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容
目的 探讨辨体质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中医体质施行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应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除睡眠无较大改善外,日常活动、忧虑、饮食、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7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尤其在焦虑、压力及患者的健康感觉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 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江春;胡乃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将已明确诊断颈椎病的68例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中医饮食护理、中医心理护理、中医辨证健康宣教等中医临床护理.各治疗3个疗程(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颈椎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水平,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对颈椎病康复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苗;谷绍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论证血证论补血理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疗效突出的原因.方法 分别运用清火补血法,化瘀补血法,补火生血法[1]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结果 运用血证论补血理论(清火补血法,化瘀补血法,补火生血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疗效突出,治愈率较前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清火补血法、化瘀补血法、补火生血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恰对病机,疗效显著.
作者:张金艳;刘素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芦荟、苦参2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MH(B)营养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苦参对5种常见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二者对5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抑菌作用,但芦荟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MIC均为15.625μg/ml.结论 芦荟和苦参对5中常见细菌均产生抑制效果,芦荟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可为临床治疗由这5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梁士兵;王育纯;孙娜;张颖颖;王花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与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膈下脓肿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选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膈下脓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崔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西咪替丁注射液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C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5.8±0.1)(24∶76),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9nm.结果 西咪替丁进样量在0.1508~1.507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 =0.33% (n =9).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灵敏度及重复性均较好,可作为西咪替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逯小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寻围绝经期失眠症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尽量规避常用镇静安眠类西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运用酸枣仁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煎汁内服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结果 本病80例,痊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密切配合护理,显著改善了睡眠状况,避免了口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张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的变化,提出疏风宣肺,降气化痰,利咽止咳三法,以及运用整体观念,注重小儿体质的调整与兼证的治疗,屡获良效.
作者:朱景维;张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补筋片对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补筋片组和壮骨关节丸组,每组30例,通过VAS评分、ISOA评分及改良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4周随访,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ISOA评分、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补筋片及壮骨关节丸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均疗效明显,但以复方补筋片组疗效更优.
作者:林石明;钟树玉;张嵩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头体针联合中药组(A组),头体针组(B组)和西药组(C组),分别采用头体针联合中药治疗、头体针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PSQ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组内各指标治疗前后结果存在差异(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存在差异,A组变化幅度大,B组次之,C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82.1%和71.1%,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都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头体针配合中药疗法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18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正交旋转后提取5个因子,其因子方差累加贡献率为56.65%.结论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测量工具之一.
作者:杨晓南;刘宝忠;闫丽辉;赵铁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公式推导和运算、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习课时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从淡化公式推导,理论结合实际,增加软件教学与实习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春阳;闫国立;王瑾瑾;裴兰英;徐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肺炎是指感染细菌,病毒或病原微生物或接触放射线、吸入性异物后,发生在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该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得该病的临床治愈率不断下降.而探究中医在治疗肺炎中的作用很有意义.方法 中医将该病归为“风温肺热病”范畴,中医药以其作用靶点广泛,可同时作用于病原体及微生物的优势,在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以中药治疗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验案为例做初步探究.结果 本例中患儿使用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中医药在肺炎的治疗中作用值得肯定,日后可行大样本观察验证.
作者:田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对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阴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阴部神经的定位研究以及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阴部神经阻滞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研究者不多.结论 阴部神经阻滞虽然在肛门直肠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因定位仪器的限制,目前仍没有广泛开展,有进一步研究并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锋;赵斌;王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伤寒易伤阳气,故临床救阳而远阴;温病易伤阴,故救阴而远阳.故众多医家常常忽略了“伤寒也应护阴,温病亦要救阳”这一重要思路.现从理论上谈及这一思路,望能为众医家提供帮助.方法 以众多医家书籍文献为基础,从理论角度证实“伤寒护阴,温病救阳”的重要性.结果 查阅古今书籍文献后,发现已有许多医家注意此思路并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结论 “伤寒护阴,温病救阳”亦很重要,临床切勿忽视.
作者:赵琳;曾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熨配合自拟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配合药物内服等治疗UC的疗效.方法 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及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局部盐熨和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30天后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7%.结论 盐熨配合自拟清脓汤直肠滴入疗法配合药物内服等治疗UC疗效明显,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美皮康联合疮疡灵粉对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月我科52例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联合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美皮康组、疮疡灵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治疗Ⅲ期压疮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舒煜;张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在临床中用巨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经验公之于众,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有所帮助.方法 采用先健侧巨刺,后患侧隔姜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结果 此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结论 希望此法多用于临床实践,能对患者有所助益.
作者:谢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