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莉;张彩梅
胎儿先天畸形又称胎儿出生缺陷,其较早的概念是指解剖结构的变异,现今广义概念亦包括功能缺陷、代谢、遗传以及行为发育异常,文中所指为解剖结构异常.现收集我院188例胎儿畸形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萍;李恤民;陈晓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而子痫是妊高征发展的严重的阶段,目前仍系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33例子痫围产儿的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杜元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产后出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6月共治疗产后出血患者55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玉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医院于2002年3月~2006年3月采用青毒素、替硝唑静脉注射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患者1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子痫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的严重阶段.按抽搐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及产后子痫.
作者:王文英;甄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次输液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笔者通过对门诊输液过程中出现肢体胀痛的患者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路光明;刘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我院儿科于2007年1月~2008年2月门诊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殿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没有一种公认、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1].自2006年1月~2007年5月我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2],并对住院的174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美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痤疮是门诊常见病之一,传统西药外用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根据笔者多年经验,采用中药方法治疗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苗长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和发病率较高,我科自2006年6月~2007年12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晚期支气管哮喘的慢性肺部疾病.反复感染、气道痉挛、呼吸肌疲劳、痰粘稠不易咳出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药物的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2006年,我院将氧气驱动雾化用于Copd患者并与超声雾化组进行了比较,单从缺氧症状比较两组有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院自1981~1997年对功能性尿潴留患者分别采用灌肠法和挤压法治疗,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灌肠法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有时也应用于深静脉高价营养及浅表静脉穿刺困难者[1],我院近5年来,共做中心静脉穿刺1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从1995年12月~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117例,其中20例测定甲状腺功能确定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维生素E(VE)又称α-生育酚或α妊娠醇,是生育酚类的统称,为脂溶性分子,人体不能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它有疏水结构,能插入到有不饱和脂肪酸存在的生物膜中.VE与相关疾病有关,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懋奎;谌太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被识别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并不排除妊娠前已发生糖耐量异常的病例.GDM患者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母婴并发症,如羊水过多、妊高征、巨大胎儿和死胎,胎儿和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等,严重危害母婴安全[1].本文对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的处理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翠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静脉穿刺是衡量临床护士业务素质的基本要素.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