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

王志明

关键词:C反应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并取同期健康者3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CRP阳性率及卒中组不同CRP含量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卒中组CRP阳性率为59.5%,而对照组为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患者中,CRP阳性组的预后不良率为18.2%,高于对照组的6.7%(P<0.05).CRP与临床预后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34,P<0.01).结论:监测CRP水平对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先兆早产孕妇实施键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成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先兆早产孕妇在孕期实施健康教育和相关护理干预后对其担忧焦虑等情绪和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计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宣教模式,而实验观察组则实施单对单的护理干预以及指导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先兆早产孕妇实施实时的心理状态监测,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与护理的满意度水平,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宋乃玲;胡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卫计委官员:医疗资源错配问题凸显吁推进分级诊疗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27日在北京表示,2005年到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增长幅度要高于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资源错配、患者逆向流动问题凸显,推进分级诊疗尤为关键.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胸肺超声彗尾征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

    目的:探究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采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72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检测为标准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两组.比较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在对象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终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8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4例.经胸肺超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97.06%,准确性为94.44%.结论: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龄老年病人口服与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而老年时期更是有多种病症出现.本文就高龄老年病人口服与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不同中成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功能.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谈排球训练时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成因

    很多高校将排球作为一项体育课的内容,在校园内展开排球教学和训练.但在排球训练过程中,常常由于训练者的体能状况、技术水平等原因,造成运动者的损伤,给运动者造成困扰.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手段就很必要了.为此,本文对排球训练时造成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郑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从而选出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情况、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开腹手术,并且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作者:何克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究半夏止咳糖浆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对半夏止咳糖浆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全面性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符合检查标准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普通风寒止咳颗粒进行治疗,试验组服用半夏止咳糖浆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观察,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临床治疗效果的比对,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夏止咳糖浆对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宋汉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临床营养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临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予以临床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34例患者为一组,将采取我院自行饮食控制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依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BG、TC、TG、HbAlc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FBG(6.71±0.41)、餐后2h血糖2hPBG(9.21±0.35)、总胆固醇TC(5.10±0.21)、三酰甘油TG(2.01±0.19)、糖化血红蛋白HbAlc(7.14±0.34)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7.05%等对比参照组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临床营养治疗干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董文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士实施健康教育之我见

    护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传播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的桥梁.本文就护士如何掌握健康教育技能、做好此项工作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董淑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区疾控中心调查追踪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根据是否对其实施呼吸道传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全部密切接触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未实施,实验组实施,观察并对照两组感染率差异.结果: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结合实际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春瑛;高志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营养治疗在小儿慢性腹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在小儿慢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治疗应用于小儿慢性腹泻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蔡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哮喘治疗中应用酮替芬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94例哮喘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观察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气峰流速(PEFR)值.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PEFR值与B组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效果、PEFR值均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治疗中应用酮替芬后,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邱晓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无神经症状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单椎体无神经症状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经皮微创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跟踪随访1年,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率,VAS评分观察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按WHO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无神经症状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相东;李建福;赵文秀;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观察及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观察及临床护理要点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10.77±2.47)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对照组住院时长(16.57±2.6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53±2.64)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90±2.53).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住院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推进急诊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推动急诊院内安全患者转运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2017年1-5月急诊收治的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情况原因进行分析,以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结果:统计发现孕产妇安全转运达标率由52.11%提升至87.63%,进步率达到68.16%.总结:对于急诊孕产妇院内转运实施品管圈可大幅度提升患者安全系数,提升就诊的舒适感受.

    作者:宋薇;孙静;李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保护性约束在神经症陪护病区的合理应用

    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在神经症陪护病区应用的合理情况,并研究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以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症陪护病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事实科学的保护性约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后的自伤、他伤、躯体影响、心理反应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自伤及他伤、躯体的影响和护患纠纷以及投诉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也需加强业务知识的法律意识,规范约束的护理行为,不断的完善护理制度,转变服务观念,以做到全心全意为精神病患者服务.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

    目的:观察并总结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其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43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试.在取得准确的结果之后,以结果为基础对不同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耐药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而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滥用抗生素药物、机械通气、长期住院治疗、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疾病的干扰等.结论: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而言,应对其多重耐药菌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确定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消毒措施,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荆芥外用对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初探

    目的:分析荆芥外用对寻常疣、扁平疣以及跖疣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寻常疣、扁平疣、跖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液氮冷冻治疗和荆芥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疣体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7%),观察组患者的疣体清除率(97.2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疣体清除率(80.6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芥外用治疗用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干眼症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观察及评定

    目的:对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干眼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4天,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对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损时间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种试验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给以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眼干、眼涩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余阳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