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门诊中对人工流产患者的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

周丽

关键词:人工流产, 心理治疗护理, 疼痛干预, 术后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及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检验无显著差异性,符合人工流产手术条件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疼痛干预及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人工流产疼痛及心理护理后的比较,对照组比干预组明显偏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疼痛更明显.结论:疼痛干预及心理护理能降低人工流产疼痛及心理不适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说明疼痛干预及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于我院体检结果显示正常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于凌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待血液沉淀后,对血清进行血脂检验,检测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对比并分析两组的血脂含量.结果: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含量比研究组低,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安金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部减肥手术后如何饮食

    不少人为了减肥,做了切胃手术,那么胃部减肥手术后如何饮食?想要术后的恢复快,饮食十分重要,到底胃部减肥手术后如何饮食呢?下面详细介绍.胃部减肥手术后如何饮食1、进行了切胃减肥手术,不可以吃太多的东西,因为接受的切胃减肥手术的人胃会变小,一旦稍微吃多,就马上会引起恶心呕吐.还要适当的补充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避免因为食物摄入量变少而引起营养不良.

    作者:婷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的有效方法,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102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瘢痕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再次妊娠29.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4%,再次妊娠1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采取化疗联合瘢痕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患者再次妊娠几率更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韩紫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机理及原因,并且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总结其患病的情况.结果:在80例患者中,7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于年龄、病程长短以及血糖控制好坏有关.结论:临床医师通过科学的用药和提高老年人的预防知识能够缓解并发症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明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哮喘治疗中应用酮替芬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94例哮喘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观察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气峰流速(PEFR)值.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PEFR值与B组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效果、PEFR值均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治疗中应用酮替芬后,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邱晓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

    目的:观察并总结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其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43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试.在取得准确的结果之后,以结果为基础对不同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耐药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而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滥用抗生素药物、机械通气、长期住院治疗、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疾病的干扰等.结论: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而言,应对其多重耐药菌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确定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消毒措施,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分析与风险评估

    目的:对某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及风险评估.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某市9个检测点随机抽取生活饮用水样本共6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方法对大肠埃希菌、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4个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不合格率高检测点,并对不合格样本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市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44.97%(304/676),其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是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风险评估显示372例不合格标本风险分析显示低危型294例,占79.03%,中危型59例,占15.86%,高危型19例,占5.11%.结论:该市生活饮用水存在低危诱发肠道传染疾病的风险,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并予以改进措施.

    作者:陈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碳水平与哮喘控制测试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碳水平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CT或C-ACT值,将185例患儿分为哮喘完全控制(I组)58例(男/女=30/28)、哮喘部分控制(II组)62例(男/女=34/30)和哮喘未控制(III组)60例(男/女=36/24)三组,选取30名(男/女=17/13)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呼出气CO的浓度(eCO).结果:哮喘控制各组与对照组间的eCO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哮喘不同控制组之间eCO水平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eCO水平与ACT值间的相关系数r值为0.762(p<0.05),表明哮喘控制分级与eCO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哮喘儿童eCO水平作为评价哮喘控制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哮喘诊断和复发的评价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程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谈排球训练时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成因

    很多高校将排球作为一项体育课的内容,在校园内展开排球教学和训练.但在排球训练过程中,常常由于训练者的体能状况、技术水平等原因,造成运动者的损伤,给运动者造成困扰.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手段就很必要了.为此,本文对排球训练时造成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郑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近年来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本文对中医近年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中药(牵正散、补阳还五汤、养血祛风法)针灸、电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增多单纯针灸治疗减少.针刺应分期治疗,针刺深或多用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作者:刘伟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照顾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照顾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病患者专科医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社区护理照顾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组间差异显著,经计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照顾,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作者:向天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气健脾通便汤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汤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健脾益气通便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用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有效率、症状积分及血浆胃动素和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显著好转,症状评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的血浆胃动素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患者治疗第4周血浆胃动素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β-内啡肽同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β-内啡肽比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自拟健脾益气通便汤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气虚型便秘较单独运用生物反馈疗效显著.

    作者:王蓉;王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生理生化指标的马钱子毒性作用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口服给予马钱子后,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对大鼠血清中ALT、AST、ALP、UREA和心肌匀浆中Na-K-ATP、CK、LDH、SOD进行测定,从生理生化指标的角度观察长期给予马钱子对正常大鼠的毒性作用.

    作者:董辉;南洋;李先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持续正压无创通气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无创通气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中重度SAH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脂、健康宣教及控制体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持续正压无创通气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嗜睡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较观察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5),嗜睡症状改善明显(P<0.05).持续正压无创通气结合内科治疗在治疗SAHS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睡眠的同时达到治疗的作用.

    作者:丁淑妍;董玲玲;吴立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患有COPD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派专门人员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不派专人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变化情况、配合完成治疗例数、治疗中出现焦虑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一段时间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血气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保证患者的血气得到明显的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海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勇于创新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积极鼓励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综合利用数码互动教学方法和数字切片,改革教学手段,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促进护理专业病理实验教学的全面发展.

    作者:徐云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iPAP与NIV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联合无创机械通气(NIV)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BiPAP与NIV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iPAP与NIV联合疗法可促使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体征及动脉血气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吕金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现代医院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创新路径探析

    随着我们国家医院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院在各地方竞争日益激烈,那么大程度的降低医院的成本核算,成为医院当前遇到的大问题,如果成本核算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控制,将对我国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作者:胡承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从而选出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情况、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开腹手术,并且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作者:何克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顾云;白润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