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先
以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预防思想的文献梳理为基础,对针刺及艾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作了初步研究,得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主张的三级预防概念十分相似,以及古人“治未病”十分倚赖于针灸疗法,但在具体应用中,艾灸应用则多于针刺应用的结论。从而加深了对针灸治未病这一理论的系统性理解,以期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使之具有更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洁;李忠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产科学的发展,产时服务模式起了变化。Doula分娩是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不断地得到支持与鼓……
作者:左时珍;晏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医临床救治危急病人,其便捷者莫过于针灸,针灸常使我们摆脱基层医疗急救条件不全,病员转送不便的困境,不失治疗时机,即时收到止血、止痛、……
作者:邹复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是一种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属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自1997年在欧洲上市使用以……
作者:司徒方民;邓列华;张韵;赵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桂枝一药,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应用较多,其用途各异,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本文就其在《伤寒论》中与其他药物相伍时临床应用浅析如下:……
作者:陈志勇;范林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总结了近年来单味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物的降血脂研究进展。主要从混合成分、油类、酚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六方面进行了概括。
作者:康旭亮;林启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常用于妇人产后血虚受寒,或恶露不尽,小腹冷痛。方以温经散寒、养血化瘀药为主,使新血生、瘀血化。古人言其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芎……
作者:刘仁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芪参牡蛎口服液是根据《四圣心源》方“黄芪人参牡蛎汤”剂型改进而成,具有气血双补、生津敛疮之功效,适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手术后创口愈合辅……
作者:胡志方;喻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近年使用经阴道超声对不孕症妇女卵泡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饶淑贞;吴文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地奥心血康是从国内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制成的中成药,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对于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效果。但作为中成药,就其按中医学辨证……
作者:李运泉;潘国英;张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根据传统黑膏药基质的特点,用软化点、粘着力和皮肤残留量作为考核指标,在原有黑膏药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既保持传统黑膏药基质的优点,又能像橡皮膏那样不污染皮肤的黑膏药。
作者:张金莲;陈宇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2月~2001年12月我们对60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全部病例来自我院脑外科门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况建国;邹安琪;梁卫东;许鸿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但中医内科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本篇所述为湿热郁肺之咳嗽,属外感咳嗽的一种。……
作者:万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课题组曾就“针灸足三里对SIL-2R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讨。在此基础上,围绕针灸足三里、肾俞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现将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苏;魏飞;江瑾;吴登扣;姜小伟;孙晓琴;阮建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江西五个产地的草珊瑚根、茎、叶中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草珊瑚植物中根的异嗪皮啶含量高,其次是茎,叶中少。
作者:夏绘晶;罗永明;曾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梦游症 患者,男,15岁。1998年6月5日初诊。患者2年来常发生梦游,平均每月1次以上。其父述其发则于睡梦中突然起床,穿衣着鞋,在室内来回走动,茫然无神,但能绕开障碍……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本人自1992年以来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浩瀚的中医古籍当中均可看到先贤往哲对“和”的认识与运用是多方面的。而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在《黄帝内经》“和”之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日臻完善,成为“和”……
作者:赵文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牛磺酸滴眼液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疱疹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眼科炎症。本实验采用牛磺酸(氨基乙磺酸)与2,4-二硝基氟苯定量反应生成稳定的2,4.-二硝基苯牛磺……
作者:贺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首次分得4个肉桂酸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邻-羟基肉桂酸酯苷(O-hydroxycinnnamoyl-β-D-glupyranoside,Ⅰ)、邻-羟基内桂酸(O-hydroxycinnamic acid, Ⅱ)、咖啡酸(caffeic acid, Ⅲ)、2,5-二羟基肉桂酸(2, 5-dihydroxycinnamic acid, Ⅳ)。
作者:张德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