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黄相关药物应用现状

张的凤;张金莲;吕宇虹;范晖

关键词:麻黄, 主要成分, 临床应用
摘要:麻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右旋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能的效应,其作用是通过β-受体增加c-AMP,解除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的状态,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有平喘作用;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

    复方丹参片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中丹参为君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一般采用其中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作为指标成分,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为主要药效组份,而其中丹酚酸B(Lithospermic B)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作用,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1 000倍,对肾功能不全和肝损伤均有一定保护作用[1,2],为丹参中水溶性特征指标成分.本论文根据丹酚酸B的化学特性,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目前市场多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了检测,为进一步考察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密静英;崔金国;魏惠珍;饶毅;王跃生;杨世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正交法优选荷丹片中丹参醇提工艺

    荷丹片由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盐炒)五味中药组方制备而成,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属痰浊夹瘀者.本品提取时,分番泻叶的热水浸泡、丹参的乙醇回流、荷叶及丹参药渣等水煎煮.本方案对丹参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原工艺中已有醇提取时间1.5小时)进行研究,以丹参酮ⅡA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回流次数对醇提丹参的工艺进行试验.

    作者:陈娇婷;王跃生;孙艳荣;刘晓谦;李兆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芍甘散质量标准研究

    药品芍甘散系本院中药制剂,剂型属复方散剂,批准文号为闽药制字Z04506009.由医院名老骨伤科医生献方,在临床应用40余年,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临床用于跌仆、风湿所致之筋骨酸痛、关节僵硬,治疗效果甚佳.

    作者:程晋兰;郭若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黄相关药物应用现状

    麻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右旋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能的效应,其作用是通过β-受体增加c-AMP,解除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的状态,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有平喘作用;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作者:张的凤;张金莲;吕宇虹;范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免疫综合实验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进入21世纪,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与时具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刘金花;叶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固冲肠溶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固冲肠溶片的制备是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先进的制剂工艺而得,具有益气固冲、收敛养血功效.为治疗血崩标本兼顾之剂.

    作者: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蛋白质组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它是以整体和全局为出发点的生物前沿学科,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特征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中医药工作者借鉴这一新技术在中医证本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将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进展作一概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趋势的展望.

    作者:贾钰华;周玉平;张云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对《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目前,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为培养能适应中医对外交流的人才,一些中医院校开展了《中医诊断学》的双语教学,下面我们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者:唐亚平;樊新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锁固精丸中山奈素的含量

    金锁固精丸(浓缩丸)是由沙苑子、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等药材为原料,经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丸剂.为进一步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沙苑子、莲须、莲子的有效成分山奈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作者:吴晓勇;温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田七滴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田七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复方田七滴丸中三七、赤芍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HPLC法对复方田七滴丸中丹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三七、赤芍;原儿茶醛在1.6~14.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0.5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手复方田七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伍毅;吴金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中医经典教学改革

    我院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陈瑞春、伍炳彩教授数十载潜心钻研《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著作,不仅在理论方面传承了万友生、姚荷生等我省著名经典学家的学术思想,同时长期注重中医临床实践,对经方的临床应用更是独具匠心,成为善用经方的一代专家、名医.

    作者:鲁纯纵;刘英锋;蒋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钙调神经磷酸酶和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理.方法:观察用温通针法针刺人中、百会、足三里等穴对血管型脑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活性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能提高脑痴呆症模型大鼠脑组织CaN酶的活性、降低MDA、LD的含量,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改善其自发性活动.结论:温通针法可以提高V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储积;增加CaN的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防治脑痴呆的作用.

    作者:口锁堂;口维敏;杨晓波;郑俊江;郑魁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徐长卿临床应用进展

    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为萝藦科鹅绒藤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医常用药物,别名寥刁竹、满山香、迫遥竹、一枝香、竹叶细辛、对节莲、一线香等.

    作者:武毅;刘刚;温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警惕中医研究的庸俗化倾向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研究活动十分热闹,有从现代科学证实入手的,也有从传统文化寻真入手的,对中医这朵绵延三千年至今仍璀灿夺目的奇葩,似乎都想揭启其中的奥秘.研究的主流是健康的、切实的,扩大了中医的影响,增加了中医的自信,甚至还形成了不算小的中医文化热.但研究中,也有一些直接或间接贬损中医,把中医庸俗化的倾向,不能不使我们警惕.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丹毒近况

    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粘膜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于颜面及腿足,尤以下肢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乃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之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其主要临床特点:患处皮肤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稍微隆起.病变范围扩展较快,有的可起水疱,甚至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治愈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丹毒的情况做一简单概述.

    作者:秦文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推拿学》课堂教学四要

    《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功法与穴位,来研究防治人体疾病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临床学科.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推拿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使之在今后工作中,成为独立运用推拿防治疾病的高级推拿专业人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推拿教学经验,兹就如何上好《推拿学》的课堂教学四要简介如下.

    作者:王道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愈片中苦参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与制备过程中的转化研究

    目的:建立艾愈片中的苦参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艾愈片在制备过程中苦参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SHIMADU-ODS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以三乙胺调至pH 8.0)(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同时考察制备过程中的苦参碱的含量变化.结果:苦参碱在0.164 96~8.248μg之间呈良好线性(r=1.000 0),在艾愈片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为0.7%(n=5).在水煎煮提取过程中存在氧化苦参碱向苦参碱转化.但在浓缩、干燥及成型过程中不存在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之间的相互转化.结论:HPLC法可准确、简便、快速测定艾愈片中苦参碱含量,艾愈片制备过程存在氧化苦参碱向苦参碱转化.

    作者:徐惠玲;夏才付;刘向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克罗米芬促排卵副作用的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改善前景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女性不孕症的15%~25%.为不孕的常见原因.

    作者:和平;胡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药及其伪品的鉴别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商品上有毛山药和光山药之分.本品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山药既能药用,又能食用,为大宗药材,应用范围广且需求量大.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伪品.主要有参薯、木薯、番薯、山薯、脚板山药5种.本文对山药及其5种伪品进行以下鉴别.

    作者:周德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强化培养与开发,努力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能够认识、开发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则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即第一资源.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育基地和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储备基地,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科学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开发、管理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前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作者:陈根顺;付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