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津液运行失调病理病证新思维

杜渊;王蔚;常克

关键词:津液, 辨证, 病理, 病证, 新思维
摘要:人体生理过程靠着一定物质基础,即现代医学强调的各种生理物质来支持,如水液、蛋白质以及各种离子等,人体依靠这样的生理物质运行,而这些物质中水液占有很大部分,如果人体出现病理状态,水液平衡也将首先被打乱.在中医学中十分强调气血津液为人体的根本生理基础,人体是在气血津液的阴阳动态平衡中正常运作,当人体出现病态情况,津液平衡也必将被打乱.从中医学出发,认识津液失调的病理病证,从而得出,通过调节人体津液生成代谢过程,可以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突然发作,或左或右,以剧烈头痛为其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症.发病时头痛持续4~72小时,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或畏嗅.

    作者:郭加兴;李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津液运行失调病理病证新思维

    人体生理过程靠着一定物质基础,即现代医学强调的各种生理物质来支持,如水液、蛋白质以及各种离子等,人体依靠这样的生理物质运行,而这些物质中水液占有很大部分,如果人体出现病理状态,水液平衡也将首先被打乱.在中医学中十分强调气血津液为人体的根本生理基础,人体是在气血津液的阴阳动态平衡中正常运作,当人体出现病态情况,津液平衡也必将被打乱.从中医学出发,认识津液失调的病理病证,从而得出,通过调节人体津液生成代谢过程,可以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作者:杜渊;王蔚;常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配合中药热敷对增生性颈椎病临床及肌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热敷对增生性颈椎临床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60例增生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中药热敷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两疗程后观察疗效及电针组肌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症状和体征改变方面按积分显示,疗效有统计学意义,肌电图有改善.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热敷对增生性颈椎临床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

    作者:崔峻;刘星;魏华娥;章美琼;利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奥运与中医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8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的战斗洗礼,在北京又迎来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盛大无比、精彩绝伦的开幕式,着实让世界为之震撼,亦让中华各族人民引以自豪,再加上中华健儿获奖的捷报频传,更使国人欢欣不已.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法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对大鼠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黄芪组、水蛭组和黄芪+水蛭组均可降低血清TGF-β1、Col-Ⅳ和FN的含量;其中以黄芪+水蛭组明显,水蛭组次之,均强于黄芪组.结论:益气化瘀法可以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

    作者:袁斌;汪受传;任现志;翟文生;孔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研究进展

    骨肉瘤是较常见的中医骨病,该病好发于青少年长骨时期,起病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恶性程度高,短期内死亡率也很高,中医中药在治疗骨肉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对骨肉瘤有关中医药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进行了概述.

    作者:李德华;刘明轩;李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医学课程,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掌握其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邵水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疗效可能机理.方法:70例GERD患者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 mim,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总体疗效显示,有效率97.1%,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GERD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谢胜;颜春艳;梁健;蒋应玲;朱初良;梁宜深;宁庆云;张志杰;杨文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四)

    (八)福建路北宋福建路的辖境大约相当于今天福建全省.福建路:至道三年(997)定福建路.福建路在今福建省(治福州,今福州市).

    作者:张瑞贤;王婧;张卫;张慕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免疫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胚胎正常生长有赖于其在母体内免疫耐受状态的维持,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则将导致流产.近年来,研究发现夫妻间HLA-I、II类分子相容性增加、滋养细胞膜HLA-G表达下降、蜕膜NK细胞亚群平衡失调及自身抗体异常等因素可引起母-胎界面的免疫状态改变,从而导致流产.目前,治疗免疫性流产的方法主要包括:主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免疫抑制疗法、中医药治疗等.

    作者:胡蓝雅文;黄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元代名医滑寿的生平与医学成就(续)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4页)3.2注释<难经>之成就<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以其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

    作者:许敬生;孙现鹏;贾可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析隋唐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若干实现途径

    在我国中外医药交流史上,隋唐时期的中外医药交流是极为重要的一页.有几种实现途径颇为显著.第一是贸易通商,互赠礼品.隋唐时期,中国与阿拉伯、伊朗、越南、阿富汗、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第二是政府派遣使节、留学生.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日本曾多次互派使节、留学生,隋唐时期医药交流亦多通过此种途径实现.第三是佛教的传播.佛教传播的过程裹挟着医药的交流.第四是医生、名士的推动.

    作者:李德杏;孙中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运动减肥安全性与不同运动形式的初步探讨

    以自身从事运动减肥的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综述,认为某些情况下中低强度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并不是佳的减肥运动方式,而阻力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中低强度运动减肥容易导致关节疼痛与不容易坚持的不足.减肥运动处方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在综合评价肥胖者运动的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的运动方式.

    作者:尤培建;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1].

    作者:王小勇;徐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调节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肿瘤免疫、粘膜免疫等多个角度,对黄芪多糖的调节免疫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同时北指出了黄芪多糖对粘膜免疫系统的干预与调节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研究黄芪多糖的免疫药理学作用机制提供了一条思路.

    作者:黄小英;刘端勇;赵海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疏肝健脾法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方益胃汤对情志干预大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以乙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UI)、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探讨益胃汤对情志干预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溃疡模型组相比,情志刺激对胃溃疡的愈合有明显影响(P<0.05);与情志溃疡组相比,益胃汤能显著降低UI、升高NO及PGE2水平,改善胃组织溃疡病变(P<0.05);大剂量益胃汤对UI及NO的作用优于中、小剂量组(P<0.05),与雷尼替丁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胃汤对情志干预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前列腺素合成及促进胃粘膜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谢斌;郑林华;楚瑞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于酸性体质浅谈中医药治病原理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调节酸性体质应用中医药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1)理论优势;(2)天然中药的应用.在酸性体质基础上,着重从中药两类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两方面来探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

    作者:赵红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锦草的研究概况

    地锦草为大戟科大戟属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d的干燥全草.地锦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一种维吾尔药材和蒙药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材分册>和<内蒙古药材标准>均有记载.

    作者: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龚千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类证治裁》水肿证治辨析

    <类证治裁>为清代医家林佩琴所著,书中对水肿痛虽未做专篇论治,而是与胀病合而论之,但本书对水肿的辨证论治论述详尽,对后世多有启迪.在病因病机方面,林佩琴认为水肿病主发于肺脾肾三脏,尤重肾中命门火衰;在辨证论治方面,强调正确辨证是施治无廖的关键,分别从气血水、阴阳虚实等方面辨别与其类似证胀病的区别;在遣方用药方面,酌用古方并加以治裁,仿古法更古制,勇于创新,疗效显著.整理归纳本书有关水肿病证治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林佩琴对水肿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

    作者:肖永娟;肖少芳;皮持衡;齐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舌下络脉、目征和慢性鼻炎血瘀证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鼻炎患者舌下络脉、目征变化特征,为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病例56例,并将病例分为肺脾气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两组.对每位患者进行舌下络脉、目征进行观察得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气滞血瘀型患者舌下络脉变化与肺脾气虚型相比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目征在两组的比较中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舌下络脉在慢性鼻炎患者气滞血瘀型具有特征性变化.

    作者:臧运彩;王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