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肺损害的炎性因素研究

喻东亮;詹锋;周琼;徐建军

关键词:体外循环, 肺损伤, 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组织损伤的相关炎性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非CPB全麻开胸手术病人为对照组(n=10)和常规CPB手术病人为研究组(n=20),研究组、对照组在手术切皮前、术中1h、术后1h采桡动脉血测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superoxide.dismutase(SOD)值,研究组还在建立CPB、主动脉开放后15min、30min还分别采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数量.取对照组2例、研究组5例病人少量肺组织行病理活检.结果研究组TNF-α、IL-6、IL-8、SOD术中1h,术后1h测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minCPB手术研究组右心房血中性粒细胞数值明显高于左心房值(P<0.05),肺组织活检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肺损害相关炎性因素显著升高,亦是造成肺损害的重要因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附56例报告)

    目的通过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按Goto分型.结果56例中有高血压者36例(64.28%),有智力障碍者45例(80.36%),56例(100%)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GotoⅠ型20例(35.7%)Ⅱ型30例(53.77%)Ⅲ型6例(10.7%).结论SAE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脑组织损害达到一定容积才发生痴呆,SAE特征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

    作者:马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的ICU监护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7例病人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及相应的监护.结果7例95%烧伤面积的病人均在7~13d成功脱离呼吸机,安全转回烧伤科.结论特重度烧伤合并ARDS的病人早期使用呼吸机并做好相应的监护可以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傅莹;俞继芳;林碎钗;孔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早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和38例,分别在第4周、8周和第12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等为评定工具.结果帕罗西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帕罗西汀不仅抗抑郁疗效显著,而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婷;李竞;韩漫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骨缺损较严重者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13.8个月,远期疗效优良者19例,优良率9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尽早功能锻炼.

    作者:吴煜;廖志坚;赵立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彭泽县1997~200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彭泽县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4年彭泽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年共报告传染病6745例,年均发病率为246.47/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淋病、麻疹.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0.99/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肺结核共发病3166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95.62%.结论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1997~2004年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势头.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等传染病是本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姚直垠;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探讨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和小剂量抑肽酶组20例.分别于术前空腹,体外循环(CPB)开始后15min、30min、术后3h及术后1d取静脉血,检测血浆NPY值和血小板计数(PC).结果两组病人NPY值于CPB开始后升高,PC于CPB开始后降低,NPY、PC于术后开始逐步恢复但未至正常基础值.对照组CPB期间血浆NPY释放增加与血小板计数下降呈显著负相关(γ=-0.648,P<0.05),实验组NPY在体外循环期间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PC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抑肽酶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抑制血浆NPY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术后出血.

    作者:胡欣春;徐建军;潘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CT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眩晕起病者91%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仅部分有脑干体征.结论脑干梗死之眩晕与其它疾病引起的眩晕有明显不同,若继发意识障碍者,应高度怀疑脑干梗死.

    作者:师庆璋;史建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出生即刻血气分析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甘胆酸(CG)、胆红素(TBIL、DBIL)及转氨酶(AST、ALT)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晚期妊娠60例,正常晚期妊娠25例,测定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及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pH值、血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G、TBIL、DBIL、AST、ALT显著升高的ICP产妇,其围生儿出生即刻脐动脉血pH值、PO2均显著降低,而PCO2升高.结论ICP围生儿的预后与母体血清CG、TBIL、DBIL、AST、ALT的变化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CG、DBIL、ALT、TBIL、AST.

    作者:刘淮;黄金阳;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程时间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分娩镇痛禁忌症的初产妇,采取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不予镇痛,研究组60例使用小剂量耐乐品加芬太尼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别无显著性,而在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镇痛分娩效果确切,解除了产妇剧烈的产痛,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的窒息率.

    作者:王安荣;都三萍;刘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破裂20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993~2004年间收治的20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能在首诊时明确诊断,1例手术中确诊,1例在住院治疗21d才出现症状.所有的病例确诊后均行脾切除术,其中6例行自体脾移植术.结论早期诊治可以降低并发症,避免死亡病例.

    作者:袁德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对右房室腔扩大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右房室腔扩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HP尖端影像彩超仪,在标准心尖四腔切面测得右房室腔大小.结果在180例患者中,能直接用超声诊断病因的61例,占总数33.9%;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可作出诊断的98例,占总数54.4%;原因不明的21例,占总数的11.7%.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或间接显示病因,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为早期防止右心衰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强剑颖;朱绍亨;黄晓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

    观察罗红霉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d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90例CVA患者,男38例,女52例,年龄14~68岁,平均(40±6)岁.1.2诊断标准:(1)咳嗽2个月以上,多呈发作性,以夜间或凌晨多见;(2)胸部无阳性体征,X线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正常;(3)临床无感染征象或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并于停药后短期内复发;(4)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或昼夜呼气峰流速值波动率≥20%;(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慢性咳嗽.

    作者:杨保松;抑金德;徐可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p53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涎腺肿瘤的研究进展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其组织病理学比较复杂.临床上,主要依据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生长、侵犯程度等来初步判断,病理确诊,尚缺少早期判断肿瘤性质和估价预后的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跃发展,人们对涎腺肿瘤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并需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p53基因的突变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p53基因突变对了解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蔚;陈林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非高脂血症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降之片(辛伐他汀)口服,每日1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3月.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使非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减少,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若福;王成燎;刘丰;林宝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ⅡA,MENⅡ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ⅡA 3例CT扫描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颈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甲状腺多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腹部CT平扫表现为两侧肾上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包膜完整,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3例均无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结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颈部、腹部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慧彬;朱海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更新观念,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目的总结护理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推广实行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新经验的推广,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结论人性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中的应有之义.

    作者:刘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本组38例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住院费用.

    作者:周桂香;汤满桔;黄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O139霍乱9例分析

    目的探讨O139霍乱特别是重型O139霍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我县出现的O139霍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9例O139霍乱患者中,重型3例,轻型6例,重型3例中2例合并肾功能损害,2例出现心肌损害,死亡1例.治疗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结合病原学治疗.结论由于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应警惕O139型霍乱在我国大流行;O139型虽然病势凶险,但只要发现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姚新文;宋润华;刘勇;王云华;张献华;李晓东;袁友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46例分析

    目的探讨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妇科良性疾病需行子宫次全切除的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贲门失弛缓症诊治研究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LES在吞咽时松弛障碍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反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反复肺部感染等.本病的诊断方法有X线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扩张治疗、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外科手术治疗等.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钟名荣;朱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