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霄迪;王禹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通常位于靠近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主动脉与动脉导管连接处的远端之间.小儿CoA在我国发病率并不高,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早期即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东艳;周启宇;曾仪;李培军;杨澎;李军山;苏文君;魏东;王联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且高血压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研究高血压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探讨高血压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影响.
作者:陈同强;郑泽棋;王华;刘玉琳;刘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SARS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影响重症SARS脱机因素.方法:分析4例脱机的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严重并发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PSV水平为10~23 cmH2O,PEEP水平为4~10 cmH2O.4例患者带机时间27~42 d.结论:4例患者资料显示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重症SAR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霄迪;王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胱癌是我国目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大约75%病例为浅表性膀胱癌,其中95%为高危浅表性肿瘤.高危浅表性肿瘤术后若不给予药物治疗,其近期复发率为60%~90%.
作者:刘春雨;韩瑞发;马腾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
作者:崔喆;李黎明;马洪顺;陈文轩;强万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8例,其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1例(占47.6%).现将诊治问题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SARS传染性极强,具有明显的医院聚集性.在其流行期间,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1];而在早期的SARS患者救治工作中,医务人员感染率更高.
作者:臧隽;赵旭;韩玉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黏液腺腺瘤是较为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笔者诊断1例支气管黏液腺瘤,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间断发热、干咳3年、加重10 d于2002年4月9日入院.
作者:商国强;吴颖秀;蒋延英;朱争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先天性骨梅毒在我国长期绝迹,近年来随着成人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先天性骨梅毒重又出现.我院于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收治2例先天性骨梅毒患儿,均经化验室检查证实,现将其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马达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Langendorff灌注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全心灌流装置,模拟缺血-再灌注,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及体内CPK、LDH、MDA、SOD及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卡托普利减少缺血及再灌注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加快再灌注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缺血期:CPK及LDH缺血-再灌注(B组)组较对照组(A组)明显增加,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较B组显著降低,再灌注期:CPK及LDH B组较A组明显增加,C组较B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MDA,Ang Ⅱ的含量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而SOD含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卡托普利具有拮抗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拮抗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抑制Ang Ⅱ的生成,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徐延敏;黄体钢;陈元禄;李广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脉栓塞后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坏死、致残,预后严重.因此,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1997年-2002年笔者诊治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人9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的同时,术中辅以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结果如下.
作者:董双忠;栗力;崔若昱;周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149株肠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49株肠球菌感染中粪肠球菌73.8%,屎肠球菌16.1%.110株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1 0%,氨苄西林38.6%,青霉素41.3%等.24株屎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4.3%,氯霉素38.5%.结论: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玉宝;宋诗铎;魏殿军;祁伟;郭文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乳酸脱氢酶变化,探讨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测定SAR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将SARS患者依据临床重症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进行以上指标的比较.结果:SARS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7~10 d激素治疗后的SARS患者白细胞、乳酸脱氢酶数量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无显著变化.以上3项指标重症组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SARS患者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但可恢复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仅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多,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未见明显改善.SARS患者的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其水平与肺损伤的活动性相关.
作者:王金和;简序;王燕;钟述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部分电生理检查无典型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探讨此组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手术的终点.方法:比较患者慢径消融前后的文氏周期及房室结前传不应期的变化.结果:消融前后前传房室结文氏周期[(295±34)ms vs(330±48)ms]、房室结前传不应期[(258±24)ms vs(294±32)ms)]均变化显著(P<0.01).结论:基础状态下快径路已经发生阻滞和快慢径的不应期相似是此类房室结功能曲线成连续性的可能原因,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改变和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均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的指标,而房室结不应期的改变意义更重要.
作者:卢凤民;许静;吴冬燕;李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笔者对198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4例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61~85岁,平均68.6岁.
作者:毛登峰;赵丹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过大,白内障摘除术后或外伤导致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或无后囊膜的病例,不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王岩;郭黎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征.方法:54例SARS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分析.结果:41例(占75.93%)患者在发病后2~7 d肺部可表现为毛玻璃样阴影,且单侧肺出现较多见.33例(占61.11%)以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出现早,继而双肺出现或表现为游走现象.在重症组13例患者中,有10例(占18.52%)双肺同时出现沿肺纹理走向的局灶性浸润影和(或)斑片状浸润影.3例(占5.55%)为单肺出现局限病灶后,蔓延至双肺.本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结论:本病胸部X线表现特点为发病早期肺内即出现异常,表现为肺间质病变,且较呼吸症状出现早.肺内病变常累及多叶,重症者多弥漫双肺,很少累及肺尖.未见合并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胸膜渗出性改变.在缺乏可靠的血清学检查之前胸部X线检查对SARS的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曹智;朱理珉;吉建国;陈利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49例非溶栓的AC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2,3,7,14 d采集静脉血样,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活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含量.结果:ACS患者中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AI-1则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GPⅡb、Ⅲ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得升高(P<0.01).ACS组的tPA活性与PAI-1活性呈负相关(r=-0.660 7,t=2.807,P<0.01);血浆PAI-1活性与GPⅡb、GPⅡa呈显著正相关(r=0.690 1,t=3.013、0.712 1,t=3.195,均P<0.01).结论:tPA、PAI-1、GPⅡb、Ⅲa在ACS的诊断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建民;张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用多枚细钉或针固定法.我科1998年10月-200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多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05例,384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鲁杰;辛景义;魏万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芬太尼,B组将100 μg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 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A、B 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改变,C组阻滞15min和20 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镇痛时间长于C组(P<0.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P<0.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P<0.05,P<0.01),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 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P<0.01).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时间长,无不良反应,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马琳;王国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