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煜;张珍珍
目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公式推导和运算、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习课时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从淡化公式推导,理论结合实际,增加软件教学与实习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春阳;闫国立;王瑾瑾;裴兰英;徐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3.8% (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 (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 (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作者:邱晓虎;谢晓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2班57人设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核两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 <0.05.结论 情景式教学法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中医急诊学的教学效果,在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操作水平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优势.
作者:贺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芦荟、苦参2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MH(B)营养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苦参对5种常见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二者对5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抑菌作用,但芦荟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MIC均为15.625μg/ml.结论 芦荟和苦参对5中常见细菌均产生抑制效果,芦荟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可为临床治疗由这5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梁士兵;王育纯;孙娜;张颖颖;王花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常常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人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护理措施能使其使其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
作者:刘兰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唐宋教授从湿热治疗盗汗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中医学相关理论的学说,从湿热角度解读盗汗的理法方药.结果 唐宋教授认为湿热是盗汗的主要病机,治宜益气健脾,清热燥湿,方选半夏泻心汤合牡蛎散加减.结论 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凿.
作者:位磊;李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补肾宁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组(30例)口服补肾宁络方,均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结论 补肾宁络方可有效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
作者:张虹;梁晶;武嘉兴;刘运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美皮康联合疮疡灵粉对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月我科52例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联合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治疗Ⅲ期压疮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舒煜;张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面瘫八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近六年间356例门诊患者采用面瘫八透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推广可操作性.结果 总有效率为96.6%,无并发症.结论 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期治疗中面瘫八透法的透刺针法,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易推广.
作者:吕靖志;薛景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见效时间、临床总治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西医组有80%症状开始好转,中医组有43.33%症状好转,两组见效速率有显著差异(P<0.5);在经过8周的治疗后,西医组治愈率为70%,中医组治愈率为93.3%,两组治愈率达到显著差异(P<0.5).在并发症方面,中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3.33%,西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3.33%,达到显著差异(P<0.5).结论 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见效快,但治愈率低,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虽然见效慢但是治愈率高,且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西医,值得以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绍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左室收缩功能、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8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的心功能分级、收缩血压、心率、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和住院天数,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升高血压、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P<0.01),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缩短住院日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结论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升高血压,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克清;李彦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医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评价.方法 试验组应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卷一考试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卷二考试成绩试验组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增强.
作者:周丹;葛书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后期出现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同源的认识源远流长,现对吕仁和关于慢性肾脏病饮食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翠;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综述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回顾分析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D-IBS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结果 西医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且存在不良作用较大、病人经济负担较重及停药后易复发等不足.中医治疗本病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中医药物治疗是解决本病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研究仍存许多不足.
作者:王建斌;续海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温阳复脉、养心安神的功效,对心悸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心脾两虚证多动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对照组42例,针灸治疗组43例..针灸治疗组针刺体针耳针治疗,中药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三周.结果 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多动症心脾两虚证疗效显著.
作者:吴西志;吴运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王祥生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经验,王祥生主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脾肾亏虚,气虚血瘀致病,治疗时注意分期论治及对症论治,效果显著,举验案1则.
作者:侯宇辉;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用丁香、附子、肉桂、延胡索、白芥子等药物及相应腧穴进行贴敷治疗,治疗不限于三伏天.结果 治疗三次即可迅速改善症状,一疗程后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8%.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作者:王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结束时进行手足底按摩各10min.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评分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 对进入复苏期的全麻患者进行手足底穴位按摩,不仅能够降低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和心率,而且还减轻患者苏醒后的躁动、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安全、顺利的渡过麻醉恢复期,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作者:张传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