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妹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儿死于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作者:潘英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部脊柱骨折脱位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真;雷刚刚;戴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6年5月至2001年12月13例病人因胆道术后并发症急症和近期再手术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谭洪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婴儿先天性腭裂术后吸气困难的原因,更好地治疗、预防该并发症.方法对95例婴儿先天性腭裂术后出现吸气困难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婴儿先天性腭裂术后吸气困难主要与喉头水肿、舌后坠、分泌物阻塞气道、及肺部感染有关,其它方面亦不能忽视.结论应针对婴儿腭裂术后吸气困难的不同诱因,采取合理防治方法.
作者:付时章;雷海燕;袁华;萧庆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直至90年代早期,缺血和再灌注期间的心肌保护集中在肌细胞的保护上.然而,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需血流在血管和微血管水平上重建,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在决定器官功能的恢复方面血管床的效应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朋;张吉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产妇分娩是否顺利是由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决定的,由于近年来围产保健工作的迅速发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渐降低,头位难产成为产科中较突出的问题,而头位难产由于胎头通过骨盆时受阻,对母婴的影响较大,分析临床资料,及时识别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淑华;何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危重哮喘是属于呼吸急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18例危重哮喘,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春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全肝血流阻断早由Heaney于1966年报道.在一般情况下,阻断入肝血流可满足大多数切肝的需要,但当病变累及肝静脉、腔静脉结合部(第二肝门)或肝后腔静脉(第三肝门),存在损伤肝静脉,肝短静脉甚至肝后下腔静脉而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险时,常需同时阻断出肝血流,此即为全肝血流阻断.
作者:王焕才;袁红新;宋兴国;欧阳瑞生;郭友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好于双侧锁骨上、下区、肺门部,但下叶肺结核也并非少见.我们从1992年5月~2001年12月间收治肺结核826例,其中下叶肺结核78例(占9.4%),X线初诊为肺结核者53例,余25例(占32例)均误诊.
作者:陈进文;王友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2年7月共进行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347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102例,占29.3%.
作者:龚南平;方功德;柳阳春;胡建明;陈艰;张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住院SLE患者的胸部X线片结果.结果发现肺胸膜改变76例,占71.7%.76例中表现为胸膜炎48例,占63.2%;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占26.3%,其中有8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占14.5%;肺不张3例,占3.9%;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2例,占2.6%.结论肺胸膜是一个富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脏器,常可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形成免疫损伤.因此,SLE患者应常规定期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及时治疗.
作者:吴效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及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耦合,导致股骨近端骨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更易诱发骨折,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又因其致残、致死率高,后果为严重,尤为受到重视.
作者:陶军;许永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于2001年8月~2002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先后进行了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均获成功.现将体外循环的特点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肖立琼;刘家琴;徐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研究乌拉地尔在脑肿瘤病人术后气管拔管前应用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和颅内压升高的效果.我们选择ASA Ⅰ~Ⅱ级脑肿瘤病人4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Ⅰ组和乌拉地尔组Ⅱ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云芬;徐金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自1991年用微型钢板作颌骨骨折固定装置,通过48例病例的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祁昌军;任金一;陈宴军;王隆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肛缘水肿是环状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及肛管整形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肛缘水肿.
作者:屈艳;胡英娥;谢国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采用空管糊剂治疗磨牙牙髓炎及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己被广泛的应用.
作者:董莉;杨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MR成像的应用及意义.方法研究2000年1月~2001年3月35例听神经瘤γ刀治疗的病例,观察其定位效果,讨论和分析其定位扫描参数.结果MRI可充分显示病灶、显示双侧听神经、显示听神经与病灶、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可清楚观察其立体轮廓、范围,测算准确位置.结论MRI可作为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首选的定位方法.
作者:利晞;邓印辉;何咏;陈耀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CD28表达在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其CD28表达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其血清中HBsAg、HBeAg、抗HBc-IgM和HBVDN均为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35例;正常对照组11例以及急性乙型肝炎患者5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细胞RNA提取和RT-PCR等技术,检测实验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CD4、CD8、CD28和CD25等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CD28 mRN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DNA的存在情况.结果(1)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 T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低下,尤以CD8 T淋巴细胞更为明显(CD25/CD4为14.42%,CD28/CD8为7.39%);而正常对照组(CD28/CD4为24.57%,CD28/CD8为29.54%)和急性乙型肝炎组(CD28/CD4为26.25%,CD28/CD8为18.42%)则均有较高的表达.其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结果相比较,有着显著或非常显著之差异(P<0.05,P<0.01).同时,通常用于表示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的CD25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低下(CD25/CD4为9.10%,CD25/CD8为7.93%),特别是以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低下尤为明显.其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结果(CD25/CD4为4.2%,CD25/CD8为1.48%)相比较,差异显著或极为显著(P<0.05,P<0.01).(2)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CD28 mRNA的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的更低.(3)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6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尤其足CD8 T细胞上的激活受体CD28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其细胞中CD28 mRNA水平也降低,均可能造成T淋巴细胞激活所必需的第二信号产生减少,使T淋巴细胞的激活受影响,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导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的产生.造成乙肝病毒感染持续存在,迁延不愈.而HBV对T淋巴细胞的感染可能是造成其细胞上CD28表达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伦理;陈士彬;易冬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Double-J管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肾、输尿管手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中,起到内引流和支架作用,其效果肯定,使用方便.
作者:刘铁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