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堂林;孙颖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坚持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人才建设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医疗质量建设为核心,科学谋划,有效作为,在竞争中求突破、困境中谋发展,努力创建研究型、创新型数字化医院,是实现医院科学高效发展的关键.
作者:浦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2010年度某总医院承担干部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制定干部综合保健指导方案,以维护和提高干部身心健康.方法 对4 129名干部进行全面健康状况检查,检查项目包括20余项,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检干部常见病多发病、疾病年龄分布、新检出疾病分布情况各具特点.结论 代谢性疾病是保健与防病重点,干部数病共存现象严重;其中离退休人员患病率高且以心血管和老年病为主,在职干部以生活方式疾病为主.指导方案:根据体检结果,制定相应综合保健指导方案,其重点为加强健康教育、鼓励适量运动、指导合理膳食、引导科学起居和减少危险因素.
作者:陈汝雪;徐洪涛;王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本文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为例,探讨汶川地震后外省医院与灾区医院的对口援建工作,提出医疗队驻扎指导-外派进修-专家团定期巡回指导三种主要援建模式,并对两年来援建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途径同时运行,第一年重建基础医疗质量体系,第二年完成医院管理与技术水平全方位提升;历时两年,使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综合水平全面提高,实现从二级甲等医院到三级乙等医院跨越,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作者:杨娟;杨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立足当前军队疗养院特勤疗养工作发展实际,分析制约疗养院特勤疗养工作发展的因素,针对新时期特勤疗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促进新时期特勤疗养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作者:周少文;周辰光;李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根据联勤体制下军队医院特勤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分析医院特勤卫生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从强化联勤意识、健全保障机制、改进服务模式等方面探讨,提升军队医院的特勤卫生保障水平.
作者:梁雨合;周克亮;孟昭刚;张建社;董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军人保健疗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对疗养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草案拟定,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根据重要性程度采用模糊评估法筛选入围指标.结果与结论 确立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2级,共设6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疗养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军队疗养院持续改进疗养质量,规范疗养服务行为,提升疗养保障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晨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本文论述“银医一卡通”银行卡与医疗ID号绑定、使用银行卡挂号就诊、费用发生地实时结算的运行机制;分析“银医一卡通”直接使用银行卡就诊结算,确保患者实名就诊结算,通用性强、覆盖范围广,省却充值及退卡,可提供多项人性化服务的优点.认为“银医一卡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节省社会成本,缓解医院看病难,方便患者挂号、就诊和交费,使患者“一卡在手,走遍全国”,还可以扩展银行卡的服务领域,提高经营业绩.同时,还对“银医一卡通”的发展和普及提出建议:一是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二是需要更多银行和医院的参加,三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作者:刘霞;肖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各国的突发公共事件频繁,高效的医学救援可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健康危害.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对医院的要求,剖析医院目前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5.12”汶川救灾等应急医学救援实践,探讨突发公共事件医院应急救援机制.
作者:青义春;姬军生;吴昊;张宏雁;罗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现状,寻求途径方法,为提升军队医院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提供支持.方法 重点介绍灾害现场的主要特点,并分析灾害所致伤情和灾害救援的难点.结果 对提升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四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 军队医院通过能力建设,可以实现灾害中精确、快速、高效的救援能力.
作者:张军勇;丁迎周;张美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本文探讨新形势下医院的创新发展之路,主要是围绕深化医院管理创新、加快研究型医院建设,对研究型医院发展模式的内涵解读.
作者:王发强;陈锋;陈金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通过对本校博士生创新基金的设立、运行情况和产生的效果阐述,总结成功经验,以期对其他医学院校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作者:陆小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以军队某综合医院加强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建设的实践为基础,在综合分析该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应重点加强“一体两翼”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传统中心建设追求大而全的妇产科、儿科、男科和生殖医学科的基础上,着眼于从医院层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突出强调在建设好“一体”即四个核心学科的同时,重点要加强“两翼”建设,即完善技术体系和拓展服务内涵,切实推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中心”建设科学发展.
作者:邹志康;黄美良;王建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肝胆外科医学人才的需要,从加强人文教育、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做好医患沟通工作等多方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进行探索,提升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及临床综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朱楠;司马辉;邢茂迎;赵军;程传苗;杨广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研究型医院是以医学知识、医疗技术为基础,坚持临床与科研教学并举,不断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社会卫生事业,以及人类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的一流现代化医院.构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是保证研究型医院自主创新、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内涵要素持续提高的关键环节.
作者:黄少平;卿建中;杨全胜;李君;王宁;徐成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来战争等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军卫生防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人员素质与担当任务矛盾突出.提出“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培养职业化卫生防疫人才队伍,拓宽合成训练培养锻炼渠道,健全培训模式及人才考评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三级救援力量体系建设,重视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防疫能力培养”等,是我军加快卫生防疫人才队伍建设的参考策略.
作者:段惠娟;庄英杰;张凯博;李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统一维和医疗分队人员抽组,在调研以往医疗分队维和相关工作问题基础上,结合联合国的维和相关政策与工作实践,参照外军标准,就医疗分队人员抽组进行探讨,建议标准人数为36人,根据每个队员的专业特长可稍做调整,队员尽量一专多能.
作者:王炳胜;张渊泓;柴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总结分析复杂电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复杂电磁环境对战术后方区伤病员医疗后送的影响,试图筛选出复杂电磁环境对战术后方区伤病员医疗后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途径,进而提出针对影响因素的处置原则和方法.
作者:王旭;陈国良;刘晓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部队官兵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军队医院规模不断增大,在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益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对军队医院床位规模建设现状、规模扩张风险分析,提出重内涵、讲品质、强质量的规模建设方案.
作者:黄美良;季一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野战医疗队在战救基本技能、基础生命支持、分级救治理念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加强战救基本功训练、强化分级救治理念和进行针对性训练等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野战医疗队专业训练效果.
作者:张少战;许春;夏继彬;刘晓林;陈晓琳;傅仰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卫生勤务学是军事医学主干学科,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现场座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按照国际交流、为总部服务、科研院所间交流、与基层部队交流四个层次,调查了该学科四个层次的对外交流情况,分析了学科对外交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顾洪;彭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