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镇;周洪雷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相应口译的话语特征.方法和材料:自行创建小型中医临床口语语料库.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分析话语特征.结果:发现当前中医临床带教主要有三种模式:灌输式、评论式、讨论式,其相应口译有着自己的话语特征.
作者:陈滟;施蕴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由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标准品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了含量测定,而未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该方法灵敏、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刘小宝;龚小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养血润肠方对小鼠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组织匀浆及血清中NO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乳果糖组和养血润肠方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和养血润肠方不同剂量灌胃.各组动物灌服药物14天后,处死,检测大鼠结肠匀浆及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养血润肠方各剂量组结肠匀浆N0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5;乳果糖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养血润肠方各剂量组与乳果糖均可降低便秘小鼠血清中NO含量,养血润肠方大剂量组优于乳果糖组.结论:养血润肠方能降低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匀浆及血清中NO含量.
作者:邱剑锋;李国栋;肖诚;李国峰;舒涛;袁亮;洪子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唐代河东道下辖19个州和河中府、太原府2个府.其中唐代有文献记载出产药材的就有16个州府,共进贡药材53种.为了分析唐代河东道的药物出产情况,从文献分析的角度着手,总结出了各州府所产的优质药材.
作者:张瑞贤;王婧;张慕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不容药材中轮环藤碱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地不容药材中轮环藤碱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C18(5 μm,250 mm×4.6 mm);甲醇-水-三乙胺(77:23: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82 nm;柱温为25℃.结果:该法可测定地不容药材中轮环藤碱的含量,轮环藤碱在2.05~4.1μg的范围内与蜂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0.3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地不容药材中轮环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段建华;胡子帆;欧阳辉;杨世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桑白皮(Cortex Moil)是桑科桑属植物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桑白皮性甘、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能,主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1].民间常用于消炎、利尿、解热、镇咳、祛痰等.笔者对桑白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等几个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乐;陈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尘肺时声音的改变以证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相符性.方法:利用二十五音分析仪,采用对健康男性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明确诊断为尘肺0、Ⅰ和Ⅱ期的老年男性患者.结果:尘肺0期的患者与健康老年男性相比,无明显声音频率改变,而Ⅰ和Ⅱ期的患者,均有发音偏向于商音为多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传统中医理念,商音对应于肺脏,健康老年男性的检测提示应当以对应于肾脏的羽音增多,可患有尘肺,肺部有病态表现后,且这种改变对应于肺部X线的表现.
作者:郭锐;杜平;陈先友;胡平;姚苹;罗明;高也陶;何裕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土膏壤,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古代哲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数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发生碰撞,彼此交融渗透,互为影响,终成为独具特色而又优势突出的传统医药体系.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知识女性月经不调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将调查表登载在《中国青年报》上对全国各地女性亚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其中14 483名知识女性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知识女性月经不调与焦虑、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易怒、多疑、压抑、紧张、恐惧、孤独等精神症状有关;结论:不良精神因素是影响知识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和利;金石;王力;刘霞;王军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翻白草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提取得黄酮提取物;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为高剂量(216 mg·kg-1·d-1)、低剂量(108 mg·kg-1·d-1)、模型组3组.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翻白草黄酮对其胸腺指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给予翻白草黄酮后,胸腺指数上升、血清MDA含量下降、SOD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力来实现.
作者:邹志坚;王晓敏;冯劲松;陈月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杜仲含药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细胞学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杜仲水提物、醇提物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取含药血清,观察各含药血清对BMSCs的影响,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测定.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除空白对照组外均有钙复合物形成,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空白较对照组高.结论:杜仲有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梁翔;彭太平;刘胜才;邹来勇;谢梅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钱子炮制减毒原理,优选炮制工艺.方法:对马钱子生品及各炮制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so.结果:炮制品较生品LD50都有所增大,醋制马钱子LD50大,其炮制工艺简便可控.结论:炮制可降低马钱子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有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实现饮片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龚千锋;周道根;张的凤;陈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网络应用于外语教育领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可能.近年来,我院加大了硬件建设力度,搭建了校园网.构建了一批校园网络教室,为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提出网络教学方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本课题以部分2005年入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约600人作为试点,编为10个试点班,试点班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余新生作为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提出网络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总之,网络英语教学是互动的、积极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共同受益.
作者:刘新亚;陈丽旦;刘宝才;李涛安;章根荣;熊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冠心生脉颗粒抗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理作用.方法:观察在体心外膜心电图ST段抬高总数及其ST段抬高的总点数变化,采用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用落点求积法和重量求积法,以求得梗死面积和梗死重量的百分率.结果:冠心生脉颗粒能明显减少犬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ST段抬高及其ST段抬高的总点数,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后梗死面积和梗死区的百分率.结论:冠心生脉颗粒具有明显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肌梗死程度,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对冠心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敬耀;涂秀英;闵江;黄芳华;夏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职业女性中医务工作者月经不调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将调查表登载在《中国青年报》上对女性亚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其中1 201名医务工作者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月经不调与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易怒、多疑、紧张、恐惧、易惊、孤独、压抑、焦虑等精神症状有关;结论:不良精神因素是影响女性医务人员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俞双燕;金石;陈晓凡;刘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明清时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温病学派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这一时期,中药剂量的应用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上,均获得长足的发展.通过对明清时期关于剂量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了解影响该时期药物剂量的一些相关因素,揭示明清时期影响药物剂量因素方面的规律,使药物剂量运用规范化、系统化并指导,临床的实际运用.
作者:芦琴;张瑞贤;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褐孔菌属(xanthochrous)系多孔菌科(Polylporaceae)真菌,但国内外真菌分类学专家家对此菌属的划分存在争议,全面起见,本文综述了Xanthochmus、Fuscoporia、Phellinus、Inonotus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
作者:杨修镇;周洪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痰有广义、狭义之分.从脏腑的功能特点看,痰的产生主要与脾、肺、肾、肝、心、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五脏皆可生痰,痰亦可从五脏辨治.在五脏痰辨治中,应结合痰的定性辨证,注意除治疗本脏痰以外,更应兼顾调理它脏.
作者:杨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明代著名医家吴有性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及严格实践,系统阐述了杂气的概念、性质与致病特点等,揭示了传染病的诸多规律,预测到了致病微生物的客观存在,对传染病病因的研究思路与现代实验医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杂气学说自身的缺陷、传统中医理论的排异、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固有治学方法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杂气学说并未发展为病原微生物学.总结历史,反思杂气病因说的沉浮,对于中医学的现代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药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中药自身系统的特色,认为:(1)中药药理学研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2)整体观是研究中药药理的方向;(3)开展中药药理学研究要弄清药材品种来源及采购季节;(4)重视对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5)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药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容.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