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千锋;周道根;张的凤;陈泣
目的:探讨职业女性中医务工作者月经不调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将调查表登载在《中国青年报》上对女性亚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其中1 201名医务工作者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月经不调与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易怒、多疑、紧张、恐惧、易惊、孤独、压抑、焦虑等精神症状有关;结论:不良精神因素是影响女性医务人员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俞双燕;金石;陈晓凡;刘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相应口译的话语特征.方法和材料:自行创建小型中医临床口语语料库.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分析话语特征.结果:发现当前中医临床带教主要有三种模式:灌输式、评论式、讨论式,其相应口译有着自己的话语特征.
作者:陈滟;施蕴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唐代河东道下辖19个州和河中府、太原府2个府.其中唐代有文献记载出产药材的就有16个州府,共进贡药材53种.为了分析唐代河东道的药物出产情况,从文献分析的角度着手,总结出了各州府所产的优质药材.
作者:张瑞贤;王婧;张慕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杜仲含药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细胞学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杜仲水提物、醇提物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取含药血清,观察各含药血清对BMSCs的影响,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测定.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除空白对照组外均有钙复合物形成,碱性磷酸酶比活性、骨钙素含量空白较对照组高.结论:杜仲有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梁翔;彭太平;刘胜才;邹来勇;谢梅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明代著名医家吴有性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及严格实践,系统阐述了杂气的概念、性质与致病特点等,揭示了传染病的诸多规律,预测到了致病微生物的客观存在,对传染病病因的研究思路与现代实验医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杂气学说自身的缺陷、传统中医理论的排异、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固有治学方法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杂气学说并未发展为病原微生物学.总结历史,反思杂气病因说的沉浮,对于中医学的现代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作者:辛智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历节是中医古病名,其涉及到的方药,如白虎桂枝汤,今天仍然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历节病名的几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作者:肖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明清时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温病学派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这一时期,中药剂量的应用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上,均获得长足的发展.通过对明清时期关于剂量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了解影响该时期药物剂量的一些相关因素,揭示明清时期影响药物剂量因素方面的规律,使药物剂量运用规范化、系统化并指导,临床的实际运用.
作者:芦琴;张瑞贤;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复方酚咖伪麻胶囊为抗感冒药,其抗感冒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伪麻黄碱、盐酸氯哌丁、马来酸氯苯那敏、菠萝酶,为了严格有效地控制该药品的质量,笔者研究并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氯哌丁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该方法未见有文献报道,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作者:孙萍;张文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和枸杞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丹参和枸杞对HacaT细胞进行预处理24小时,采用20、40、60mJ/cm2剂量的UVB照射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及IL-1β的分泌量.结果: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程度与UVB照射剂量有关,丹参和枸杞均可提高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存率,丹参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TNF-α和IL-1β;枸杞只抑制TNF-α的释放,而对IL+1β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UVB对角质形成细胞有损伤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丹参、枸杞可以通过降低uⅦ引起的炎症因子TNF-α和(或)IL-1β的分泌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作者:邓琳;张莉;白秦玉;陈光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知识女性月经不调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将调查表登载在《中国青年报》上对全国各地女性亚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其中14 483名知识女性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知识女性月经不调与焦虑、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易怒、多疑、压抑、紧张、恐惧、孤独等精神症状有关;结论:不良精神因素是影响知识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和利;金石;王力;刘霞;王军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体结构的天然产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及防菌防病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黄酮化合物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具有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镇痛活性及保肝活性和抗疲劳作用,此外还有降压、降血脂、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活性[1].
作者:韦国兵;胡奇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较系统的医学理论著作,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因托名黄帝所著,故称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其中载有许多关于医德方面的论述,主要论述了医生应当具有的品德和学问,总结了西汉以前的医德实践,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医伦理学思想形成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李毅;刘艳;徐太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网络应用于外语教育领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可能.近年来,我院加大了硬件建设力度,搭建了校园网.构建了一批校园网络教室,为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提出网络教学方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本课题以部分2005年入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约600人作为试点,编为10个试点班,试点班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余新生作为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提出网络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总之,网络英语教学是互动的、积极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共同受益.
作者:刘新亚;陈丽旦;刘宝才;李涛安;章根荣;熊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钱子炮制减毒原理,优选炮制工艺.方法:对马钱子生品及各炮制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so.结果:炮制品较生品LD50都有所增大,醋制马钱子LD50大,其炮制工艺简便可控.结论:炮制可降低马钱子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有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实现饮片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龚千锋;周道根;张的凤;陈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甲壳素吸附澄清剂和乙醇醇沉工艺对杞菊地黄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和澄清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壳素和乙醇醇沉工艺制备杞地黄口服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中芍药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法对丹皮酚和菊花进行定性鉴别,并对澄清度进行比较.结果:甲壳素澄清剂处理制得的成品中芍药苷含量相对醇沉工艺明显下降,澄清度也较差.结论:甲壳素作为天然絮凝澄清剂不适用于杞菊地黄口服液的澄清处理,不能代替原醇沉工艺.
作者:许锦珍;廖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七叶一枝花,又名蚤休、华重楼等,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24种,中国产19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两个变种.该药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还具有止血消炎、抗肿瘤、抗生育、调节免疫及心血管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作者:詹晓如;郑小吉;胡志华;胡奕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脏腑生理病理认识的基础上,对脏腑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l临床表现加以综合分析进行辨证,并结合临床实际在传统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证候特征性差异进行进一步分类归纳,细致分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准确把握病机的,更为具体深入的辨证方法.
作者:鲁法庭;严石林;汤朝晖;祝鹏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反应停引起了医学史上大的意外--口服反应停的孕妇生产了畸形胎儿.因此,一定时期内反应停几乎退出了其应用的历史舞台.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免疫抑制及抗炎活性,且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效应.
作者:汤晓梅;熊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药炮制是一种古老的化学制药方法,它来自中医辨证用药的总结.中药经炮制后,由于水浸、加热及酒、醋、药汁等辅料的处理;可以使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浸出,有的成分发生反应转化成新成分.有的成分浸出量的增或减,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性和疗效.
作者:郑绿茵;张振东;郭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