大无比、精彩绝伦的开幕式,着实让世界为之震撼,亦让中华各族人民引以自豪,再加上中华健儿获奖的捷报频传,更使国人欢欣不已.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时效关系

    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作者:陈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在闭经妇女中占25%,在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占50%~70%.

    作者:林岚;陈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课程,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掌握其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邵水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和沉积.其本质是由于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e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不平衡导致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细胞损伤后修复的机制[1],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变化.

    作者:华忠;薛博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四)

    (八)福建路北宋福建路的辖境大约相当于今天福建全省.福建路:至道三年(997)定福建路.福建路在今福建省(治福州,今福州市).

    作者:张瑞贤;王婧;张卫;张慕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奇补颗粒对佝偻病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钙奇补颗粒对佝偻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暗室和饲喂维生素D缺乏饲料复制大鼠佝偻病模型.以钙奇补颗粒进行治疗,检测佝偻病大鼠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和骨干重、灰重、骨钙及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钙奇补颗粒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血钙明显升高,血磷、血碱性磷酸酶下降,骨干重、灰重增加,骨钙升高,骨组织病理观察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钙奇补颗粒对佝偻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陈文;杨银盛;刘海涛;李秀英;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植物药及其组方美白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植物药及其组方在美白作用方面的有效程度.方法:通过多巴氧化法,以L-酪氨酸为底物,测量化合物在475nm处的紫外吸光度,计算得出植物药及组方乙醇提取液对土豆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计算出植物药及其组方的醇提取液对土豆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植物药浓度为0.01 g·ml-1时,泽泻、桔梗、白鲜皮的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98.7%、96.1%、94.7%,组方IV的醇提取液对土豆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19.5%.结论:泽泻、桔梗、白鲜皮及组方IV对酪氨酸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美白功效,为天然美白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媛媛;赵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津液运行失调病理病证新思维

    人体生理过程靠着一定物质基础,即现代医学强调的各种生理物质来支持,如水液、蛋白质以及各种离子等,人体依靠这样的生理物质运行,而这些物质中水液占有很大部分,如果人体出现病理状态,水液平衡也将首先被打乱.在中医学中十分强调气血津液为人体的根本生理基础,人体是在气血津液的阴阳动态平衡中正常运作,当人体出现病态情况,津液平衡也必将被打乱.从中医学出发,认识津液失调的病理病证,从而得出,通过调节人体津液生成代谢过程,可以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作者:杜渊;王蔚;常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锦草的研究概况

    地锦草为大戟科大戟属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d的干燥全草.地锦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一种维吾尔药材和蒙药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材分册>和<内蒙古药材标准>均有记载.

    作者: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龚千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突然发作,或左或右,以剧烈头痛为其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症.发病时头痛持续4~72小时,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或畏嗅.

    作者:郭加兴;李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元代名医滑寿的生平与医学成就(续)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4页)3.2注释<难经>之成就<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以其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

    作者:许敬生;孙现鹏;贾可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1].

    作者:王小勇;徐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免疫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胚胎正常生长有赖于其在母体内免疫耐受状态的维持,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则将导致流产.近年来,研究发现夫妻间HLA-I、II类分子相容性增加、滋养细胞膜HLA-G表达下降、蜕膜NK细胞亚群平衡失调及自身抗体异常等因素可引起母-胎界面的免疫状态改变,从而导致流产.目前,治疗免疫性流产的方法主要包括:主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免疫抑制疗法、中医药治疗等.

    作者:胡蓝雅文;黄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析隋唐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若干实现途径

    在我国中外医药交流史上,隋唐时期的中外医药交流是极为重要的一页.有几种实现途径颇为显著.第一是贸易通商,互赠礼品.隋唐时期,中国与阿拉伯、伊朗、越南、阿富汗、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第二是政府派遣使节、留学生.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日本曾多次互派使节、留学生,隋唐时期医药交流亦多通过此种途径实现.第三是佛教的传播.佛教传播的过程裹挟着医药的交流.第四是医生、名士的推动.

    作者:李德杏;孙中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养胃方减轻放射线所致小鼠自由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养胃方对放射线所致小鼠自由基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TBA法和DTNB法.结果:养胃方可降低小鼠的内脏(肝、肾)组织的MDA含量,增高GSH含量.结论:养胃方能减轻放射线对小鼠的自由基损伤.

    作者: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虚肠燥型慢性肛裂病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建立一种血虚肠燥型大鼠慢性肛裂病动物模型,观察其肠道传输功能.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大鼠不禁食,限水,形成便秘,再用手术刀在肛门后中线切一切口,连续限水1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实验动物大鼠肠道的传输功能:粪便排出量、粪便的干重、粪便周长、首粒大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首粒大便排出时间长,排便量少,粪便周长减少,小肠推动率减慢.大鼠形体消瘦,活动减少,皮毛干涩、色泽发黄无光泽,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血虚肠燥型大鼠慢性肛裂病动物模型,该模型简单经济,可重复性强.

    作者:巫全胜;钱宁;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调节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肿瘤免疫、粘膜免疫等多个角度,对黄芪多糖的调节免疫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同时北指出了黄芪多糖对粘膜免疫系统的干预与调节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研究黄芪多糖的免疫药理学作用机制提供了一条思路.

    作者:黄小英;刘端勇;赵海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舌下络脉、目征和慢性鼻炎血瘀证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鼻炎患者舌下络脉、目征变化特征,为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病例56例,并将病例分为肺脾气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两组.对每位患者进行舌下络脉、目征进行观察得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气滞血瘀型患者舌下络脉变化与肺脾气虚型相比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目征在两组的比较中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舌下络脉在慢性鼻炎患者气滞血瘀型具有特征性变化.

    作者:臧运彩;王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类证治裁》水肿证治辨析

    <类证治裁>为清代医家林佩琴所著,书中对水肿痛虽未做专篇论治,而是与胀病合而论之,但本书对水肿的辨证论治论述详尽,对后世多有启迪.在病因病机方面,林佩琴认为水肿病主发于肺脾肾三脏,尤重肾中命门火衰;在辨证论治方面,强调正确辨证是施治无廖的关键,分别从气血水、阴阳虚实等方面辨别与其类似证胀病的区别;在遣方用药方面,酌用古方并加以治裁,仿古法更古制,勇于创新,疗效显著.整理归纳本书有关水肿病证治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林佩琴对水肿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

    作者:肖永娟;肖少芳;皮持衡;齐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