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研究

王慎娥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73.9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1.6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60.87%,观察组治疗成功率79.17%;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21.74%,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4.17%.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治疗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7例报道

    外伤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在短期(72 h内)快速自然消散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从2004年1月-2011年3月收治7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4 ~71岁.车祸伤4例,摔伤2例,打击伤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均<3h,患者有头痛、头昏,伴恶心、呕吐.额颞顶部头皮肿胀4例,颈强直5例,GCS评分13~15分3例,9~12分3例,7分1例.伤后3h内均行头颅CT检查,发现均有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15 ~ 50 ml,中线结构移位≤10 mm,血肿位于额颞或颞顶区域,血肿同侧伴脑挫裂伤2例,伴颅骨线性骨折2例,伴头皮血肿4例,大于65岁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萎缩.

    作者:伍仕兵;李阳;余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益胃汤加减,并用针灸配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溃疡胃镜下总有效率为77.78%,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溃疡胃镜下总有效率为88.89%,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为72.22%,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8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洋;陈招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Apelin研究进展

    Apelin是孤独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促进垂体激素释放、调节水盐平衡及免疫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的研究表明,Apel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表达与肥胖相关,可抑制高血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本文就Apeli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春丽;郭正义;李玉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度≥50%)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DSCT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0%、98.0%、96.2%、95.2%、96.6%.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东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取40例糖尿病思有作为实验组,40例血糖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早晨空腹血(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实验组TC、TG、HDL -C、LDL -C分别为(5.37±1.13) mmol/L、(2.81±1.19)mmol/L、( 1.39 ±0.61) mmol/L、(3.83±1.11)mmol/L,对照组分别为(4.10±0.75) mmol/L、( 1.62±0.72) mmol/L、(1.48±0.83) mmol/L、(2.72±0.92)mmol/L.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明显升高,其中TC、TG、LDL升高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降脂治疗.

    作者:王勇;李玉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对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6例S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56.25%)无任何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复查X线胸片,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SHL需依靠病理进行明确诊断,有效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侯震波;梁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支持辅助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ost -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氟西汀辅以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2.7%.结论 心理支持配合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

    作者:甄君;耿建红;周绍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稳定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稳定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有5.00%的患者存在不合理的饮食,对照组为20.00%.6个月内观察组再次出血发生率10.00%,无患者死亡;对照组再次出血发生率25.00%,2例死亡.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稳定期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复合性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复合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复合性溃疡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结果 治疗6周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83.3%,治疗组为87.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转阴率86.4%,治疗组转阴率91.3%;对照组和治疗组上腹痛缓解率分别为42.3%、88.0%,胃灼热缓解率分别为40.0%、85.2%,反酸缓解率分别为38.5%、80.8%.结论 在治疗复合性溃疡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相似,但在缓解胃肠道症状方面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王晓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非糖尿病足组和糖尿病足组,98例排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为对照组,应用超声观察血管走行、管壁回声、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管腔血流充盈情况,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斑块发生率、狭窄阳性率、闭塞阳性率非糖尿病足组分别为76.58%、28.83%、13.51%,糖尿病足组分别为80.00%、35.56、20.00%,对照组分别为19.39%、7.14%、4.0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兆芳;王军;张一清;韩月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二甲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硬化126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二甲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就诊的肝纤维化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西药加二甲软肝缩脾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4.13%,对照组总有效率41.00%.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白球比(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X线与MRI对诊断早期脊椎结核的临床价值

    目的 综合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MRI征象,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的X线、MRI.结果 X线8例仅表现椎体骨质疏松,10例见椎体骨质破坏,4例脊椎压缩骨折,1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4例脊椎曲度后凸畸形,8例椎间隙变窄,4例脊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MRI 22例患者共有50个病椎,50个病椎中,40个病椎呈明显不同程度骨质破坏,4例椎体压缩骨折,15例椎弓根受累,22例均见椎旁软组织肿胀,14例见硬膜外脓肿,12例椎间盘变扁膨出,50个病椎均有不同程度骨炎.结论MRI对于早期脊椎结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温馨式静脉输液的实施与体会

    目的 评价开展“温馨式静脉输液”活动的意义,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方法 采取转变护理理念、营造温馨输液环境、强化穿刺技术、个性化健康教育、心理疗法等形式开展温馨式静脉输液.结果 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由87.5%上升至99.0%,门诊、急诊患者就诊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温馨式静脉输液不仅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宗旨,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而且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孙爱军;刘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经内窥镜置放覆膜支架32例护理分析

    内窥镜下置放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是治疗肿瘤引起的食管狭窄、气管瘘、纵隔瘘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本文分析32例食管肿瘤引起的食管狭窄、气管瘘患者置入带膜支架术后病情变化、术后护理、出院康复治疗等,食管肿瘤置入带膜支架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导致失败,表明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黎志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对解决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儿科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陈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二重血浆分离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高脂血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二重血浆分离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例急性高脂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二重血浆分离,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浆内毒素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二重血浆分离后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均下降.治疗后第3、7天血浆内毒素水平实验组分别为(50.33±8.61) EU/L、(27.46±8.83) EU/L,对照组分别为(63.35±9.24) EU/L、(50.24±9.02) EU/L.结论 二重血浆分离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能降低血脂并保护肠道粘膜屏障.

    作者:肖宏;邓珊珊;桂培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的要点.方法 对1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危重病期以及头痛、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等进行护理.结果 治愈144例,死亡12例,致残10例,治愈率为86.75%.结论 通过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早识别、早干预,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的转归,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旸;康乐;曹俊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对肾组织穿刺活检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5例肾病患者在超声实时监视下行肾组织穿刺活检术.结果 10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明确了病理诊断.术后出现镜下血尿11例,肾包膜下血肿1例,无术后感染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活检成功率、安全系数高,可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一清;王军;李兆芳;韩月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73.9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1.6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60.87%,观察组治疗成功率79.17%;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21.74%,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4.17%.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治疗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慎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5例,其中死亡1例;单纯穿孔修补术40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其中1例患者围术期死亡.结论 手术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治疗方法,应选择安全、简单、有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穿孔修补术,术后行正规的内科治疗.

    作者:贾明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