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吻合器切闭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2例

谢国星

关键词:痔, 切闭术, 吻合器
摘要:目的探讨行痔切闭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于齿线上方1.5cm外行痔切闭术42例,于术后72h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时间7~15min,1次切闭完成,其中4例需补1~2针;术后72h有5例出现少许疼痛,均未服止痛药;1例并发血栓外痔.所有病例近期无大出血、排便困难.随访1~6个月无1例大便失禁,吻合口狭窄及痔复发.结论切闭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疼痛小或无痛、恢复快的手术,基本可以替代传统的痔切扎术;但长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通过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及手术前后X线片资料.结果21例病例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波;李垠;史东平;秦入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47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超声资料.结果乳腺癌超声声像表现复杂.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局限性,充分认识乳腺癌各种超声表现,有助于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作者:商建利;高小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硬膜外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对血压的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用3%的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2%的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生命体征在1min、5min、10min、20min、30min、60min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2)两组阻滞范围相同;(3)实验组收缩压在5min、10min、20min、30min、60min有明显下降(P<0.01);(4)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较利多卡因起效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阻滞范围和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显著差异.

    作者:胡霁;王晓玲;南再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与进展

    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CSFC)是对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如果我们将脑脊液视为一种组织,那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既是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活检,能够反映蛛网膜下腔的病变情况.

    作者:项正兵;吴晓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应用中配合与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2003年6月~2005年9月间16例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应用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纤支镜吸引排痰、引导放置胃管,总结出护士在操作中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其中对16例进行经鼻插管术,均获成功,对12例次经纤支镜吸引排痰术,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肺均基本复张.对1例成功引导放置胃管.结论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极为重要,是必备的急救技术,值得在急诊科急性中毒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慧;邱俏檬;卢中秋;吴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3种不同方式的输卵管吻合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3种不同方式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7例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吻合术者中,对其中62例输卵管峡部结扎者采用普通牵引法吻合,对11例结扎部位在输卵管子宫角部者采用3点固定法吻合,对14例结扎部位处于输卵管峡-壶腹部者采用斜切近端吻合法.结果3种方法术后通液检查,通畅率均达100%;普通牵引法复孕率91.9%,3点固定法受孕率90.9%,斜切近端吻合法复孕率92.8%.3者复孕率均高于传统方法的术后复孕率.结论普通牵引法用于子宫峡都吻合,3点固定法用于输卵管子宫角部吻合,斜切近端吻合法用于输卵峡-壶腹部吻合,能有效提高复孕率.

    作者:李海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冲洗液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液的温度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冲洗液为37℃,对照组冲洗液为室温,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寒颤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7);心动过缓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血压异常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7℃冲洗液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张萍;刘小丽;徐一引;夏静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7例副肝管临床资料.结果2例术前通过MRCP、ERCP检查发现副肝管,术中避免了副肝管损伤;5例发生副肝管损伤.术中发现3例(行副肝管及胆道造影,1例钛夹夹扎,2例中转开腹,结扎).术后发现2例(行ERCP,1例保持引流通畅,1例再次手术,结扎副肝管).全组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术前行MRCP检查,可以减少副肝管损伤的发生;认真注意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可避免副肝管的损伤;直径<3mm,引流范围小的副肝管,直接钛夹夹扎或结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杜学峰;方哲平;蔡柳新;陈斌;王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目的以等效价剂量芬太尼为对照,探讨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优越性.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ASAI-Ⅱ,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F)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SF组术后镇痛以舒芬太尼3μg/kg,F组术后镇痛以芬太尼0.024mg/kg,均稀释至100ml,负荷量3ml,背景剂量2ml/h,自控追加剂量2ml/次,锁时15min.观察病人术后4h、12h、24h、40h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舒适程度评分、脉搏氧饱和度、PCA有效按压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12h、24h舒芬太尼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4h、12h的镇静评分、舒适评分舒芬太尼组高于芬太尼组.术后4h、12h、24h时点间舒芬太尼组的按压次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SPO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术后40h内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SF:5/30,F:12/30;P<0.05).结论舒芬太尼是一较好的术后静脉镇痛药物,较芬太尼有着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患者舒适程度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朱广球;尤匡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再出血的护理(附28例)

    目的总结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只有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其余27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详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及生活护理,稳定患者血压及情绪,避免过度用力,对于预防再出血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伶;张显柏;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和统计住院的68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PLT、PDW、MPV、P-LCR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病情越重、梗塞面积越大则差异越明显.结论PDW、MPV、P-LCR等,可作为临床上估计病情和梗塞面积的一项指标,对预防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LT的变化则可提示急性脑梗塞的病程.

    作者:钟福高;刘龙斌;江锦红;曲志刚;马光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计数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对57例年龄22~32岁,孕周32~41周之间的孕妇外周血进行NRBC计数,其中慢性胎儿窘迫组21例,正常妊娠组36例,并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胎儿窘迫组外周血中NRBC计数为(9.87±4.03)个/3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05±1.88)个/3ml(P<0.01).66.7%(14例)慢性窘迫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3%(3例)(P<0.01);慢性窘迫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pH,PO2,PCO2值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中NR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江玲;周洁;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ICAM-1及CD44s的表达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中两种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与CD44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轻度10例,中重度15例)、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10例正常对照组的结肠粘膜组织中ICAM-1及CD44s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CD44s表达高,轻度组、缓解期次之,正常对照组低,四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中重度组的ICAM-1阳性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两组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ICAM-1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P<0.01).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s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两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葛宇黎;李亮成;霍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外伤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8例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被控制16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7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5例.结论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是胃粘膜缺血,胃酸分泌增加,激素分泌增加.

    作者:钟学云;易显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系统观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住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7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疾病550例(81.12%),非感染性疾病107例(15.78%),并根据其临床特征提出针对性护理.结论通过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特征的观察,同时予以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旭阳;薛黎明;赵晓燕;黄晓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液生精细胞检查在无精子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精液生精细胞检查对无精子症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生精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和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精液生精细胞学检查对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2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生精阻滞在精子细胞水平、精母细胞水平、精原细胞水平或仅有支持细胞分别为11例、13例和4例,与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结果比较,其符合率分别为90.91%、92.86%、100%.同一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查与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所反映的生精细胞发育水平一致(P<0.01).结论精液生精细胞检查能对无精子症进行比较准确、可靠的分型鉴别诊断.

    作者:檀大羡;张海英;吕福通;柳青;刘琼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自愿接受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患者150例,观察宫颈糜烂程度,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轻、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自凝刀射频治疗一次性痊愈率分别为100.0、87.5和72.5,有效率达100.0,宫颈糜烂程度越深,一次性痊愈率越低,中度和重度一次性痊愈率明显低于轻度(P<0.05和P<0.0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创伤小,副作用小,易于掌握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培养胎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眼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为载体培养的胎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角膜缘碱烧伤的效果.方法将胎兔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于羊膜上7d后,移植于兔角膜缘碱烧伤动物模型眼,并对治疗后的角膜进行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培养的胎兔角膜缘干细胞可在羊膜上保持高增殖力,并分化为密集的角膜上皮细胞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兔角膜上皮完整、基质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减少,与对照组和单纯羊膜移植组相比其临床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胎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角膜碱烧伤可有效重建眼表,为临床应用胎儿角膜缘干细胞进行眼表重建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杨海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病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6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囊性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痊愈121例,其中切除非典型增生病例65例,发现原位癌12例.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应予高度重视,不可长期保守治疗,应扩大手术治疗指征.宁尽早手术切除乳腺腺体增生病灶而不随诊观察,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有效阻止了乳腺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邓金星;张雷;王建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3例颈喉部切割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喉部切割伤急救及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13例颈喉部切割伤,分别进行了抗休克、止血及伤口清创缝合治疗和护理,其中,10例作了气管切开术,1例因甲状软骨损伤术中未放置喉模,拔管困难,带管出院.结果13例颈割喉部切伤救治都成功.结论颈喉部切割伤病情危急,急救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止血,及时纠正休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各管道和伤口的护理,可大限度减轻并发症,保证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陈彩娟;倪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