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娜;刘卫红;李萍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5例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拔罐疗法,对照组口服泛昔洛韦加肌肉注射甲钻胺、皮疹外涂炉甘石洗剂的方法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治愈率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起效时间上,治疗组1周内起效者占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P<0.01).在减少后遗疼痛方面,治疗组有后遗疼痛者占30.0%,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0%(P<0.01).结论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在起效时间、消退皮疹和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靳映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文较全面的记述了先父赵炳南在85年人生旅途中的苦难童年、艰辛少年、奋斗中年及辉煌晚年的历程.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先父赵炳南一生中,特别是在他行医60余载中所表现出的高贵的人品及高尚的医德.这是先父半个多世纪来深受广大人们及患者爱戴和尊敬的原因所在.文章中讲述了众多有关先父赵炳南关心、热爱、体贴病人,视病人如亲人的故事.以及先父在其行医生涯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高尚情操.这一切令人敬仰与钦佩,也正是人们对先父赵炳南的评价--赵老医生不愧为当代医生的楷模的缘由所在.
作者:赵恩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陈士铎对泄泻的认识颇具特色.他论治泄泻多为脾肾同治,并对脾肾同治的理法方药作了阐述.关于脾胃,陈士铎认为当分别对待,脾与肾相关,而胃与心包相关,并创制了相应的治方.因泄泻之病位在肠,故陈士铎除治脾肾之外,注重治肠;泄泻多有伤阴之弊,故陈士铎在立方、制方、用药上处处兼顾.
作者:陈润花;张海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Bone-Marrow Cells Transplantation,ABMCT)结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临床效果,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对ABMCT后的干预作用.方法 人选69例PAOD患者随机分为A组(干细胞移植组)34例(44肢)、B组(干细胞移植+中药组)35例(46肢).术前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液后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细胞总量达到1×109/L以上.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B组移植后1天起口服自拟益气活血方.28天后评价治疗前后症状(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e Index,ABI)、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wessure,TcPO2)等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5.65%,B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均P<0.01);B组疼痛、麻木、冷感的改善优于A组(P<0.05~0.01);间歇性跛行未显示差异.两组治疗后的ABI、TcPO2均明显升高(P<0.05~0.01);组间改善度比较,B组TcPO2优于A组(P<0.05),ABI未显示差异.结论 ABMCT治疗PAO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后可明显提高ABMCT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和缺血部位的局部氧浓度作用明显,提示对缺血肢体的局部循环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博华;林冬阳;杨文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 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延辉;冯松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用正交设计原理,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对幼鼠子宫增重和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四物汤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将正常性未成熟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9个正交实验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配制的9个生药质量浓度为1 g·mL-1的四物汤药液,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EUSA试剂盒检测血清E2、P、FSH水平,分离子宫并称重,计算子宫系数.结果 熟地等四味药物对幼鼠子宫系数影响顺序为B>D>C>A,子宫系数增加较大的组合为A3B2C1D2,川芎对幼鼠子宫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幼鼠血清E2水平的影响顺序为D>A>B>C,血清E2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3B3C3D2四味药物对血清E2水平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血清P的影响顺序为A>C>D>B,血清P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1B2C2D2,熟地对血清P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四味药物对血清FSH水平影响顺序为D>A>C>B,血清FSH水平较高的组合为A3B2C2D2,川芎对血清FSH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配伍比例的四物汤,植物雌激素活性有显著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用药.
作者:郝庆秀;王继峰;牛建昭;赵丕文;崔烨;孙丽萍;薛晓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重剂益气养阴中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重剂益气养阴中药汤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为92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学积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剂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改善ACS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赵霞;刘祖发;裴树亮;李金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首先由荷兰学者Hagenbeek提出,是指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也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作者:孙淑贞;麻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有毒中药附片的<药典>规定剂量为3~15 g,以作为法定的安全使用范围.然而在临床上,其剂量显著超过药典标准,一般剂量在30~350 g,高达到700 g.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提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研究可见,制附片剂量与疗效有关,与毒性无关.引起中毒的原因在于炮制和煎煮不规范,在饮片合格与使用规范前提下与附片的剂量无直接关系,而大剂量附片在难治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疗效明显.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的关键在于规范的炮制和煎煮方法 .
作者:李春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开胸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主治气血瘀阻、头痛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等症,是治疗气滞血瘀病症的良方,临床应用甚广.
作者:邵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持久性肾功能减退,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呈现全身多系统症状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是肾脏及与肾脏有关疾病的终归宿,预后不佳,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
作者:金俊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芪蛭皱肺无糖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呼吸功能和肺组织形态改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运用气管内两次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大鼠模型.观察和检测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及体重变化、呼吸功能(呼吸频率、大呼气幅度、大吸气幅度、呼气吸气幅度比)和肺组织形态(肺组织干湿质量比,组织切片)等指标.结果 模型大鼠呼吸功能和肺组织形态改变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性改变和表现;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一般状况好,体重增幅大(P<0.01或P<0.05),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肺组织形态改变亦明显减轻(肺组织干湿质量比P<0.01.平均肺泡数显著增加).结论 芪蛭皱肺无糖颗粒可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肺部病变和呼吸功能.
作者:李金田;田永衍;梁晶;刘永琦;张骞;魏舒畅;李娟;张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临床实习在中医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现有实习内容和方式已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医疗市场需求,故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中医本科生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实习内容和方式改革提供对策,以提高实习质量,使学生在新的实习内容和方式的指导下,增强临床思维能力、辨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赵杰;赵雅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疏肝和胃降逆方随证加减加西药奥美拉唑和吗丁啉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95.5%,3个月复发率为3.7%,半年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6.7%,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80%,3个月复发率为5.2%,半年复发率为2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内镜复查结果 及3个月、6个月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作者:宗湘裕;杜长海;赵景成;刘海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陈勇老中医在治疗急慢性肝病及杂病方面,学验俱丰.本文通过介绍陈老从调理中焦、斡旋气机入手论治慢性荨麻疹并顽固性便秘、顽固矢气、剥脱性口唇炎、男性乳房发育症等疑难杂病的经验,提示对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疑难杂病患者必须以扶助正气、调畅脾胃为治疗基础,辨证中应综合考虑正邪因素并加以妥善处理,方可获效.
作者:何洲;陈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手足发绀症是指因双手足皮肤小血管痉挛所引起的持久的无痛性对称性发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人的指(趾)和手或足持续偏冷,多汗,可伴有肿胀;触诊脉搏正常.不伴有闭塞性动脉疾患.发病年龄通常在25~45岁.青年女性多见.
作者:张积友;齐文升;江芳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中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104例辨证属于气血虚弱、风寒湿邪阻络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以当归四逆汤加昧治疗,对照组52例以养血荣筋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并于治疗期间均配合肩外展、后伸、前屈、旋后等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加味是治疗气血虚弱、风寒湿邪阻络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作者:张树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证候规范化,在提出多种不同辨证方法的同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归结到证候要素的提取上来.
作者:张会娜;刘卫红;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腹泻是内科常见病证.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的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肠鸣、腹胀、少腹重坠不适等.多种原因皆可引起.如现代医学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消化道肿瘤、糖尿病、腹泻等.
作者:刘月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在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质量问题、临床应用不够合理、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应采取的措施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临床合理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严重后果发生.
作者:陈红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