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铮;蹇文渊;路雪婧;刘敏;段俊国
中药量效关系指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用量与其作用于生物体时所产生的效应间的关系.中药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中医药学科为基本的,也是具特殊性的科学问题之一.1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意义1.1 保证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深入开展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目前对于大部分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不明确,由于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适应症,对于每种适应症的有效量范围及佳疗效用量不甚明了.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也限制了对历代医家有效临床经验的挖掘与继承.
作者:傅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对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源流的梳理,以各个历史时期中药药辨治方法的演变为主线,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专病专方,以及近现代中西医汇通下病症结合模式等临床思维方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探索.基于现代医学技术在解剖、病因、病理、生理等层面的重大发展,指出单纯辨病论治和传统病症结合存在一些局限,根据临床的实际,仝小林教授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结合中医辨治方法的历史沿革,对该辨治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何莉莎;王涵;顾成娟;何昕徽;赵林华;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其创制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清胃散、当归六黄汤、圣愈汤、朱砂安神丸、通关丸等,因配伍严谨、理法方药完备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然而,有些方剂同为东垣所创,与上述常用方剂同载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后世医家却极少运用,文献也罕见记载,此类方子被称为李东垣冷僻方,如丽泽通气汤、御寒汤、红豆散、中满分消丸等.
作者:范炳福;郭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个既“老”又“新”的疾病,说其“老”是因为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几千年,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说其“新”,是因为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飙升,从1994年到2008年,糖尿病患病率从2.5%升至9.7%[1],并且出现了新的临床特征.近10余年,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由过去散在的、相对滞后的逐渐发展为系统化、规范化的.
作者: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90例单纯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而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加服津力达颗粒,观察2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等.结果 治疗组FPG、2hPG、Hb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对于T2DM病患者,津力达颗粒与胰岛素联用可协同降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并有纠正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作者:吕方晨;刘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少肌症是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症[1],表现为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活动力下降,易摔倒等.其病位在肌肉,当属中医学“痿症”之“肉痿”.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表现为腰背部或周身的骨骼疼痛,行走时加重,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行走困难[2].
作者:李双蕾;蒋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基质gla蛋白-钙磷矿化复合物(FMC)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选择PMOP患者(PMOP组)和骨量正常者(非骨质疏松组)各23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骨密度(B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骨组织局部fetuin A、MGP、BMP2、RunX2 mRNA表达.结果 PMOP组血清Fetuin-A、MGP、腰椎BMP2、RunX2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腰椎MGPmRNA表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组间比较,血清BMP2、RunX2水平、腰椎Fetuin-A mRNA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腰椎MGP、BMP2及RunX2 mRNA表达与BMD相关(OR 1.016,95% CI0.809~0.991,P=0.029;OR 1.230,95% CI1.063 ~1.424,P=0.015;OR 1.107,95% CI1.016~1.205,P=0.048).结论 血清FMC合成的减少及MGP在局部骨组织聚集,可能通过影响BMP2/Smad/RunX2信号通路,抑制正常的骨矿化,从而导致PMOP的发生.
作者:周广文;沈霖;周亚娜;代轶男;周慧敏;余欣然;向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应用现状、在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模式.
作者:张大铮;蹇文渊;路雪婧;刘敏;段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病案举例患者,女,46岁,身高162 cm,体重65 kg,2015年5月12日初诊.患者主诉畏寒水肿伴颈肿不适半月余.刻下:畏寒,四末不温,面部浮肿有压痛,双下肢浮肿,腹部胀满,颈部肿胀不适有压痛,咳嗽痰多,白黏痰,乏力疲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性欲减退,目干口干,皮肤干燥,纳可眠浅,小便黄,大便黏腻不成形,无力排出,每日1次.
作者:左舒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作者:汪晓蓉;朱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结构化住院病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679例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的证型、住院费用、发生变异情况,及159例完成临床路径的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汤药、中成药的选择与临床路径均有所偏离;中药外用及非药物疗法的使用均有一定的倾向性;住院费用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住院时间的延长有关;变异退出原因多为不可控因素;气阴两虚证患者出院前的体重、血糖、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在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中,不仅要严格执行,也要发挥医师的自主选择性,以“求大同、存小异”.
作者:李云楚;陈世波;倪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女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619例女性M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以血尿酸(UA)<360 μmol/L者为单纯MS组,UA≥360μmol/L者为MS合并HUA组,比较2组检测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UA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MS患者HUA患病率为12.44%;MS合并HUA组年龄、TC、TG、Cr均高于MS组,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MS组;年龄增加(OR=2.459)、高TG(OR=1.809)、高TC(OR=1.741)、饮酒史(OR =5.389)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HUA女性MS患者脂代谢紊乱较为严重,年龄增加、高TG、高TC、饮酒史是女性MS患者出现HUA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玉雪;朱晓云;曹松华;罗艳;张玉璞;刘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津力达颗粒佐治T2DM伴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且完成随访的T2DM伴消化不良患者210例分为对照组126例、实验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津力达颗粒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PG、2 hPG下降更明显(P<0.01);2组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HbAlc下降更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C、HDL-C值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周,实验组TC、TG、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实验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实验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79.37%,与治疗4周时比较疗效更明显(P<0.01).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T2DM伴消化不良,治疗4周可收到较好疗效,治疗12周疗效更佳.
作者:季代金;常青;余宁;黄茂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肝脏JNK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选用50只ZDF大鼠,饲养12周后48只成模,随机分组为模型组12只、二甲双胍组9只、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各9只,ZL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以蒸馏水,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定期对大鼠进行糖耐量实验,24周末切除肝脏,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计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各时点OGT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稳态葡萄糖输注率均较模型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JNK及p-JNK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毒通络调肝方改善治疗糖尿病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抑制了JNK信号通路,降低了JNK磷酸化水平;糖毒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炎症激活JNK信号通路,增强JNK活性导致肝细胞损害.
作者:刘扬扬;朴春丽;熊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多种原因致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引起机体精神突眼和/或甲状腺肿、神经兴奋性增高、代谢亢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为常见.本病属中医“瘿病”范畴,又名“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大多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所致.
作者:倪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对中医学问诊、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等基本理论要素的回顾与考察,说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共通性.PRO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不仅能从症状改善角度评价干预措施,还能为某些功能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唯一的、特异性的重要证据.从量表理论框架的搭建、条目池的产生、具体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性能评价等方面介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目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的研制还存在经验不足、数量匮乏、中医特色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应强化对国外量表研制经验的学习,规范研制步骤,突出中医特色,以提高量表研制的水平.
作者:姜山;倪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规范化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人群中医体质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2组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和不同年龄段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早期主要以阴虚质、气虚质为主,后期阳虚质、血瘀质增加.
作者:顾颖杰;陈霞波;周开;龚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强调通过严格控制血糖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往往只有当出现并发症时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而药物治疗手段却选择较少.导师依据《内经》络病理论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提出糖尿病络病理论,论述糖尿病络病的病理特点、络病分期以及糖尿病络病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等,强调络病致病有气血、寒热、新久浅深等特点,并强调早期治络、全程通络,治络兼顾温阳,从而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及思路.
作者:白煜;白宇宁;刘文科;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高糖饮食负荷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给予益气活血中药灌胃治疗,设空白对照、模型组为对照,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心脏重量指数,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损害,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益气活血中药各组血糖水平降低、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心肌病理损害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及心肌组织结构,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倪青;汪升薏;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传统医学来看,甲状腺癌属中医学“石瘿”范畴,多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这和现代医学认为的情绪、生活工作压力和碘营养状态异常等致病因素基本相符.研究资料表明,2003-2011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1%的速度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女性为常见的癌症[1].
作者:刘超;相萍萍;徐书杭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