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宁方波

关键词:出血性, 脑梗死, 发病机制, 梗死后, 继发性出血,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血流灌注, 缺血区, 脑出血, 梗死区, 病死率, 血管, 尸检, 认识, 恢复, MRI
摘要: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临床上H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HI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丹皮酚软膏治疗湿疹135例疗效观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一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作者:牛树真;季磊;程淑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声带良性肿物吸切术89例临床分析

    声带良性肿物中以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Reinker水肿及声带囊肿多见.其治疗通常是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下或纤维鼻咽喉镜下行声带肿物切除.近些年来,多采用支撑显微喉镜下手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单纯支撑显微喉镜下手术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1].

    作者:王震;王洪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联合用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34例临床分析

    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是农药中毒后的严重并发症,易引起中毒后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的农药以剧毒、高毒类多见(如甲胺磷、对硫磷、水氨硫磷等).现将我院收治的34例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姜永斌;孙志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压氧治疗是在高气压密闭的环境下进行,首次治疗的患者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有益于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更有利于提高高压氧的治疗效果[1].

    作者:梁红;胡爱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格列酮是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先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1999年美国FDA审核批准上市,为胰岛素增敏剂,是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方面来干预糖尿病的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

    作者:卞景慧;李轶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胰岛素泵作为一种新的降低血糖的治疗手段.由于治疗周期短,降糖效果平稳显著,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起来.我院内科自2009年2月应用美国美敦力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以来.先后为12例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和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护理

    脑血管病目前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三大类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非常高.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264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碎吸引流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经CT确诊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20例,女144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8岁,出血量20~80 ml,平均50 ml,神志清楚80例,昏迷187例,平均住院20 d,引流时间3~7 d,均未见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震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涉及到各个临床科室.在我国,医院里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30%~50%[1].抗菌药物的乱用、滥用现象十分常见,现结合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常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1给药方案不合理 青霉素、β-内酰胺类等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每日1次给药(头孢曲松钠每日1次给药,因为它的半衰期很长),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于所针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

    作者:陈献红;闫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误行药物流产11例临床分析

    药物流产即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方法.完全流产率达95%~98%.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异位妊娠误行药流也时有发生,造成严重后果[1].现将2007~2008年我院收治异位妊娠误行药流患者11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6年2月~2009年2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50例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大72岁,小39岁,平均55岁,其中合并心率失常5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6例,病程长2年,短15 d,平均病程3个月.

    作者:吕志生;张先茂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osm,PTE)为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常见的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1].急性PE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若未接受治疗,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为15%,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块肺栓塞病死率更高,可达30%以上[2].

    作者:王秀芹;王光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注射是日常生活中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操作.目前注射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方面,约有20%的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1].而污染针头的刺伤是医院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部分辛温解表类中药的元素含量及临床作用分析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液、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之中,而且成为机体生命过程中在生理、生化作用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激素、酶、维生素等的组成部分[1].因此提供可靠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药中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中药药效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2].

    作者:朱琳;江强;吕士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超声诊断阑尾炎虽有一些报道.但至今对阑尾炎的诊断,还主要建立在临床基础上,现将我院术前利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和术后经病理证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两者联合探查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围产期初产妇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分析

    妊娠、分娩、哺乳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生活事件之一,优生优育、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产前健康教育尤为显得重要.对围产期孕妇实施健康教育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1健康教育的方法门诊对确诊怀孕或第一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初产妇,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发送<孕产妇保健手册>.

    作者:张爱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加强计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医学计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常规性的执法工作[1].加强医学计量管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医院的计量管理持续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方式的必然趋势.

    作者:徐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方法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散发病例,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为遏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在周边县市发病多,疫情处于包围的严峻形势下,我县采取了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率控制在11.6/10万以下,列全市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兰华;郭会;张远征;何庆循;孙雪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卫生应急是指为应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处理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调动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密切配合.全社会参与才能有效运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这一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沟通和桥梁的作用[1].

    作者:杨青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临床上H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HI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

    作者:宁方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协作关系探讨

    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均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分工协作,是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如何分工协作,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协作.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作者:黄鹤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