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周松林;熊国亮
目的 探讨小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心电图(ECG)、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并比较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6年入住我院的126例小儿tSAH患者,比较分析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GCS、预后以GOS为指标.结果 ⑴126例tSAH患者,有76例患者(60.3%)出现了ECG改变,50例患者(39.7%)出现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⑵入院GCS评分<8分患者ECG及心肌酶谱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入院GCS评分>8分患者(P<0.05).⑶GOS评分1-3的患者ECG改变率90.9%,GOS评分4-5的患者ECG的改变率53.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tSAH后易引起心肌损害,应积极监测心电图及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作者:张贤华;杨明;邱文琪;刘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治疗的96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除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正常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内(1d、3d、5d、7d)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原发性出血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继发性出血、悬雍垂水肿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应重视术后出血、悬雍垂水肿等情况.
作者:谢九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过程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生存质量情况(KPS)和体重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调取肿瘤病房晚期胃癌患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中西组),每两个疗程结束后随访,为期6个月,分别于第2、4、6个月记录其肿瘤标志物、PFS、OS、KPS、体重等变化.结果 ⑴血清肿瘤标志物:第2个月,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但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而中西组血清CA72-4水平下降明显(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个月,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进一步下降,尤其中西组下降明显P值均<0.05;而血清CA72-4水平在化疗组有所上升,中西组稍下降,但P>0.05.第6个月,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两组都有所上升(P>0.05).⑵生存时间:①化疗组中位PFS为5.6±3.25月,中西组为6.1±3.05月,两组PFS无明显差异(P>0.05).②化疗组中位OS为8.9±2.25月,中西组为8.7±2.78月,两组患者OS无明显差异(P>0.05).⑶生存质量评定:6个月结束后与基线比较,①KPS:化疗组:升高2例、稳定19例、下降4例;中西组:升高3例、稳定33例、下降例3.中西组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35).②体重:化疗组:升高2例、稳定18例、下降5例;中西组:升高3例、稳定30例、下降6例.中西组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38).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虽在远期疗效无明显优势,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一定作用.
作者:俞志斌;黄曦;陈璿瑛;吴军民;万文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在脑血管瘤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脑部的保护效果.方法 随机性选择珠江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实施的63例全麻下脑血管瘤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等量生理盐水,对照分析不同时间段心率、动脉压、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Ⅰ、Ⅱ组患者在T2、T3、T4、T5、T6时间点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时间点则高于对照组;实验Ⅱ组的MAP检测结果与实验Ⅰ组、对照组在T1-T6时间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Ⅰ、 Ⅱ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在T6、T7、T8、T9时间段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NSE值在T8、T9时间段内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实验组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在脑血管瘤手术中,麻醉诱导前10-15min给予0.5g/kg和1g/kg右美托咪定,10min内输注完,负荷剂量泵注完后均给予0.2-0.5μg/(kg·h)的维持剂量,通过右美托咪定的合理使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MAP,HR)的稳定性,保证有足够的持续供血;减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从而对短暂性缺氧缺血脑损伤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谢林碧;张庆国;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磁敏感成像SWI与常规MRI序列对脑内微出血(CMBs)检出率之间的差别,探讨SWI对脑梗塞患者治疗后脑内微出血(CMB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明确脑梗塞短期治疗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本院行常规MR检查明确脑梗塞患者短期治疗后3d内予以SWI检测及再次行T2WI、T1WI、FLAIR及DWI扫描,并将其脑内CMBs检出病灶数、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SWI序列共有33例脑梗塞患者检出有69处脑内微出血灶,常规序列T1WI发现14例30处脑内微出血灶,T2WI发现8例18处脑内微出血灶,DWI发现12例27处脑内微出血灶,FLAIR发现10例22处脑内微出血灶;由此可见SWI对脑内微出血灶(CMBs)的检出率与常规MRI序列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WI对对脑梗塞患者短期治疗后脑内微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为临床对脑梗塞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证据.
作者:刘云;曾清华;黄志涛;杨小冬;何玉麟;陈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在宫腔检查镜指导下,对彩超疑似诊断为早期瘢痕妊娠进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彩超疑似诊断早期瘢痕妊娠80例,在宫腔镜检查指导下,完成人工流产的手术成功率.结果 80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在宫腔镜检查指导下79例均安全完成手术(包括宫腔镜检查排除的瘢痕妊娠病例58例),仅1例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结论 宫腔检查镜能精准定位孕囊着床部位,排除大部分彩超疑似诊断病例,应用经验和技巧,避开危险区,能完成绝大部分疑诊为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这种新的手术方式值得同行借鉴和探讨.
作者:吴昌伟;匡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良恶性气管狭窄的气管镜下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的治疗气管狭窄44例患者进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其中8例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36例为全麻下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根据病变情况决定采用电凝切、微波、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冻取及冻融等措施疏通气管狭窄;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44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较少.良性肿瘤1例,低度恶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24例,其他良性疾病15例.44例患者中32例梗阻程度明显改善,气促症状明显缓解,9例有所改善,3例无明显效果.结论 气管镜下良恶性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见效迅速,大部分良性狭窄可根治或改善,对恶性狭窄近期效果好,可改善症状并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冯剑雄;陈中书;雷亚婷;凌东进;张学钰;施天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采用优化后院内卒中应急流程.以2015年1月-10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 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98.45(45-130)min,而实验组DNT时间76.28(40-120)min,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多学科配合实施等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可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景德镇市中小学生视力与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 以景德镇市直属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新生为研究对象,收集这些学生的视力、身高和体重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景德镇市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一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41%、44.43%、67.46%,初一和高一女生视力不良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一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69%、14.10%、13.79%,9.69%、6.79%、7.24%,在不同性别上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6-134.15,P≤0.05;小学一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视力状况中超重和肥胖率与视力正常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1-3.501,P≥0.061),在相关性分析显示,初一学生视力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P<0.01).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性别有关,与身高、体重、存在部分的相关性.
作者:彭志斌;戴学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氨基酸衍生化反应条件.方法 以氨基酸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L9(33)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优化对氨基酸衍生化反应条件.结果 氨基酸衍生化佳反应条件为A2B1C2,即加入1ml衍生剂,在60℃条件下衍生1h.结论 氨基酸衍生物结构比较稳定,能准确检测氨基酸含量,为氨基酸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钱进;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PIVH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NICU62例出现PVH-IVH的早产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GA、BW、母亲年龄、孕次、产次、生产方式、是否多胎、有无胎盘异常、宫内窘迫或窒息、母亲孕期合并症、羊膜早破、羊水异常、脐带异常、低体温、血糖紊乱、贫血、机械通气、酸中毒、血小板减少、低血钠、低血钙、蓝光照射、生后有无应用氨茶碱或咖啡因、Luminal、利尿剂以及有无新生儿NRDS等27个因素的资料,同时随机抽取64例同期住院的无PIVH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使用χ2检验及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 综合单因素分析结果,GA、BW、有无贫血、IMV,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酸中毒,母孕期合并症,低血钠,低血钙,低体温和糖代谢紊乱这11个因素是影响早产儿PIVH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防治重点应是母孕期合并症、或有宫内窘迫或窒息的早产儿、低体重儿,生后有糖代谢紊乱和IMV通气史、贫血、低血钠,低血钙,低体温.
作者:刘冲冲;谭玮;唐文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江西省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2017年7月28-29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 江西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委吴晓牧教授、主任委员徐仁伵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第八届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屈新辉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全省34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53篇.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呼吸和消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间歇俯卧位,B组为仰卧位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进食量、停氧日龄,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间歇俯卧位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进食量等指标明显优于仰卧位组,间歇俯卧位组患儿停氧日龄短于仰卧位组,P<0.01.结论 体位疗法对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护理及治疗上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谢春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耳声发射法(OAE)与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法(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出生的32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643例.A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OAE法,B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AABR法.复筛未通过者转至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包含诊断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在内的听力学检查进行确诊.结果 A组和B组初筛未通过率分别为16.25%(267/1643)和5.42%(89/1643),A组初筛未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7.85%(129/1643)和2.56%(42/1643),A组复筛未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经听力确诊听力障碍者分别为5例和4例,筛查准确率分别为9.30%和33.33%,B组筛查准确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经筛查为正常的新生儿在随访中发现1例左耳听力障碍,B组未发现异常.结论 AABR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姝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对大鼠海马CA1区Aβ蛋白及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控制性降压Ⅰ组(CH1组):联合应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使MAP降压基础值的30%;控制性降压Ⅱ组(CH2组):联合应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使MAP降压基础值的45%;控制性降压Ⅲ组(CH3组):联合应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使MAP降压基础值的60%;并维持目标血压1h,所有大鼠降压1h后均复压,复压时间为2h.术中严密监测大鼠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1、3和7d(T1-3)时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于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病理学结果,TUNEL法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Aβ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CH2及CH3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Aβ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升高(P<0.05),CH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H1组比较,CH2及CH3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Aβ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CH2组比较,CH3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Aβ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达一定程度后可导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CA1区Aβ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杜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对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6年1月至12月收集本院收治的10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TBPE组)与50例癌性胸腔积液病例(CPE组)的胸腔积液(CPE组)标本,同时纳入5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胸腔积液中CFP-10抗原,比较3组病例CFP10的差异;并与血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TBPE的CFP10水平(12.47±2.42)ng/ml显著高于CPE组(3.18±0.26)ng/ml,健康对照组(0.18±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9,P<0.01).TBPE组ROC曲线的AUC=0.918.取临界值为11.92ng/ml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23%与94.00%,TBPE组的阳性率(96.23%)高于CPE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9,P<0.01).血T-SPOT.TB法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08%与90.00%.结论 CFP-10抗原检测可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与癌性胸腔积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梅;周松林;熊国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总结对剖宫产妇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剖宫产治疗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8)和对照组(n=108),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结果 经医务及护理人员治疗及护理后,所有剖宫产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患者在术后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剖宫产护理过程中运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注重心理护理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徐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的射野方式对肺部的正常组织的保护和靶区剂量提高.方法 对非小细胞(NSCLC)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布野方式不同的情况下观察肺部受量的情况.本文采取收集本院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布野方式,分别为普通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结果 两种方案比较可发现:调强(IMRT)方式下肺部的V20和V30的剂量能降低2%左右.而靶区剂量能明显提高,均匀性指数HI平均提高3%.结论 5野调强布野方式在肺部放疗过程中能明显降低肺部V20和V30的量,剂量曲线分布两者之间的区别较大,根据剂量分布情况有利于评估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概率.
作者:周洪波;彭美霞;曾志强;罗龙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索非布韦单用或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7例接受索非布韦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雷的帕韦、达卡他韦、干扰素)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RNA阳性患者(疗程12周)进行随访,检测治疗前各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动态监测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治疗后12周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第4周均实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第4周HCV-RNA不可测:低于检测下限1000copies/ml).治疗前后患者血象稳定,无血细胞减少的情况出现.结论 索非布韦为主的抗病毒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龚文兰;孙水林;孙珂;严敬;郑晓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后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7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PSE 1个月后开始予PegIFNα-2a 135μg/w+RBV600mg/d抗病毒治疗,每4周评价疗效,无禁忌症时尽早加量至PegIFNα-2a 180μg/w+RBV 900mg/d,全疗程48周,停药后24周评价疗效.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方案同观察组.结果 PSE有效地消除了脾功能亢进,32例观察组患者均以标准剂量完成了48周疗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0.63%,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4.38%.对照组13例以标准剂量PegIFNα-2a和RBV抗病毒完成48周疗程,18例以小剂量PegIFNα-2a及RBV完成48周疗程,7例因无法耐受PegIFNα-2a终止治疗,ETVR率、SVR率分别为48.39%、38.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方案一直是抗HCV的首选方案,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IFN存在安全隐患,患者经PSE消除脾功能亢进后,采用PR方案抗病毒治疗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邬芳玉;余海滨;刘金明;李涛;张克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