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华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3.8% (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 (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 (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作者:邱晓虎;谢晓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80例,均为我院儿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对照组40例)与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40例)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前两组哮喘发作率无明显差异(P>0.05),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儿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符合心衰(阳虚)[1]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给予补充血容量、强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补充血容量、强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西医治疗,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四逆汤辨证治疗阳虚之心衰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后期出现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同源的认识源远流长,现对吕仁和关于慢性肾脏病饮食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翠;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头体针联合中药组(A组),头体针组(B组)和西药组(C组),分别采用头体针联合中药治疗、头体针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PSQ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组内各指标治疗前后结果存在差异(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存在差异,A组变化幅度大,B组次之,C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82.1%和71.1%,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都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头体针配合中药疗法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唐宋教授从湿热治疗盗汗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中医学相关理论的学说,从湿热角度解读盗汗的理法方药.结果 唐宋教授认为湿热是盗汗的主要病机,治宜益气健脾,清热燥湿,方选半夏泻心汤合牡蛎散加减.结论 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凿.
作者:位磊;李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给予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消炎痛配合中药艾附暖官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55%、62%.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
作者:李洪忠;于金凤;胡成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蒲黄药材的鉴别检验方法,为蒲黄药材提供质量鉴别检验手段.方法 多年来,中药材市场上蒲黄掺伪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健康.文章介绍了蒲黄常见的掺伪现象、正品蒲黄和掺伪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鉴别方法.结果 这些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对常见蒲黄的掺伪进行鉴别检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正品蒲黄和常见蒲黄掺伪.
作者:张朝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芦荟、苦参2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MH(B)营养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苦参对5种常见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二者对5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抑菌作用,但芦荟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MIC均为15.625μg/ml.结论 芦荟和苦参对5中常见细菌均产生抑制效果,芦荟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可为临床治疗由这5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梁士兵;王育纯;孙娜;张颖颖;王花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我国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情况,以便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方案.方法 例举了近年来治疗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及多种治疗相结合的疗效对比.结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采用的方式方法较多,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结论 目前多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缺少疗效机制的实验性研究.虽然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是中风后遗症的一个治疗难点,故而统一治疗标准、寻求佳的联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18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正交旋转后提取5个因子,其因子方差累加贡献率为56.65%.结论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测量工具之一.
作者:杨晓南;刘宝忠;闫丽辉;赵铁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见效时间、临床总治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西医组有80%症状开始好转,中医组有43.33%症状好转,两组见效速率有显著差异(P<0.5);在经过8周的治疗后,西医组治愈率为70%,中医组治愈率为93.3%,两组治愈率达到显著差异(P<0.5).在并发症方面,中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3.33%,西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3.33%,达到显著差异(P<0.5).结论 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见效快,但治愈率低,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虽然见效慢但是治愈率高,且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西医,值得以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绍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的疗效.方法 以月经过少的育龄不孕妇女56例为研究对象,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定坤丹,每日1丸,每天1次,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前14天,连用3~12个月.结果 用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为有效,受孕为治愈.治愈率为73.2%,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建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培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成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重点介绍李培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等方面的认识.
作者:袁嘉仪;李丽贤;罗梦霞;韦长林;李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王祥生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经验,王祥生主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脾肾亏虚,气虚血瘀致病,治疗时注意分期论治及对症论治,效果显著,举验案1则.
作者:侯宇辉;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美皮康联合疮疡灵粉对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月我科52例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联合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治疗Ⅲ期压疮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舒煜;张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将已明确诊断颈椎病的68例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中医饮食护理、中医心理护理、中医辨证健康宣教等中医临床护理.各治疗3个疗程(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颈椎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水平,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康复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苗;谷绍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公式推导和运算、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习课时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从淡化公式推导,理论结合实际,增加软件教学与实习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春阳;闫国立;王瑾瑾;裴兰英;徐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