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辉;扈晓宇
历代医家认为支气管哮喘分为外感、痰气等病因,虚实、寒热等病性,以及肺肾、脾胃等病位方面.黄飞剑主任医师根据仝小林教授的“脏腑风湿”理论,明确提出哮喘是支气管的风湿病,并在“脏腑风湿”理论指导下,应用独活寄生汤、二陈汤、平胃散、阳和汤及其自创气血双调汤、化气汤、健脾渗湿汤、镇咳定喘汤、开心汤治疗哮喘.从“脏腑风湿”角度阐述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结黄飞剑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开阔思路.
作者:林轶群;王强;仝小林;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乳腺病在我国呈高发多发态势,国医大师郭诚杰从事中医药乳腺病临床诊疗工作近70余载,对乳腺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更好传承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通过整理其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大学附属医院名医馆诊疗的病例,筛选出其运用围刺组方辨证加减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病例近100余份,将对100余份病例进行梳理与研究,总结出他对乳腺纤维瘤的认识、他的针灸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特点,并对其诊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经验简要概述.
作者:张豪斌;刘娟;张卫华;闫平慧;郭新荣;李杰;王卫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赵炳南名老中医经验方“苍肤洗剂”外洽手足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60例采用苍肤洗剂水煎剂外洗并外用白凡士林软膏,对照组60例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外用,疗程4周.每周对皮疹面积、瘙痒程度以及皮疹客观指标进行评分,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皮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化、鳞屑、皲裂3项皮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苍肤洗剂外治手足角化性湿疹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开发.
作者:王倩;蔡念宁;周冬梅;曲剑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哈玉民,男,回族,河北省河间市(原河间县)人,生于1918年,1960年离世,享年42岁.1933年考入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学习,1937年毕业,之后在北京(原北平市)开业行医20余年,是著名中医内、外科专家,擅长治疗疡科疾病且以痈疽、皮肤病闻名.1950年被选为北京中医学会副主席.1951年担任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6年在进修学校基础上筹办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中医教育的先行者、著名中医教育家.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红十字会委员、北京盲人协会委员等职务.代表作品有《中医辨证论治纲要》《中医内科常见病证治便览》 《中医针灸常见病证治便览》《内经辞典》等.
作者:陈彤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六淫邪气皆可内伏致病,但自《内经》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暑燥火之类的伏气温病发展尤速,而在伏邪致病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伏寒”“伏湿”学说却销声匿迹.何况现代社会风湿免疫类疾病众多,而这些疾病又多与“寒湿内伏”密切相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证”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在流转中气的同时,运用升散、清上、透表、发汗、散寒、逐风、渗湿等方法,适时透邪是该类疾病的治疗大法.该学说的提出为风湿免疫类疾病及脑瘤等诸多疑难杂病的临床辨治开辟了新思路.
作者:杨映映;张海宇;沈仕伟;宋珏娴;黄飞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便秘的发病率较高,引起便秘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治疗便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会产生依赖性,加重病情,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手术痛苦大,并发症多,有一定的复发率,患者不易接受.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总结指导老师的经验和自已的诊疗体会,结合历史文献,对便秘的证治采用塞因塞用、以补达通;升清降浊、通调三焦;提壶揭盖、宣降肺气;釜底抽薪、泻火通便四种治法,结合典型病例,来验证和说明本法的疗效,以拓宽治疗思路,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效果.塞因塞用、以补达通具体分两种方法,温阳健脾,活血通便,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益气养血,增液行舟方用四君四物增液汤加减;升清降浊、通调三焦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提壶揭盖、宣降肺气法方用宣肺降气通便汤;釜底抽薪、泻火通便法采用麻子仁丸加减.
作者:刘薇;刘仍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系统收集整理多位名老中医经验,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分期着手,对病机、遣方用药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活动期多以标实为主,以清热化湿、理气醒脾、凉血止血为主要治法;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敛阴涩肠为主要治法;并总结祛风升阳、宣降肺气、疏肝宁心、平调寒热等法.
作者:魏蓉溪;周强;张声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韩臣子主任医师应用“调中法”治疗石淋病,认为石淋病病变部位在下焦,成石之本源在中焦,该病与脾、胃、肾、膀胱等脏腑相关,提出“调中焦,治下焦”的治疗原则,灵活应用中药配伍治疗石淋病.临床惯用黄芪与芒硝调中,鸡内金、白术及山药健脾,木香与沉香行气、元胡与白屈菜活血止痛,鱼枕骨沉降溶石.
作者:韩丽霞;王晴;董秀敏;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利胆养肝方加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疗程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及γ-球蛋白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作者:肖玲辉;扈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肝郁型失眠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地西泮片或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候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多梦易醒”和“睡后精力不佳”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为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型失眠疗效与地西泮或艾司唑仑相当,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服用地西泮片或艾司唑仑片者.
作者:钟巍;姚卫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魏执真教授在糖尿病内热伤阴耗气日久导致气阴两虚病机的基础上,认为“脾运太过”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在传统养阴清热法治疗的基础上,受《素问·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启发,主张运用缓脾之法治疗糖尿病,尤其是对于具有消谷善饥、口干喜饮、便秘、烦急眠差等阴津亏虚、胃腑燥热症状者,并创制糖尿病验方缓脾方.
作者:李景;周旭升;戴梅;韩垚;易京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1].目前,全世界约有2600万人患HF[2];中国有420万心衰患者,估计患病率为1.3%[3-4].一项中国HF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对2012 ~2014年88家医院8 516例HF患者的分析显示,住院HF患者的病死率为5.3%[5].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因为目前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这种疾病[2].
作者:来晓磊;邢文龙;刘红旭;李享;王雨桐;刘子豪;尚菊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干扰素(IFN)联合黄芪注射液(AI)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比较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以下简称“试验组”)与西医常规治疗(以下简称“对照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森林图表示Meta分析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比(%)表示.结果 共纳入16个研究,13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 =6.60,95% CI (4.35,10.01),P<0.01];治疗后,试验组CK水平较对照组低[SMD=-0.97,95% CI(-1.57,-0.37),P=0.002]、试验组CK-MB水平较对照组低[SMD=-1.07,95% CI(-1.58,-0.57),P<0.01]、试验组LDH水平较对照组低[SMD=-0.94,95%CI(-1.47,-0.41),P=0.0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电图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SMD=-3.28,95% CI(-4.36,-2.20),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西药常规治疗下使用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症状.
作者:邱立强;李雯静;夏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益气逐瘀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血瘀证患者围术期心脏局部RASS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观察2组对择期PCI患者血清中sNOS、SOD、catalase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PCI术前sNOS、SOD、catala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中sNOS、SOD、catalase水平降低;观察组术后血清中sNOS、SOD、catalase水平较术前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逐瘀法通过对择期PCI围术期的心脏局部RASS系统的影响,对心肌损伤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爱勇;尚菊菊;邢文龙;刘红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王俊宏教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王俊宏教授治疗ADHD首诊中药处方57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进行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获得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新处方,绘制出常用药物网络图.结果 挖掘出13个核心组合和6首组合新处方.结论 从气阴两虚辨治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同时根据药物配伍组合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义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以“葡萄疫”“肌衄”“发斑”等病名散在记录于历代中医典籍当中,据其发病迅速,动则皮肤紫癜加重尤甚,素常情绪不稳、易急躁等特点,与中医“风”的特性相吻合,“东方生风,风生木”,风木为木气升动之象,其象应春,为机体一切生理活动之基础,“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风者,百病之长”,木气条达则和风敷布,木气不达则邪风内生,考虑风邪是其致病的根本原因,而木气不达的原因不外乎木气不足以及木气郁滞,治疗予以滋水涵木,缓肝息风,疗效确切.
作者:张明辉;张丽娜;吴洁;张晨;孙岸弢;顾恪波;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中药及天然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报道不断增多,中药致肝损伤的风险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91%的香港居民认为中药是安全的;亚洲国家的医疗专业人士中也有较大比例认为中药是无毒的,临床诊断时往往不会首先考虑中药的安全性,或因未问及中药的用药史,而延误了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1].因此需要医生和药师共同查找致病原因,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同时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安全用药教育.笔者以3例菊三七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为例,探究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根源.
作者:高燕菁;闫杰;杨玉英;刘宝河;王融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苦地黄洗剂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提高并完善质量标准.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苦地黄洗剂中生地黄、黄柏、白头翁等3味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了本制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显示,苦参碱在33~ 166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平均回收率99.5%,RSD 0.93%;氧化苦参碱在54~26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95%.结论 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为苦地黄洗剂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作者:程洪兵;赵永旗;邵海荣;杨海燕;韩石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基于既往文献和“燕京韦氏眼科流派”典籍对目痛辨证论治的的初步归纳,认为目痛病因可因“不通”或“不荣”所致,也可因机体“失常”而致气血阴阳失调引起疼痛;辨证可从阴阳、虚实、气血、脏腑等入手,结合循经部位、是否兼夹头风等分型论治,采用中药和针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对于病因不明或者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目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廖良;周剑;韦企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证据.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核心期刊数据库,收集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筛选标准纳入,应用荟萃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文献7篇,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病例619例,采用JADAD评分,7篇文献均属低质量文献.临床疗效[0.33,(0.24,0.46)],不良反应发生率经[0.34,(0.2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常规西医对照组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炙甘草汤可作为临床辨证治疗非危及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手段之一,但确切结论仍需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RCT证实.
作者:应飞;尚菊菊;刘红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