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习惯、修养与长寿

黄根柱

关键词:修养, 科学证明, 健康长寿, 饮食, 生命, 美丑, 财富
摘要:每一个人,从举止、言谈、饮食、起居到接人待物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荣辱之差.每一个人的修养不同,所表现的习惯也有所区别.现代生命科学证明,人的祸福与健康长寿的关键不在于财富与用药,而在于人的习惯与修养.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尿中有气泡是什么病

    正常人的泌尿系统内是不会产生气体的,只是在排尿时可有少量空气从尿道外口混入尿中,使排出的尿中含有少量气泡,或者在尿液撞击便池壁时空气混入尿中产生气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作者:吕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居家烹饪10不宜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

    作者:项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诊治的几点转变

    一、空腹血糖监测向餐后血糖监测转变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往往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检查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可使糖尿病的确诊时间至少提前3年,这就为病人早期治疗争取了时间.另外,持续餐后高血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故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餐后血糖还是衡量病人血糖控制是否达标以及调整药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汪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亲历医院开刀取石和气功排石创始人王长英的功与德

    我今年才38岁,可已经历了二次胆道取石术,近期又求助王长英老师排出9青霉素瓶量结石的患者.回忆15年求医治病经历使我感慨万千.我21岁那年,即1991年11月17日中午,突发胆绞痛而住入楚雄州医院,当被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后,转陆军野战162医院,在外科医生们再三动员下,住院至1月17日,接受了剖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术中,他们担心我无病的胆囊以后也会生结石而顺便摘除了.

    作者:钟宝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别糟蹋了名贵药材

    张老师与妻子到新疆旅游,发现当地的灵芝很便宜.爱好医学的夫妻俩,便与售药的人讨价还价,后购回了几千克.回来后,开始还时不时地用来炖汤饮.但是,仍然有许多没吃完,便包装好放在柜子里.但是,过了2个月的梅雨天之后,药材全部发霉了,损失惨重.

    作者:天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牙齿咬合与颈肩酸痛有关

    临床上常碰见一些老年人因牙缺失、上下全口牙齿严重磨耗引起颈肩部酸胀疼痛并伴有头昏,冬天天气寒冷颈肩部疼痛加重,衣服背心加得厚厚的.有的患者睡觉之前家人要对颈肩搓揉按摩才能入睡.有的中老年人的颈椎有轻微改变但是有严重肩颈部的酸胀疼痛症状,常用理疗的方法也只能暂时缓解肩颈酸胀疼痛.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者:任贤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老年人健康十大标志

    长寿老人处于健康状态,常具备以下生理特征:眼有神:眼实质为大脑的延伸部分,眼睛明亮,目光炯炯有神,反应灵敏,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大脑及脏腑功能良好.

    作者:白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说心态

    一、心态是重要的网站上流行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测验:如果令A、B、C、D……X、Y、Z这26个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什么能使我们的生活100%的圆满呢?

    作者:王兆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从痰论治糖尿病并发症

    痰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终导致诸多合并症的形成.

    作者:杨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管宁何以得长寿

    管宁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字幼安,生于公元158年,卒于公元241年,享年83岁.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原因何在呢?笔者试作初步探讨.

    作者:杜庆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我外公外婆的长寿之道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90岁以上的人了,他们身体很健康,行走自如.洗衣做饭生活基本自理,并且两人分工明确,配合十分默契.外公每天清晨起床,先打扫庭院,然后上街买菜,顺便阅览街头报栏里面的报纸,以便了解近国内外发生的大小事情,然后回家,写诗写家谱,或者查阅典籍资料.

    作者:唐黎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习惯、修养与长寿

    每一个人,从举止、言谈、饮食、起居到接人待物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荣辱之差.每一个人的修养不同,所表现的习惯也有所区别.现代生命科学证明,人的祸福与健康长寿的关键不在于财富与用药,而在于人的习惯与修养.

    作者:黄根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怎样对待性生活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3%,这意味着我国有着四千多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与性功能有何关系?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对待性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韦荣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秋季应防老慢支复发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气候干燥,稍有疏忽,易反复发作,令患者痛苦不堪.因此,在平时要加强自我保健.

    作者:袁小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养功治疗糖尿病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刊第七期发表了《内养功治疗糖尿病不同凡响》一文.报道了刘亚非女士主持的内养功治疗糖尿病临床学习班的情况.如今60天过去了,学员们的病情都有了什么变化,我们特意来到糖尿病班进行采访,班中的学员争先恐后的介绍情况.

    作者:《现代养生》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自毁的十二种心理陷阱

    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

    作者:胡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年女性巧养生

    人到中年万事忙,尤其是女人,上有双亲要赡养,下有孩子要抚育,虽然人到中年,事业有成、风度翩翩、美丽依然,但此时机体已进入生理衰退期,可能隐藏着某种疾病,中年女性巧养生,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作者:梦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性爱的隐形杀手——性破坏

    在夫妻生活中,采用隐蔽的方式阻止、责罚、挫败或破坏夫妻之间的正常性反应,不论是有意或无意,均称为性破坏.性破坏往往出于夫妻之间隐蔽的敌意,但也可能是由于对自己的性功能感到焦虑而采取的回避行为.

    作者:王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乐在孤独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百岁不足奇,人虽孤独心常乐,万事如意笑嘻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人老了怕两件事:一是疾病,二是孤独.有了病请医生,可以医治生理上的毛病.但孤独却是由心理所致,只有靠自己加以调节,改善心态,方可解除困惑,步入欢乐境界.

    作者:傅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长寿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盛唐时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寿女皇帝,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执政期间,政绩斐然,在腥风血雨中历经了多次大动荡,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雄才大略使大唐王朝昌盛不衰,这和她长期坚持养生锻炼,参禅修心有很大关系.

    作者:纪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