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香
目的 对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阴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阴部神经的定位研究以及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研究者不多.结论 阴部神经阻滞虽然在肛门直肠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因定位仪器的限制,目前仍没有广泛开展,有进一步研究并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锋;赵斌;王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公式推导和运算、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习课时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从淡化公式推导,理论结合实际,增加软件教学与实习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春阳;闫国立;王瑾瑾;裴兰英;徐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18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正交旋转后提取5个因子,其因子方差累加贡献率为56.65%.结论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测量工具之一.
作者:杨晓南;刘宝忠;闫丽辉;赵铁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后期出现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同源的认识源远流长,现对吕仁和关于慢性肾脏病饮食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翠;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牟淑敏副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并总结牟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结果 导师认为该病的发生本质上是肾虚,日久导致脾肾亏虚,冲任失养,阴虚阳亢,腠理不固,迫津外泄,临床上表现为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眩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状,提出以补肾健脾法结合耳穴疗法并辅以心理治疗.结论 牟淑敏副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崔小可;牟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蒲黄药材的鉴别检验方法,为蒲黄药材提供质量鉴别检验手段.方法 多年来,中药材市场上蒲黄掺伪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健康.文章介绍了蒲黄常见的掺伪现象、正品蒲黄和掺伪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鉴别方法.结果 这些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对常见蒲黄的掺伪进行鉴别检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正品蒲黄和常见蒲黄掺伪.
作者:张朝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依据1:1配对法划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护理中.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眩晕多从肝论治,临证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之法,为进一步阐明调肝之法在眩晕治疗中的运用,与同道共同探讨.方法 本文列举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以阐释对于眩晕之病选用调肝之法的疗效.结果 调肝之法治疗眩晕取效甚佳.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属肝所主,治疗当以调肝为要.
作者:辛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补筋片对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补筋片组和壮骨关节丸组,每组30例,通过VAS评分、ISOA评分及改良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4周随访,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ISOA评分、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补筋片及壮骨关节丸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均疗效明显,但以复方补筋片组疗效更优.
作者:林石明;钟树玉;张嵩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中的比率已经越来越多,由于高压引起或诱发的心、脑、肾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血压的管理与控制也极为重要.降压药物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而且要改善高血压症状,中药在此方面有明显优势.方法 中医学虽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并与“胸痹”“心悸”“中风”等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发现很多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脑鸣、腰酸、小便清长、健忘、思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体胖痰多,腿肿,面部虚浮等症状.虽长期治疗,服各种降压药及中药“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滋补肝肾”之剂,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血压难以控制.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仔细辨证,发现此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表现纯虚寒证或上热下寒的证候,辨证分析考虑是心肾阳虚或阳虚肝风扰动.经用温补柔肝之剂,症状可明显减轻,血压也可下降到理想水平,且远期疗效平稳.结果 温阳柔肝法对心肾阳虚、肝风内动型高血压病人疗效确切.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对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长于改善不同证候具有的症状.故中药降压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型论治.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此例鼻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报道,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此例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此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经历误诊后以病理确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因此应对临床上怀疑为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积极采取必要的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疾病的类型.早期发现及恰当的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吕风霞;李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 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 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 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作者:屈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3.8% (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 (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 (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作者:邱晓虎;谢晓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结束时进行手足底按摩各10min.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评分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 对进入复苏期的全麻患者进行手足底穴位按摩,不仅能够降低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和心率,而且还减轻患者苏醒后的躁动、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安全、顺利的渡过麻醉恢复期,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作者:张传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给予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消炎痛配合中药艾附暖官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55%、62%.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
作者:李洪忠;于金凤;胡成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腘静脉放血3~5ml,一周一次.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放血疗法能够明显缓解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志萍;薛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熨配合自拟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配合药物内服等治疗UC的疗效.方法 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及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局部盐熨和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30天后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7%.结论 盐熨配合自拟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配合药物内服等治疗UC疗效明显,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培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成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重点介绍李培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等方面的认识.
作者:袁嘉仪;李丽贤;罗梦霞;韦长林;李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张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的变化,提出疏风宣肺,降气化痰,利咽止咳三法,以及运用整体观念,注重小儿体质的调整与兼证的治疗,屡获良效.
作者:朱景维;张骠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