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国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05%[1].该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造成长期关节疼痛、关节僵硬.
作者:姚永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作者:程锐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脑室出血是神经科内、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凶险,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50%~80%,重型脑室出血病死率高达80%~100%.
作者:张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保障健康:使用不当,破坏健康.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疗事故对人体健康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二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应严格划清界限.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肢体瘫痪及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我院于2004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32例及对照组10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显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癔症(hysteria),又称癔病或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和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所引起的心理或精神障碍[1].
作者:张玮;朱振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于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王成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血小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较多且较复杂.本文对2007年1月~2009年2月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60例采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血小板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牛慧佳;张琦;张彦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嵌顿痔是因劳累、久坐、过食辛辣、便秘或腹泻,使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脱出肛外不能回纳的一种疾病,属肛肠科的急症,中药熏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易接受的实用性,成为其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姬乃忠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疤痕子宫妊娠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我院对110例剖宫产术后1年再次妊娠者采用药物流产配合人工流产的方法终止妊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凤;刘巍;张红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2006年6月~2008年8月,我们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黄连素治疗糖尿病5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连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纳洛酮在酒精、镇静催眠药、一氧化碳等中毒昏迷抢救中具有明显催醒作用,已为大家所共识.
作者:姜克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 ml为羊水过少[1].随着B超普遍应用于产科临床,通过观察羊水暗区来估计羊水量,对产前诊断羊水过少帮助很大.
作者:宋以荣;邢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院感染是神经外科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本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神经外科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以便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田春梅;张衍胜;张学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常和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重叠.抽样研究表明本病患病率为4%~22%,女性略多,18~40岁多见[1].
作者:范修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国际上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使剖宫产率迅猛增加,大多数医院剖宫产率为30%~50%[1].
作者:吴梅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的纤维破坏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相应水平的脊髓或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
作者:宋良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异丙酚已广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遇宫颈条件差(长、紧、韧、初孕)扩宫困难时,勉强操作,可导致麻醉状态下患者的不自主扭动,有发生手术损伤的可能(子宫穿孔、宫颈裂伤).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超乳手术虽然高效,但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目前还不能在广大基层医院普遍开展.而小切口手术在设备简陋的基层医院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自2006年来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手术2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晓琚;郭宝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道症状及麦氏点压痛为特征.
作者:吕士臣;明华;卢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