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6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姜桂仙;崔炳南

关键词:体质, 寻常型, 银屑病, 中医
摘要: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研究、预防复发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18岁~ 65岁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其体质类型,探讨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与年龄段、病程段、临床分期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6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血热证398例(60.3%),血瘀证210例(31.8%),血虚证52例(7.9%).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类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以血热证为常见;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这与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相吻合;体质类型判定中,其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与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不相关,印证了银屑病患者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张宁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经验

    对张宁教授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其治法特点为分期辨治、扶正祛邪.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重视清利之法,缓解期则注重扶正益肾,以减少复发.扶正以肾为先,重视顾护阴液及调节膀胱气化功能,同时重视调节肝脏疏泄.其用药特点为用药平和,顾护正气,祛邪多选甘平淡渗之品,少用苦寒戗伐胃气.对于迁延不愈、寒热错杂之证则寒温并进,随证治之.

    作者:刘世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 临床71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4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4种语言能力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自发言语和复述2项分值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5.7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较单纯体针疗法疗效更明显.

    作者:洪秋阳;王世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胆囊收缩素及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疏肝健脾低、中及高剂量组,使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结果 疏肝健脾方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排便次数(P<0.01);不同扩张容量下,疏肝健脾方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高剂量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CCK和SS的含量(P<0.05),与得舒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及内脏高敏感性,并对CCK及SS有调节作用,提示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治疗IBS-D,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作者:郭前坤;汪正芳;张声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祛秽解毒露预防脑梗塞患者口腔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祛秽解毒露预防脑梗塞口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祛秽解毒露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以咽拭子培养检测致病菌生长和真菌生长情况.结果 2周后口腔溃疡发生情况试验组1例,对照组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生长情况试验组1例,对照组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防口腔感染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祛秽解毒露作为口腔护理液能够降低脑梗塞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减少口腔致病菌生长.

    作者:任全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张亚强运用中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经验

    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尽管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可以降低其复发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再次复发.张亚强教授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从膀胱癌正气不足,气郁血瘀痰凝及脏腑蕴毒的病机人手,将其分为湿毒热毒蕴结证、气郁血瘀证、脾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四型,通过健脾和胃益肾等治法来调理体内的气血津液运行、扶助正气;通过清热解毒利湿等方法逐步祛除患者脏腑蕴毒以祛邪;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来iaogao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缓解膀胱灌注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薄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发挥协同降糖作用医案1则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目前临床上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故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通常可以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控制高血糖.但临床上也发现,有些患者胰岛素用量已经很大,血糖仍控制不好,通过计算胰岛素的用量发现胰岛素抵抗证据充分.此时,果断减半胰岛素用量血糖反而得到控制,现报道1例,作为胰岛素应用的特殊例证供参考.

    作者:李忱;潘明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5种常见病因(即Graves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摄入过量)所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亢)的临床转归和疗效.方法 对湖北省中医院2009-2011年确诊的100例(上述5种类型各20例)亚临床甲亢患者,测定甲状腺功能,分别给与相应的处理,随访6个月.结果 上述5种类型亚临床甲亢采用对应的处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亚临床甲亢的治疗须明确病因,对症施治.

    作者:涂晓坤;陈如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颜正华治疗感冒、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感冒、咳嗽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颜教授感冒处方32例、咳嗽处方55例,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单味药和药对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感冒处方中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生甘草(65.5%),连翘(50.0%),桔梗(46.9%),杏仁(46.9%)等,应用频次高的药对是“连翘配生甘草”和“连翘配桔梗”,均为14次(43.8%).咳嗽处方中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杏仁(85.5%),浙贝母(81.8%),陈皮(63.6%),生甘草(61.8%),应用频次高的药对是“杏仁配浙贝母”,共41次(74.5%).结论 颜教授感冒处方中常用药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者居多,咳嗽处方中常用药以理气止咳平喘、清热化痰者居多,药性多平和,无剧毒药物.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李国勤辨治肺胀经验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作者:金在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当代中医皮外科名家学术特色与流派探讨

    远至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出现关于皮肤病名的记载.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至鼎盛,理论探讨日益深化,逐渐形成了中医外科学术流派雏形,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对疮疡皮肤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地域、物候、人文、师承等的差异造就了众多的区域皮肤科流派.以流派为纲,深入探索燕京流派、海派医学、岭南流派、湖湘学派、龙江学派中中医皮肤科卓有建树的各家学术观点和思想,并进行总结与理论升华.

    作者:王天怡;庞博;宋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验案1则

    患者,女,51岁,2009年11月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测提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4/12).2009年11月-2010年3月行全身化疗6周期;2010年4月行右侧胸部放疗1个疗程,放疗结束后形成放射性肺炎,此后右胸反复疼痛,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2012年1月17日复查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中叶慢性炎症后遗改变,2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痰量多,右胸隐痛,无发热.2012年2月14日入院,刻下:间断咳嗽,夜间明显,咯黄痰量多,轻微咽痛,右胸隐痛,无发热,纳可,二便调,因咳嗽频作夜间难以入睡.查体: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

    作者:许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远期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中血管活性物质的远期影响,探讨其长效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4组,后3组采用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模型,电针组和针刀组分别给予电针和针刀松解干预治疗.造模后第56天,检测4组动物血浆中CGRP、ET、6-keto-PGF1α、TXA2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模型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较正常具有显著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除电针组6-keto-PGF1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针刀组和电针组各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针刀组与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刀松解法对模型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不仅具有很好的近期调节作用,而且也有稳定的远期疗效.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远期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发挥长效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乃刚;郭长青;李晓泓;孙红梅;朴贤庭;张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拟藿佩汤治疗湿热中阻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以自拟藿佩汤为基础方治疗湿热中阻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糖尿病(湿热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以自拟藿佩汤加减,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辨证加减用药对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血糖控制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自拟藿佩汤对湿热中阻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

    作者:吕安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张志礼治疗掌跖脓疱病经验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近现代中医对它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张志礼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热炽盛,腐肉成脓;湿热内蕴,腐熟为脓.并将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作为本病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使用时清热凉血应该注意清气护阴;解毒除湿需要预防苦寒伤脾,温燥助热.同时也应注重外用药的使用和疾病的预防.

    作者:娄卫海;王萍;张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芪术肺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术肺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芪术肺纤汤,每日1剂,每服200 mL.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以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动脉血氧分压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及肺活量较治疗前改善;胸部高分辨CCT治疗12个月总有效率73%、治疗24个月总有效率83%;治疗1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84.61%,治疗24个月总有效率80.77%.结论 芪术肺纤汤对IPF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晓雪;李国勤;代媛媛;李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析疏肝健脾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

    古代中医文献针对消渴病已形成完整的“三消”理论,以“阴虚燥热”病机立论,采用滋阴清热大法施治.但目前临床不少糖尿病患者却常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乏力倦怠、多食易饥、食后腹胀、多尿便溏等肝郁脾虚化热症状,采用疏肝健脾清热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2型糖尿病辨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易京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恶性淋巴瘤(石疽)常见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型初探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07年5月-2010年4月我科既往收治的淋巴瘤住院患者115人次进行回顾性研究,挖掘病案资料,总结出6种常见证候要素,痰结、寒凝、血瘀、气滞、气虚、阴虚,并以证候要素为辨证分型的基础,进行再次证候分型,初步总结证候要素及临床证型的分布规律.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对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入组88人次,依据上述6种证候要素进行辨证分型,进而归纳出常见的临床证型.结果 共统计恶性淋巴瘤患者203人次,6种证候要素分布比例为痰结92.1%、血瘀56.1%、寒凝29.2%、气滞38.2%、气虚33.8%、阴虚6.3%;常见临床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气滞痰凝证、寒痰凝滞证、痰毒虚损证、阴虚火旺证.结论 通过总结淋巴瘤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候分布规律,为淋巴瘤证候的标准化研究及中医临床路径提供基础.

    作者:许亚梅;贾玫;张雅月;侯丽;李冬云;陈信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OPD模型大鼠不同分期肝、肺组织γ-GCS mRNA 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不同分期下肺、肝组织γ-GC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光镜下肺肝组织病理改变探讨氧化应激在COPD伴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C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熏香烟加气管内注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结束后第二天滴加脂多糖建立COPD急性加重模型.RT-PCR法检测肝肺组织γ-GCSmR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肝肺组织SOD活性、MDA含量,观察肝肺病理改变.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肺组织中γ-GCS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肝组织γ-GCS基因表达和正常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C组肝肺组织γ-GCS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且与COP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肺组织SOD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组织SOD酶活性下降不显著,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组SOD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肝肺组织损伤程度依次加重.结论 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与γ-GCSmRNA的表达水平高度相关.COPD模型大鼠不同分期下肺内均存在氧化应激,肺组织是γ-GCS表达的主要部位,在抗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COPD模型期,氧化应激尚没有累及到肝脏,在急性加重期作为除肺脏以外γ-GCS高表达脏器的肝脏同样存在氧化应激.

    作者:张伟;孙璐璐;韩佳;姚玉强;谷明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TIP技术的中医学与中医心理学特征分析

    中医心理TIP技术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建立在中医学和传统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兼具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的特征.它汲取了传统中医学整体论、系统论和三因制宜的基本观念,在总结中医深层心理学理论、归根意识理论基础之上,并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发展治疗学等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种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方法.TIP技术理论体系完整,不断被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被不断补充和发展.这一新的中医心理学技术方法正在接受长期的临床检验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杜辉;吕学玉;汪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颈椎康复丸显微与薄层色谱法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中药制剂颈椎康复丸质量标准.方法 对制剂中甘草、黄芪进行显微鉴别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白芍、葛根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颈椎康复丸的质量标准,包括甘草、黄芪的显微鉴别方法及白芍、葛根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甘草纤维、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以及黄芪的纤维.选择中国药典方法进行4批次该制剂主要组成药物白芍、葛根的薄层层析鉴别,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无干扰.结论 本法简便迅速,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医院制剂颈椎康复丸质量标准的提升.

    作者:李洋;黄健;陈志峰;毛克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