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脚女;刘新亚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功能.用于治疗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胁痛、泄痢下重等症,收载于卫生部标准第九册,其标准简单,缺乏定性指标,为了有效地控制其质量,我们采用TLC鉴别法对本制剂中的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进行鉴别,结果满意.
作者:张美雯;黄仙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复脉口服液是我院院长(现名誉院长)、全国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邵荣世积累多年临床实践,经科学方法提取制备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宁心复脉作用,对室性早博病人有明显效果.现将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庄美芳;童咏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寻求突破发展的强力助推剂,并且深深地渗透进传统产业,成为传统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金融、保险、交通和零售等行业已经得到了验证,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为了给广大对医药领域应用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当前信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各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作者:杜建强;吴友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和黄酮类.有关山楂质量控制研究报道中,大部分为含量测定[3,4],而山楂的品种较多,单从含量测定作为质量标准控制是远远不够,对山楂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的报道也较少,而且主要是研究山楂中脂溶性部分[5].本研究对山楂极性部分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张俐伟;付玉梅;廖群;徐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患者血液中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故又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血肿,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等症状.升板合剂为纯中药制剂,已成功地用于102例慢性ITP病人,总有效率达100%.本文旨在从基础药理方面研究升板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理论依据,亦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造福广大ITP患者奠定基础.
作者:徐红;王开贞;高尔;邱世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消乳痛系南京市中医院自制的液体制剂,由三棱、莪术、青皮、海藻、淫羊藿等中药组方制备而成,具有破瘀散结之功效,用于乳腺小叶增生,临床疗效较好.淫羊藿为处方中主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淫羊藿苷.为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5批消乳痛中淫羊藿苷进行了测定.
作者:邓英君;沈红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1999~2003年195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16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1位;铜绿假单胞茵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2位;乙酰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3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茵、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茵,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乎均可检出.
作者:邹书文;甘求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化裁方对哮喘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分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射干麻黄汤治疗组、强的松治疗组.测定各组于致敏原激发后30分钟,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病理组血清及BALF中NO含量明显升高,射干麻黄汤和强的松均有降低血清及BALF中NO含量的作用,且疗效接近.结论:射干麻黄汤能够降低血清及BALF中NO的含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且有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双重治疗目的.
作者:张丽艳;张红梅;王树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纳豆是以大豆为原料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得,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纳豆菌分泌的蛋白酶、肽酶等的作用使其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并富含多种活性物质,使纳豆有多种保健功能,但纳豆在我国还没有上市,日本产的纳豆风味很难为中国人接受,因此,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纳豆食品是有必要的.
作者:李曼;欧阳连;徐尔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今本<小儿药证直诀>方中剂量多有讹误和不堪使用的地方,其原因有二:一是后世医家误认为宋元时期医家也使用斤、两、钱、分制,对于他们不理解的地方予以改正而造成错误.二是后人没有正确理解宋元时期的药用衡量单位,误认为古人有误而实际上不误.宋元时期的药用衡制,即不同于汉唐时期的斤、两、分、铢制,也不同于明清时期的斤、两、钱、分制.
作者:李具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历节病与一般的痹证有所区别,因其疼痛剧烈,遍历关节故名.本文以<金匮>的论述为基础,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治、类证鉴别及其现代研究作一探讨.
作者:边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仪器与试药 LC-10ADvp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PD-10Avp检测器,阿魏酸对照品(批号0773-9910,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慈航片由江西清江制药厂提供.
作者:李勇成;聂俭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药牡丹皮是复方中成药或中药方剂中的常用药味,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皮酚(C9H10O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扩张血管、抗自由基等作用.但丹皮酚易挥发、易氧化、水溶性差,为提高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将其制成β-环糊精(β-CYD)包合物,然后添加到制剂或食品中,以保证其功效.为了验证所制备的β-CYD-丹皮酚包合物是否形成,兹采用差示热分析法(DTA)[1]进行鉴别,以验证β-CYD-丹皮酚包合物的形成与否,和显示β-CYD-丹皮酚包合物的热稳定性.
作者:曾平;张佳佳;张文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参茸补血酒由鹿茸、人参、三七、白芍等药味组成,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对气血两亏、诸虚百损、耳鸣目眩、四肢倦怠具有较好的疗效.方中白芍有效成分为芍药苷,本文用HPLC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该法快捷、灵敏、准确.
作者:许江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仪器、试药与实验样品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H紫外检测器,U6K进样阀;N2000色谱工作站.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样品:银黄灌洗液(Ⅰ型)由本院提供,金银花药材(产地:山东).
作者:陈雨姣;熊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丝穗金粟兰为金粟兰科植物Chloranthus fortunei(A.Gray)Solms,又名水晶花、四对草、银线草.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微温,有小毒.具祛风理气、活血散瘀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胃痛、咳嗽、干血痨、跌打损伤、疮疖肿毒[1].为了探讨化学成分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对丝穗金粟兰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次分离鉴定了31种化学成分.
作者:李石蓉;姚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仪器与试药德国诺尔液相色谱仪;K501泵,K2501紫外检测器,欧洲色谱工作站.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鼻炎片(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制剂实验室提供);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车庆珍;苟小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截然不同的语言观:一方面认为文字是表现心志、表现语言的高级的形式,文字的传播功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又认为文字和物象只是表现心志思想的形式和工具,不值得受到高度重视.旨在说明在中医文献教学中既要善于取象比类,又要重视取类比象,从具体到抽象,或者从抽象到具体.尤其要重视联系语言环境去发掘词义,使文字的解析和词义的阐释服务于古典文献真义的理解.
作者:贾成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穴贴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类风关巴剂;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前后的有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缓解9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穴贴组分别为15、12、5、1例,总有效率为97.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有关指标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晨僵、关节肿胀数、ESR值、RF值有显著性差异,以治疗组为优.不良反应:治疗组8例,对照组20例.结论:雷公藤通过穴贴或口服给药对RA活动期均有良好疗效,而穴位贴敷法在改善主要临床表现及检验指标方面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叶天申;谢文霞;张劲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胃粘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1].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GF)有很强的促进细胞修复作用[2],能保持胃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并有抑制胃酸分泌功能[3].动物实验证明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4].表明溃疡的愈合与EGF含量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适;林寿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