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李焕毅

关键词:血府逐瘀胶囊,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心律失常, 临床资料, 结合防治, 观察报告, 座谈会, 中西医, 疗效
摘要: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冠心病心绞痛11例均按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所制……
北京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诊治胆汁性肝硬化32例临床观察

    胆汁性肝硬化(以下简称PBC)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以前在治疗上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PBC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林;钟德珍;钟德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养阴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实验性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养阴颗粒的药用作用机理,观察它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醋酸浸渍法造胃溃疡模型,空腹24h灌胃幽门螺杆菌10~9CFU/只,随机分为养阴颗粒高剂量组、养阴颗粒中剂量组、丽珠胃三联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然后计算抑菌情况和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养阴颗粒组与丽珠胃三联组相近,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体外抑菌作用明显。结论 养阴颗粒临床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它抑制或杀灭HP有关。

    作者:李春梅;梁代英;刘晋生;危北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镇肝降逆汤治疗中风合并呃逆36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3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并经临床及头颅CT明确诊断。病例须符合1986年6月中华中医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修定《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关于中风病急性期的诊断及《临床中医内科学》关于呃逆证的诊断。……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关于临床辨证与论治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探讨研究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某些谬误及须注意的问题,不仅使医者的思维方法得以锻炼,更可以提高其临床和科研的水平。就辨证诊断中常出现的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证,同时针对疾病论治过程中8种关系作了深刻分析。要求医者对中医辨证论治每一个环节都须认真、细致地对待,防止出现上述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治一得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杂病之一,又为难愈之症。患者时发时止,缠绵不已,久成痼疾,心身俱损。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发病率、死亡率于全球范围内仍成上升趋势,表明支气管哮喘仍是今后医学研究的重……

    作者:赵铁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劳力型心绞痛30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1999~2001年就诊的门诊病人,共51例。男性34例,女性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1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7±4.5岁;对照组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2±6.9岁。治疗……

    作者:穆爱林;王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灸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87例总结

    笔者自1998~2001年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原发性痛经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

    作者:肖玉华;刘效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针刺(远端取穴与近部取穴相结合)疗法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对照组针刺而不用穴位注射。结果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较其他针刺疗法,可以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刘志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刘弼臣从肺、脾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因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气易虚”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内因。肺卫失司,邪气乘虚而入,袭肺侵心,脾运失健,肺、脾、心相传,三脏气血阴阳受损,故心脉失养,神不守舍而变证迭出。刘老注重整体,知常达变,调肺脾以治心,是中医辨证整体观及同病异治的体现。

    作者:左智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传统治疗糖尿病的古方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金匮肾气丸灌胃,并以氨基胍对照,疗程8周。观察其对糖尿病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AR)和山梨醇(SNS)浓度及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 经金匮肾气丸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和红细胞SNS浓度、坐骨神经AR明显降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内AR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匮肾气丸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可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梁晓春;郝伟欣;贾力;徐惠媛;张克俭;郭赛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作者:李红梅;李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

    笔者自2000年4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B超、X线摄片确诊。……

    作者:赵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蓟、小蓟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临床用药大蓟、小蓟,多写成“大小蓟”为并开药,但在一些药店、医院多混淆为一味药,并没有按大蓟、小蓟分别调剂。本文对大蓟、小蓟的性状、功能主治进行了比较、阐明。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大蓟、小蓟两药混用实为不妥。

    作者:魏彦;邱乃英;欧阳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冠心病心绞痛11例均按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所制……

    作者:李焕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读《神农本草经校注》有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早的药学专著,原书早已亡佚。仅散见于《神农本草经集注》和《证类本草》及其他一些类书中,由于后代各辑本所据不同,因而互有出入,加之原文言简意赅,使后人难以正确理解原文,遂造成诸家对某些问题解释各异,甚至出现一些谬误。如若使……

    作者:陈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消渴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消渴颗粒剂是在我院糖尿病研究中心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成的内部制剂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新制剂,其主要药味为黄芪、葛根、山茱萸等。其成型工艺为用药物乙醇提取、水提取得到的浸膏粉与辅料混合,以适量乙醇润湿制粒。由于提取所得浸膏粉易吸潮,拟对加入……

    作者:龚慕辛;季小梅;关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辨证分型的初步调查

    目的 为进行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规范化研究,开展了慢性丙型肝炎(HC)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 多中心随机取样收集病例139例。采用SPSS软件包,对所有的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份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 调查收集的HC症状34种,症状出现率较高的是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粘滞不爽;症状出现率较低的是肢冷畏寒、盗汗、尿少。舌象与其病情、病毒活动、肝功能波动之间未发现特别的相关性;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其肝功能指标正常与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1991年全国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5型慢肝标准(试行),慢丙肝辨证还有气阴两虚、湿毒阻滞及无证可辨两种情况存在。说明慢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理更为复杂,故笔者结合温病学伏邪说提出“邪气伏藏”观点。

    作者:车念聪;付修文;高连印;杜宇琼;王融冰;李秀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观察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在下肢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引起重视。我们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涛;鲁东志;荣文平;刘春梅;孙连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利胆汤加减配合金龙胶囊治疗胆管癌15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管癌功效。方法 疏肝利胆汤口服2次/d,3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愈2例,显效54例,有效55例,无效6例,癌灶缓解率35.6%,总有效率70.1%。结论 疏肝利胆汤具有疏肝利胆、除湿退黄、清热解毒抗癌的功能。

    作者:徐晓燕;石怀芝;张东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消渴1号胶囊降血糖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消渴1号进行研究,探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在制剂允许的大用药剂量条件下,按照文献的四氧嘧啶大鼠方法,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指标验证。结果 (1)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经消渴1号治疗2周后,与自身给药前比较,高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P<.0.1。(2)对照组第3周全部死亡,中药治疗组有31%的死亡率。结论 中药消渴1号胶囊对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张惠珍;宫泽辉;黄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

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