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宁络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0例

张虹;梁晶;武嘉兴;刘运杰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补肾宁络方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宁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组(30例)口服补肾宁络方,均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结论 补肾宁络方可有效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阴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阴部神经的定位研究以及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研究者不多.结论 阴部神经阻滞虽然在肛门直肠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因定位仪器的限制,目前仍没有广泛开展,有进一步研究并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锋;赵斌;王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阳柔肝法在中老年高血压病辨治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中的比率已经越来越多,由于高压引起或诱发的心、脑、肾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血压的管理与控制也极为重要.降压药物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而且要改善高血压症状,中药在此方面有明显优势.方法 中医学虽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并与“胸痹”“心悸”“中风”等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发现很多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脑鸣、腰酸、小便清长、健忘、思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体胖痰多,腿肿,面部虚浮等症状.虽长期治疗,服各种降压药及中药“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滋补肝肾”之剂,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血压难以控制.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仔细辨证,发现此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表现纯虚寒证或上热下寒的证候,辨证分析考虑是心肾阳虚或阳虚肝风扰动.经用温补柔肝之剂,症状可明显减轻,血压也可下降到理想水平,且远期疗效平稳.结果 温阳柔肝法对心肾阳虚、肝风内动型高血压病人疗效确切.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对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长于改善不同证候具有的症状.故中药降压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型论治.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脾消糖颗粒在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健脾消糖颗粒对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当中选取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健脾消糖颗粒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β细胞功能指数等各项胰岛素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糖颗粒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功能各项指标,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的一个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彭发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冰硼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冰硼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冰硼散联合思密达涂抹口腔溃疡患处,每日3次,5天一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溃疡范围和颜色变化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治愈56例,好转7例,无效1例,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4%.结论 冰硼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简便快捷有效.

    作者:罗铁柱;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蒲黄常见掺伪的鉴别检验

    目的 建立蒲黄药材的鉴别检验方法,为蒲黄药材提供质量鉴别检验手段.方法 多年来,中药材市场上蒲黄掺伪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健康.文章介绍了蒲黄常见的掺伪现象、正品蒲黄和掺伪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鉴别方法.结果 这些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对常见蒲黄的掺伪进行鉴别检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正品蒲黄和常见蒲黄掺伪.

    作者:张朝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概况

    目的 研究我国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情况,以便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方案.方法 例举了近年来治疗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及多种治疗相结合的疗效对比.结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采用的方式方法较多,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结论 目前多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缺少疗效机制的实验性研究.虽然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是中风后遗症的一个治疗难点,故而统一治疗标准、寻求佳的联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观察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2班57人设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核两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 <0.05.结论 情景式教学法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中医急诊学的教学效果,在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操作水平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优势.

    作者:贺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理虚元鉴》的学术价值

    目的 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 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 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 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作者:屈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与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膈下脓肿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选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膈下脓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崔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李培教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初探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培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成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重点介绍李培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等方面的认识.

    作者:袁嘉仪;李丽贤;罗梦霞;韦长林;李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回顾分析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D-IBS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结果 西医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且存在不良作用较大、病人经济负担较重及停药后易复发等不足.中医治疗本病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中医药物治疗是解决本病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研究仍存许多不足.

    作者:王建斌;续海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消毒饮治疗寻常痤疮30例

    目的 观察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消毒饮,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对照组患者只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愈显率为36.67%.结论 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芳;宋业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采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治疗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肾炎舒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 对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应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40例

    目的 观察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左室收缩功能、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8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的心功能分级、收缩血压、心率、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和住院天数,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升高血压、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P<0.01),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缩短住院日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P<0.05).结论 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升高血压,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克清;李彦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略述

    目的 总结多数医家对癫痫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搜集相关名医治疗癫痫的文章,总结其治法精要.结果 共搜集2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相关6篇文献进行总结.结论 癫痫的中医辨治从病因论多为风、火、痰,从脏腑论治,风、火多责之于心、肝、肾,痰多责之于脾、肺.癫痫属本虚标实,本虚者责之于脏腑亏虚,标实者责之于风、火、痰.本虚者补脏腑之虚,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标实者祛风、涤痰、泻火.

    作者:张珍;杨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通心络合熏洗方治疗糖尿病胫前色素斑1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方法 以通心络配合温经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胫前色素斑18例,6周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显效:色素斑消退;有效:色素斑不同程度的变淡;无效:色素斑无变化.结果 总例数18例,显效2例(11.11%),有效12例(66.67%),无效4例(22.22%),总有效率77.78%.结论 此方法内外同治,调和气血,通行脉络,肌肤得养而能恢复常色.临床疗效较好,宜于推广应用.

    作者:奚治斌;苗梦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18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正交旋转后提取5个因子,其因子方差累加贡献率为56.65%.结论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测量工具之一.

    作者:杨晓南;刘宝忠;闫丽辉;赵铁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依据1:1配对法划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护理中.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见效时间、临床总治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西医组有80%症状开始好转,中医组有43.33%症状好转,两组见效速率有显著差异(P<0.5);在经过8周的治疗后,西医组治愈率为70%,中医组治愈率为93.3%,两组治愈率达到显著差异(P<0.5).在并发症方面,中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3.33%,西医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3.33%,达到显著差异(P<0.5).结论 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见效快,但治愈率低,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虽然见效慢但是治愈率高,且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西医,值得以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绍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