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马晶;袁国祥

关键词:动脉血乳酸, 动态监测, 心脏外科, 重症患者,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心脏外科重症患者,根据Euro SCORE评分系统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中度组(43例)和重度组(21例),测定2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含量。结果:2组动脉血乳酸含量随着麻醉处理与手术操作逐渐上升,至术后6h含量达到峰值,后渐回落;低中度组术后48h内动脉血乳酸含量均恢复正常,明显低于高危组,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低中度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上升幅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含量开展动态监测,可及时掌握心脏外科重症患者体内环境,对患者病情判断及对症治疗提供良好指标。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Servqual评价法对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导作用

    目的:针对Servqual评价法对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医院肝胆外科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将其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ervqual评价法对护理质量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移情性的感知值与期望值的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其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持续的改进提升,实施Servqual评价,可以全面、客观的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在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绪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予以简单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进行探究,将其中4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开展多因素分析发现,导致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ICU住院时间超出一周、机械通气、患者昏迷、应用抗酸剂、实施气管切开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严格遵照无菌操作程序,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清洁,以期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章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诺前列酮与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与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4例含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地诺前列酮+低位水囊放置术)与对照组(低位水囊放置术)。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2.3%(4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32/5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84.6%(4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30/5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与低位水囊有着较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能提升引产成功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叶中慧;赵文举;张丹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参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10年来丹参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丹参能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恢复肝功能,从而改善NAFLD,但作用机制不明,值得研究。

    作者:杜仲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牙体牙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研讨

    目的:通过对搜集的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结这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并对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临床搜集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84例,以其病例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患病程度的不同,在塑化治疗和根管治疗方法中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一种为其进行治疗。结果: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牙痛,经过治疗,患者康复效果十分显著。184例患者中5例于三个月内复发,7例于六个月内复发,8例于一年内复发。结论:牙体牙髓病的症状较为明显,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将复发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婉璐;李万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对患儿给予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D-二聚体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并未发生出血及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的不良反应,为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芳;王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北京截获10只箭毒蛙活体1克毒素可杀死1.5万人

    据介绍,继2015年9月9日首次截获黄带箭毒蛙后,2016年4月15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再次截获全球毒性强物种之一--箭毒蛙活体,共计10个,经鉴定分属三种:钴蓝箭毒蛙、火焰箭毒蛙和黄金箭毒蛙。

    作者:扬子晚报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娱乐致死的另一种说法--娱乐选秀节目该叫停了

    著名作家李鸣生曾经写过一本长篇报告文学《国家大事:战略科学家蒋新松生死警示录》,书中的主人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机器人研究专家蒋新松。李鸣生在书中披露,他曾经跑到北京好几所中小学门口,每当看到一位学生,就冷不丁地询问道:“你知道蒋新松吗?”,学生们一个个报以茫然不知,有的学生不无天真地说:“蒋新松?是哪位港台音乐界或是影视界的明星?”李鸣生对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感到痛心疾首,他不由得为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鸣不平。他不由得感慨不已,如此国宝级的科学家,竟然不如当红或似红不红的歌星或影视明星在舞台上扭扭屁股,唱几首歌那样妇孺皆知。这是科学的悲哀?还是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表现?

    作者:陈家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结膜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急性结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西药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药内服与外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恢复时间与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恢复时长上,观察组(5.9±0.6)d显著少于对照组(10.2±1.3) d,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结膜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作者:周升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壮药积雪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对积雪草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积雪草在神经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依据。方法:查阅近二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积雪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两方面进行归纳与论述。结果:积雪草具有抗抑郁、增强记忆能力、镇静、镇痛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多炔烯类和挥发油类成分。结论:积雪草在神经治疗领域的药理活性值得深入开发与研究。

    作者:黄幼异;黄秀峰;唐汉庆;王金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46例为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遵医嘱咐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莹;孙相荣;姜帆;刘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60例,按照住院期间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为10%,对照组则为60%,研究组远远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临床应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行有效预防,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丽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诊中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来我院急诊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而试验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情况的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

    作者:谭桂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产科是高风险科室之一。妊娠分娩虽是正常生理过程,但由于其特殊性、复杂性而充满风险。如何防范产科护理中的差错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本文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护护患双方权益。

    作者:李慧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肛肠手术过后直肠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之间诊治的312例肛肠手术患者,其中15名患者出现直肠出血的情况,进而对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通过对15名患者直肠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造成直肠出血的手术有以下几种情况:肛瘘切开术、直肠息肉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等。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直肠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每种手术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肛肠手术直肠出血的概率。

    作者:冯晓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皮炎湿疹通过派瑞松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通过派瑞松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皮炎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去炎松膏治疗,观察组运用派瑞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2.5%,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皮炎湿疹通过派瑞松治疗可以提升治疗疗效,同时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马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对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组间CHF临床疗效及血浆BNP水平。结果:CHF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 vs 80.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降低(84.6±22.3 vs 171.6±31.7 ng/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在CHF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卓娅·买买提乌斯满;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的治疗对策及妊娠结果分析

    文章所选择的研究资料中,患者表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病症,在治疗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出全面观测,这样所进行的药物治疗才是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进行改动,经过治疗以及实验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解决不孕症的困扰。

    作者:韦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目的:探究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护理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方法:综合调查我院护理部的信息管理方法及效果,针对调查情况,分析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护理部在信息管理上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医院领导和相关人员要提高对护理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要严格执行并组织实施各项措施,减少问题。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心脏外科重症患者,根据Euro SCORE评分系统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中度组(43例)和重度组(21例),测定2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含量。结果:2组动脉血乳酸含量随着麻醉处理与手术操作逐渐上升,至术后6h含量达到峰值,后渐回落;低中度组术后48h内动脉血乳酸含量均恢复正常,明显低于高危组,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低中度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上升幅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含量开展动态监测,可及时掌握心脏外科重症患者体内环境,对患者病情判断及对症治疗提供良好指标。

    作者:马晶;袁国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