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30例

孙世华

关键词:心悸, 炙甘草汤, 步长稳心颗粒,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温阳复脉、养心安神的功效,对心悸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扶正固本防治非清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 探讨扶正固本中药防治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2014年10月对3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非清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GVHD防治方法,中药治疗组16例,在常规GVHD防治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移植后血象恢复、嵌合变化以及GVHD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植入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重度GVH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固本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移植后机体免疫状态、减少重度GVHD的发生.

    作者:田猛;王磊;刘俊玲;乌庆超;范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10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结束时进行手足底按摩各10min.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评分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和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 对进入复苏期的全麻患者进行手足底穴位按摩,不仅能够降低复苏期Sp0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和心率,而且还减轻患者苏醒后的躁动、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安全、顺利的渡过麻醉恢复期,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作者:张传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观察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2班57人设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核两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 <0.05.结论 情景式教学法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中医急诊学的教学效果,在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操作水平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优势.

    作者:贺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用丁香、附子、肉桂、延胡索、白芥子等药物及相应腧穴进行贴敷治疗,治疗不限于三伏天.结果 治疗三次即可迅速改善症状,一疗程后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8%.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作者:王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中药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寻围绝经期失眠症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尽量规避常用镇静安眠类西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运用酸枣仁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煎汁内服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结果 本病80例,痊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密切配合护理,显著改善了睡眠状况,避免了口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通心络合熏洗方治疗糖尿病胫前色素斑1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方法 以通心络配合温经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胫前色素斑18例,6周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显效:色素斑消退;有效:色素斑不同程度的变淡;无效:色素斑无变化.结果 总例数18例,显效2例(11.11%),有效12例(66.67%),无效4例(22.22%),总有效率77.78%.结论 此方法内外同治,调和气血,通行脉络,肌肤得养而能恢复常色.临床疗效较好,宜于推广应用.

    作者:奚治斌;苗梦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吕仁和关于慢性肾脏病饮食治疗的经验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后期出现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同源的认识源远流长,现对吕仁和关于慢性肾脏病饮食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翠;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巨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

    目的 在临床中用巨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经验公之于众,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有所帮助.方法 采用先健侧巨刺,后患侧隔姜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结果 此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结论 希望此法多用于临床实践,能对患者有所助益.

    作者:谢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下)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多动症心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心脾两虚证多动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对照组42例,针灸治疗组43例..针灸治疗组针刺体针耳针治疗,中药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三周.结果 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多动症心脾两虚证疗效显著.

    作者:吴西志;吴运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头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头体针联合中药组(A组),头体针组(B组)和西药组(C组),分别采用头体针联合中药治疗、头体针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PSQ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组内各指标治疗前后结果存在差异(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存在差异,A组变化幅度大,B组次之,C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82.1%和71.1%,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都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头体针配合中药疗法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刺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将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TH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THI评分都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T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和53.3%,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对神经性耳鸣均有治疗作用,但联合组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琥珀散治疗痛经5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琥珀散临床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判定.结果 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6.3%,疗效显著.结论 琥珀散临床运用确切,临床疗效突出.

    作者:张美英;韩俊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此例鼻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报道,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此例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此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经历误诊后以病理确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因此应对临床上怀疑为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积极采取必要的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疾病的类型.早期发现及恰当的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吕风霞;李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牛阳教授运用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目的 总结牛阳教授运用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法 对牛阳教授20多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心得记录及分析.结果 牛阳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虽然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复杂且不易治愈,但其基本病机为肺气虚弱,邪热郁肺,故在治疗时强调祛邪固卫,标本兼治,以达到良好效果.结论 石葛汤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师小茜;牛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拟三参二仁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

    目的 应用自拟三参二仁汤对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确诊患者22例,辨证为心阴虚型,采用三参二仁汤进行治疗.结果 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后,22例新阴虚型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临床治愈14例(63.64%),好转6例(27.27%),未愈2例(9.09%),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 应用自拟三参二仁汤对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马顺利;张国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之不孕56例

    目的 观察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的疗效.方法 以月经过少的育龄不孕妇女56例为研究对象,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定坤丹,每日1丸,每天1次,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前14天,连用3~12个月.结果 用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为有效,受孕为治愈.治愈率为73.2%,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建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BL教学模式在中医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医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评价.方法 试验组应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卷一考试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卷二考试成绩试验组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增强.

    作者:周丹;葛书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李廷荃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辨证运用,从而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灵活运用古方.方法 从本方的功效和病机入手,介绍了李廷荃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症、泄泻、复发性口腔溃疡三个典型病例.结果 半夏泻心汤能够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且有清湿热、补脾气的功效.结论 凡符合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所引起的病症,勿需拘于病名,只要从半夏泻心汤的功效和病机为切入点辨证论治就可随症治之.

    作者:贺怡然;李延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