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虎;谢晓焜
目的 测定芦荟、苦参2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MH(B)营养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苦参对5种常见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二者对5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抑菌作用,但芦荟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MIC均为15.625μg/ml.结论 芦荟和苦参对5中常见细菌均产生抑制效果,芦荟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可为临床治疗由这5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梁士兵;王育纯;孙娜;张颖颖;王花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80例,均为我院儿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对照组40例)与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40例)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前两组哮喘发作率无明显差异(P>0.05),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儿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张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的变化,提出疏风宣肺,降气化痰,利咽止咳三法,以及运用整体观念,注重小儿体质的调整与兼证的治疗,屡获良效.
作者:朱景维;张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消毒饮,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对照组患者只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愈显率为36.67%.结论 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芳;宋业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寻围绝经期失眠症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尽量规避常用镇静安眠类西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运用酸枣仁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煎汁内服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结果 本病80例,痊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密切配合护理,显著改善了睡眠状况,避免了口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面膜与IPL治疗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中药面膜和M-22王者之心光子嫩肤系统对面部痤疮色素沉着的患者进行治疗,中药面膜组每周3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IPL组每次治疗间隔4周,4次为1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中药面膜和IPL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疗效,治疗1个月后中药面膜组疗效优于IPL组,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2%.结论 自制中药面膜与IPL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疗效显著,且中药面膜起效快,周期短,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敬文;赵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眩晕多从肝论治,临证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之法,为进一步阐明调肝之法在眩晕治疗中的运用,与同道共同探讨.方法 本文列举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以阐释对于眩晕之病选用调肝之法的疗效.结果 调肝之法治疗眩晕取效甚佳.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属肝所主,治疗当以调肝为要.
作者:辛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王祥生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经验,王祥生主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脾肾亏虚,气虚血瘀致病,治疗时注意分期论治及对症论治,效果显著,举验案1则.
作者:侯宇辉;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3.8% (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 (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 (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作者:邱晓虎;谢晓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心脾两虚证多动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对照组42例,针灸治疗组43例..针灸治疗组针刺体针耳针治疗,中药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三周.结果 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多动症心脾两虚证疗效显著.
作者:吴西志;吴运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符合心衰(阳虚)[1]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给予补充血容量、强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补充血容量、强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西医治疗,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四逆汤辨证治疗阳虚之心衰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 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 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 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作者:屈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蒲黄药材的鉴别检验方法,为蒲黄药材提供质量鉴别检验手段.方法 多年来,中药材市场上蒲黄掺伪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健康.文章介绍了蒲黄常见的掺伪现象、正品蒲黄和掺伪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鉴别方法.结果 这些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对常见蒲黄的掺伪进行鉴别检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正品蒲黄和常见蒲黄掺伪.
作者:张朝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倒悬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统计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倒悬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左室收缩功能、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8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的心功能分级、收缩血压、心率、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和住院天数,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升高血压、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P<0.01),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缩短住院日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结论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升高血压,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克清;李彦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扶正固本中药防治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2014年10月对3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非清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GVHD防治方法,中药治疗组16例,在常规GVHD防治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移植后血象恢复、嵌合变化以及GVHD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植入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重度GVH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固本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移植后机体免疫状态、减少重度GVHD的发生.
作者:田猛;王磊;刘俊玲;乌庆超;范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将已明确诊断颈椎病的68例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中医饮食护理、中医心理护理、中医辨证健康宣教等中医临床护理.各治疗3个疗程(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颈椎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水平,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康复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苗;谷绍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中的比率已经越来越多,由于高压引起或诱发的心、脑、肾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血压的管理与控制也极为重要.降压药物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而且要改善高血压症状,中药在此方面有明显优势.方法 中医学虽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并与“胸痹”“心悸”“中风”等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发现很多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脑鸣、腰酸、小便清长、健忘、思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体胖痰多,腿肿,面部虚浮等症状.虽长期治疗,服各种降压药及中药“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滋补肝肾”之剂,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血压难以控制.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仔细辨证,发现此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表现纯虚寒证或上热下寒的证候,辨证分析考虑是心肾阳虚或阳虚肝风扰动.经用温补柔肝之剂,症状可明显减轻,血压也可下降到理想水平,且远期疗效平稳.结果 温阳柔肝法对心肾阳虚、肝风内动型高血压病人疗效确切.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对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长于改善不同证候具有的症状.故中药降压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型论治.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