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

陈同强;郑泽棋;王华;刘玉琳;刘志刚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血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且高血压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研究高血压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探讨高血压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影响.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8例,其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1例(占47.6%).现将诊治问题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98例外科治疗经验

    动脉栓塞后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坏死、致残,预后严重.因此,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1997年-2002年笔者诊治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人9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的同时,术中辅以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结果如下.

    作者:董双忠;栗力;崔若昱;周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附二例报告)

    先天性骨梅毒在我国长期绝迹,近年来随着成人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先天性骨梅毒重又出现.我院于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收治2例先天性骨梅毒患儿,均经化验室检查证实,现将其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马达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和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49例非溶栓的AC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2,3,7,14 d采集静脉血样,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活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含量.结果:ACS患者中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AI-1则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GPⅡb、Ⅲ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得升高(P<0.01).ACS组的tPA活性与PAI-1活性呈负相关(r=-0.660 7,t=2.807,P<0.01);血浆PAI-1活性与GPⅡb、GPⅡa呈显著正相关(r=0.690 1,t=3.013、0.712 1,t=3.195,均P<0.01).结论:tPA、PAI-1、GPⅡb、Ⅲa在ACS的诊断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建民;张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6例医务人员感染SARS原因初探

    SARS传染性极强,具有明显的医院聚集性.在其流行期间,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1];而在早期的SARS患者救治工作中,医务人员感染率更高.

    作者:臧隽;赵旭;韩玉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对Langendorff灌注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Langendorff灌注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全心灌流装置,模拟缺血-再灌注,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及体内CPK、LDH、MDA、SOD及Ang 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卡托普利减少缺血及再灌注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加快再灌注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缺血期:CPK及LDH缺血-再灌注(B组)组较对照组(A组)明显增加,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较B组显著降低,再灌注期:CPK及LDH B组较A组明显增加,C组较B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MDA,Ang Ⅱ的含量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而SOD含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卡托普利具有拮抗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拮抗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抑制Ang Ⅱ的生成,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徐延敏;黄体钢;陈元禄;李广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支气管黏液腺瘤一例报告

    黏液腺腺瘤是较为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笔者诊断1例支气管黏液腺瘤,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间断发热、干咳3年、加重10 d于2002年4月9日入院.

    作者:商国强;吴颖秀;蒋延英;朱争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53例临床观察

    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过大,白内障摘除术后或外伤导致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或无后囊膜的病例,不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王岩;郭黎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上颌窦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应用,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治疗趋向微创化,以小的损伤取得佳的治疗效果.对于上颌窦病变,传统处理采用上颌窦根治术,笔者采用多径路鼻窦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上颌窦病变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学兵;刘钢;赵绰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剂量甲氨喋呤肌肉注射治疗不同孕周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辅助检查技术不断提高,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使异位妊娠在未发生破裂及内出血的情况下,用药物保守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李静;史文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分析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乳酸脱氢酶变化,探讨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测定SAR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将SARS患者依据临床重症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进行以上指标的比较.结果:SARS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7~10 d激素治疗后的SARS患者白细胞、乳酸脱氢酶数量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无显著变化.以上3项指标重症组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SARS患者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但可恢复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仅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多,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未见明显改善.SARS患者的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其水平与肺损伤的活动性相关.

    作者:王金和;简序;王燕;钟述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四例重症SARS无创正压通气脱机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SARS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影响重症SARS脱机因素.方法:分析4例脱机的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严重并发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PSV水平为10~23 cmH2O,PEEP水平为4~10 cmH2O.4例患者带机时间27~42 d.结论:4例患者资料显示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重症SAR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霄迪;王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天津市八家医院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149株肠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49株肠球菌感染中粪肠球菌73.8%,屎肠球菌16.1%.110株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1 0%,氨苄西林38.6%,青霉素41.3%等.24株屎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4.3%,氯霉素38.5%.结论: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玉宝;宋诗铎;魏殿军;祁伟;郭文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且高血压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研究高血压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探讨高血压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影响.

    作者:陈同强;郑泽棋;王华;刘玉琳;刘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目的: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芬太尼,B组将100 μg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 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A、B 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改变,C组阻滞15min和20 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镇痛时间长于C组(P<0.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P<0.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P<0.05,P<0.01),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 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P<0.01).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时间长,无不良反应,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马琳;王国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BCG与细胞因子在膀胱肿瘤中联合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胱癌是我国目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大约75%病例为浅表性膀胱癌,其中95%为高危浅表性肿瘤.高危浅表性肿瘤术后若不给予药物治疗,其近期复发率为60%~90%.

    作者:刘春雨;韩瑞发;马腾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在小儿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

    近年来内窥镜在成人鼻窦手术中广泛应用,疗效肯定,目前正逐渐应用于小儿鼻窦炎手术.小儿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传统的外科手术会影响小儿颌面与牙胚的发育,破坏其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不十分满意.

    作者:陈亚秋;汪旭;陈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74例治疗体会

    笔者对198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4例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61~85岁,平均68.6岁.

    作者:毛登峰;赵丹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前列腺增生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血尿是前列腺增生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为镜下或轻度肉眼血尿.严重出血临床少见,如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严重后果.我科5年来共收治21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闵捷;田溪泉;邢念增;王勇;管德林;许建军;陈晓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通常位于靠近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主动脉与动脉导管连接处的远端之间.小儿CoA在我国发病率并不高,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早期即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东艳;周启宇;曾仪;李培军;杨澎;李军山;苏文君;魏东;王联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