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
从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应用现状、在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模式.
作者:张大铮;蹇文渊;路雪婧;刘敏;段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态-靶-因-果”中医辨治策略,是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指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处方时全方位地关照疾病的用药方略,即参考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按照中医辨治思路,审视疾病全过程,理清疾病发展各阶段,归纳核心病机,以确定理法方药量,观注疾病之前的“因态”和预后的“果态”,实现对疾病全方位的掌握.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剖析仝小林教授“态-靶-因-果”理论,结合临床实际,阐释其在甲状腺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飨读者.
作者:王涵;逄冰;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病案举例患者,男,64岁,2007年11月初诊.患者于2个月前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查FPG14.7 mmol/L,尿常规提示GLU(+)5.5 mmol/L,KET(±) 0.5 mmol/L.就诊前3天于北京某院确诊T2DM,服用阿卡波糖50 mg、格列美脲1 mg,每日3次,1天后停止服用.刻下:口干、口黏,视物模糊,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舌底瘀,脉沉弦.
作者:田佳星;曹洋;杨映映;高泽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糖尿病已成为第3位危害公众健康的非感染性疾病.2013年的研究结果[1]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总体发病率约为11.6%;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为50.1%,男性为52.1%,女性为48.1%.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知晓率仅30.1%,预知糖尿病前期的知晓率更低,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石国斌;舒仪琼;倪英群;凌含鹏;崔李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对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源流的梳理,以各个历史时期中药药辨治方法的演变为主线,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专病专方,以及近现代中西医汇通下病症结合模式等临床思维方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探索.基于现代医学技术在解剖、病因、病理、生理等层面的重大发展,指出单纯辨病论治和传统病症结合存在一些局限,根据临床的实际,仝小林教授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结合中医辨治方法的历史沿革,对该辨治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何莉莎;王涵;顾成娟;何昕徽;赵林华;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女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619例女性M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以血尿酸(UA)<360 μmol/L者为单纯MS组,UA≥360μmol/L者为MS合并HUA组,比较2组检测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UA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MS患者HUA患病率为12.44%;MS合并HUA组年龄、TC、TG、Cr均高于MS组,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MS组;年龄增加(OR=2.459)、高TG(OR=1.809)、高TC(OR=1.741)、饮酒史(OR =5.389)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HUA女性MS患者脂代谢紊乱较为严重,年龄增加、高TG、高TC、饮酒史是女性MS患者出现HUA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玉雪;朱晓云;曹松华;罗艳;张玉璞;刘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规范化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人群中医体质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2组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和不同年龄段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早期主要以阴虚质、气虚质为主,后期阳虚质、血瘀质增加.
作者:顾颖杰;陈霞波;周开;龚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之一,以过食肥甘引起的肥胖为基础,常伴糖耐量低减、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多从单一组分入手,方法较为局限.以脾瘅理论为指导,探讨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认为该病与脾胃密切相关;中满内热是其早期核心病机,病机演变经历了“郁(食郁、气郁)、热(痰、瘀、毒)、虚(脾胃)、损(多脏腑)”4个不同阶段.临证须整体治疗与消膏降浊相结合,实现“肥、糖、脂、压”同调的目标,同时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增强疾病治疗的靶向性.
作者:逄冰;刘文科;郑玉娇;王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其创制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清胃散、当归六黄汤、圣愈汤、朱砂安神丸、通关丸等,因配伍严谨、理法方药完备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然而,有些方剂同为东垣所创,与上述常用方剂同载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后世医家却极少运用,文献也罕见记载,此类方子被称为李东垣冷僻方,如丽泽通气汤、御寒汤、红豆散、中满分消丸等.
作者:范炳福;郭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传统医学来看,甲状腺癌属中医学“石瘿”范畴,多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这和现代医学认为的情绪、生活工作压力和碘营养状态异常等致病因素基本相符.研究资料表明,2003-2011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1%的速度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女性为常见的癌症[1].
作者:刘超;相萍萍;徐书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病案举例患者,女,46岁,身高162 cm,体重65 kg,2015年5月12日初诊.患者主诉畏寒水肿伴颈肿不适半月余.刻下:畏寒,四末不温,面部浮肿有压痛,双下肢浮肿,腹部胀满,颈部肿胀不适有压痛,咳嗽痰多,白黏痰,乏力疲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性欲减退,目干口干,皮肤干燥,纳可眠浅,小便黄,大便黏腻不成形,无力排出,每日1次.
作者:左舒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吻合.既往述及本病者,论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论病机则以阴虚燥热概括,论治疗则专注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为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见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素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
作者:吴以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高糖饮食负荷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给予益气活血中药灌胃治疗,设空白对照、模型组为对照,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心脏重量指数,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损害,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益气活血中药各组血糖水平降低、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心肌病理损害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及心肌组织结构,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倪青;汪升薏;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强调通过严格控制血糖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往往只有当出现并发症时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而药物治疗手段却选择较少.导师依据《内经》络病理论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提出糖尿病络病理论,论述糖尿病络病的病理特点、络病分期以及糖尿病络病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等,强调络病致病有气血、寒热、新久浅深等特点,并强调早期治络、全程通络,治络兼顾温阳,从而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及思路.
作者:白煜;白宇宁;刘文科;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肝脏JNK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选用50只ZDF大鼠,饲养12周后48只成模,随机分组为模型组12只、二甲双胍组9只、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各9只,ZL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以蒸馏水,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定期对大鼠进行糖耐量实验,24周末切除肝脏,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计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各时点OGT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稳态葡萄糖输注率均较模型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JNK及p-JNK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毒通络调肝方改善治疗糖尿病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抑制了JNK信号通路,降低了JNK磷酸化水平;糖毒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炎症激活JNK信号通路,增强JNK活性导致肝细胞损害.
作者:刘扬扬;朴春丽;熊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药量效关系指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用量与其作用于生物体时所产生的效应间的关系.中药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中医药学科为基本的,也是具特殊性的科学问题之一.1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意义1.1 保证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深入开展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目前对于大部分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不明确,由于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适应症,对于每种适应症的有效量范围及佳疗效用量不甚明了.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也限制了对历代医家有效临床经验的挖掘与继承.
作者:傅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对中医学问诊、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等基本理论要素的回顾与考察,说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共通性.PRO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不仅能从症状改善角度评价干预措施,还能为某些功能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唯一的、特异性的重要证据.从量表理论框架的搭建、条目池的产生、具体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性能评价等方面介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目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的研制还存在经验不足、数量匮乏、中医特色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应强化对国外量表研制经验的学习,规范研制步骤,突出中医特色,以提高量表研制的水平.
作者:姜山;倪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T2DM患者与健康人血脂(CHO、TG、HDL、LDL)、体重指数(BMI)与舌苔表现的关系.方法 按就诊顺序将符合入组条件的T2DM患者72名,另选健康对照者60名,T2DM患者中厚苔组58例,薄苔组14例;健康对照者中厚苔组25例,薄苔组35例.分析4组血脂水平、BMI值与舌苔薄厚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CHO、TG、HDL、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厚苔组与健康厚苔组间CHO、TG、HDL、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薄苔与健康薄苔组间CHO、TG、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DM厚苔与健康组薄苔之间CHO、TG、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比较,T2DM厚、薄苔组间、T2DM厚苔与健康对照厚苔组间、T2DM厚苔组与健康薄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BMI与糖尿病相关,与舌苔厚薄无关.
作者:武梦依;孙士鹏;何莉莎;刘喜明;李鸣镝;贾淑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体质分布规律,总结体质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 符合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制定调查表,由专门的中医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60例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年龄20 ~ 71岁,平均(47.88±13.20)岁,年龄分布50 ~ 59岁多;男女比例为1:9;以初中以上学历为主,并以本科学历者居多;脑力劳动者多.60例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以单一体质为多见.9种体质出现频次分别为:气虚质占19.42%,气郁质占17.27%,阳虚质占8.63%,痰湿质占15.11%,阴虚质占8.63%,平和质占7.91%,血瘀质占7.91%,湿热质占5.04%,特秉质占2.89%.主体质出现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与特秉质未出现.结论 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的常见体质类型依次为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
作者:王小龙;高天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产生尿酸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过多的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肾脏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属于中医学“痹病”“历节病”“痛风”“脚气”等范畴[1-2].“痛风”一词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独活,微温,无毒.
作者:倪青;孟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