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的用药规律与特点

王玉凤;李雪琴;纵横;黄学武

关键词: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 气血理论, 用药规律
摘要:1 作者和医书简介杨士瀛为南宋著名医家,约生活于公元13世纪.字登父,号仁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早年矢志学医,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莫不悉心钻研.杨士瀛撰有医学著作多部,主要有<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仁斋直指方论>、<医学真经>、<察脉总括>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惜其书多散佚,今存仅有<仁斋直指方论>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书.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中医药大学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基本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在校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课程的建议.

    作者:沈美萍;赵海磊;徐竹林;徐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消化病中的构成比,揭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证实并阐明其中医病因病机,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1 000例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的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一般资料、相关症状以及舌苔脉象资料.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亲自询问填写问卷,并分别根据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作出GERD诊断并辨证分型.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对两所医院消化科病人中的GERD患病构成比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000例消化病人中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4人,GERD患病构成比为29.4%.GERD患者中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多于脾虚胃热、气虚血瘀证,但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本研究表明,GERD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29.4%,应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郁滞为关键.

    作者:刘汶;王仲霞;韩偎偎;夏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综合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形态学观察及早期细胞凋亡分析

    目的 研究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形态学及早期细胞凋亡特征.方法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CAG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 光镜观察表明,CAG癌前病变模型复制成功,CAG癌前病变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成功复制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增强可能是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之一.

    作者:张玉禄;李军祥;鲁香凤;戴欣;朱陵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3种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中西医对GERD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

    作者:李军祥;张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拟补脾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 ,将120例患者用随机表按2: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自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改善率为97.5%,对照组总改善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补脾除痹汤加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疗法在缓解症状、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病情缓解方面与MTX、SASP有协同作用,并能缩短起效时间,减少MTX、SASP毒副反应.

    作者:肖正华;高京荣;林长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25例住院老年病人死亡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425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我院2002~2006年5年间老年住院死亡病案425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因构成的前5位分别是肿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占87.1%.结论 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老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爱萍;刘元元;李小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患,表现为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其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口轮匝肌,几个月至几年内逐渐加重.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由于病因不明,故而治疗棘手[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该病积累了较多的治疗经验[2].

    作者:李群;张丽玲;常虹;程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与辨证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约占人群的7%~15%,人群中烧心的发生率为21%~44%.在这里谈谈该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

    作者:陈誩;刘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推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

    通过对课程模块设置、教学内容、手法训练、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6个方面进行创新,明显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为探讨推拿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作者:范炳华;许丽;袁相龙;谢远军;褚海林;吕立江;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久年夜热出汗治验

    病案,患者,女,48岁,2003年9月23日初诊.17年前因婚姻不顺,于春日午夜出现身热汗出如浴,经当地医院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热因待查.经用谷维素、维生素E、清开灵等治疗1周后热退汗止.停药数天后又夜热汗出,体温37.3℃~38.1℃,住院治疗疗效不显.

    作者:柳育泉;任妙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椎病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后五针组穴加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毫针颈后五针组穴加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结果 观察组32人,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28人,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为特征.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的药物是复方多巴(如美多巴)制剂,但服用数年后多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如开关现象、剂末现象)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PD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李军艳;杨明会;窦永起;赵冠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中药、电针、西药分别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3组分别予以中药、电针、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评价VAS评分.结果 3个疗程后,3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8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其进行两两比较,中药组、电针组在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其VAS评分减少,与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治疗的第18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和电针组虽有差别,但较西药组差别不大.结论 中药组和电针组在治疗初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作者:臧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茶多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茶多酚(TP)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RT-PCR法进行HUVEC的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TP对HUVEC增殖、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目的 条带测序结果 与GenBank人CD3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TP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作者:武红莉;陈信义;韩冷;崔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学心悟》的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医学心悟>为清代名医程国彭撰著,程氏积30年临证心得,总结出八纲辨证、八法治病、伤寒主治四字论、火字解等学术思想,由于简明易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谢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的用药规律与特点

    1 作者和医书简介杨士瀛为南宋著名医家,约生活于公元13世纪.字登父,号仁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早年矢志学医,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莫不悉心钻研.杨士瀛撰有医学著作多部,主要有<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仁斋直指方论>、<医学真经>、<察脉总括>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惜其书多散佚,今存仅有<仁斋直指方论>和<仁斋直指小儿方论>等书.

    作者:王玉凤;李雪琴;纵横;黄学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按摩手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按摩手法与口服天王补心丸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治以按摩手法和口服天王补心丸,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治疗后主要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摩手法既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又可明显改善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主要证候,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黄曼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石散

    1 关于服石因由追求延年益寿是服石的原因.古代道家将养生延命方术分为三大流派:服饵、房中、导引.其中房中与导引较服饵难度较大,不易操作.服饵相对所需的技术层面不高.如果有人愿意提供炼制所得的药饵.王公贵族、巨宅大户等都可能直接受益于服饵.由此简易养生延命术开始普及,服食现象相继出现.

    作者:蔡松穆;廖培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近10年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评价性综述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的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综合症状,月经来潮后或结束症状消失.有报道称,PMS有200多种症状,通常分为3类: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经前期焦虑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的一种严重类型.是指在月经期和黄体期之间出现的严重的精神症状.其症状与经前期综合征类似,但程度更严重,并影响人际关系.

    作者:崔灿元;于金娜;于英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论治

    在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候的基础上,进行病程分期探讨.根据病情分为慢性进展期和急性加重期;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分为早、中、晚3期.反复感受外邪、环境毒邪为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瘀血痰浊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深伏凝结、肺络痹阻为其发病关键,并深入探讨了其不同病期的病机演化与辨证治疗.

    作者: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