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萍;薛莲
目的 探寻围绝经期失眠症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尽量规避常用镇静安眠类西药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运用酸枣仁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煎汁内服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结果 本病80例,痊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密切配合护理,显著改善了睡眠状况,避免了口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此例鼻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报道,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此例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此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经历误诊后以病理确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因此应对临床上怀疑为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积极采取必要的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疾病的类型.早期发现及恰当的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吕风霞;李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头体针联合中药组(A组),头体针组(B组)和西药组(C组),分别采用头体针联合中药治疗、头体针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PSQ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组内各指标治疗前后结果存在差异(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存在差异,A组变化幅度大,B组次之,C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82.1%和71.1%,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都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头体针配合中药疗法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芦荟、苦参2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MH(B)营养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苦参对5种常见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二者对5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抑菌作用,但芦荟的抑菌效果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MIC均为15.625μg/ml.结论 芦荟和苦参对5中常见细菌均产生抑制效果,芦荟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可为临床治疗由这5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梁士兵;王育纯;孙娜;张颖颖;王花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18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正交旋转后提取5个因子,其因子方差累加贡献率为56.65%.结论 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证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测量工具之一.
作者:杨晓南;刘宝忠;闫丽辉;赵铁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治疗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肾炎舒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 对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应用健脾温肾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自拟三参二仁汤对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确诊患者22例,辨证为心阴虚型,采用三参二仁汤进行治疗.结果 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后,22例新阴虚型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临床治愈14例(63.64%),好转6例(27.27%),未愈2例(9.09%),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 应用自拟三参二仁汤对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马顺利;张国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强调公式推导和运算、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实习课时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从淡化公式推导,理论结合实际,增加软件教学与实习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春阳;闫国立;王瑾瑾;裴兰英;徐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近6年颈性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发现问题.方法 回顾近6年关于颈性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结果 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改善颈性头痛的症状疗效肯定,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基础研究薄弱.结论 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改善颈性头痛的症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
作者:潘珊珊;邹俊;丁志清;郭小平;江蓉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西药组3组,分别采用电针、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情况,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BMI、LH、LH/FSH、T、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BMI、LH、LH/FSH、T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月经情况及WHR水平明显改善(P<0.05);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减轻体重,对卵巢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重、改善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有效手段.
作者:蔡贤兵;李亚;王俊玲;曹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牟淑敏副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并总结牟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结果 导师认为该病的发生本质上是肾虚,日久导致脾肾亏虚,冲任失养,阴虚阳亢,腠理不固,迫津外泄,临床上表现为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眩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状,提出以补肾健脾法结合耳穴疗法并辅以心理治疗.结论 牟淑敏副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崔小可;牟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给予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消炎痛配合中药艾附暖官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55%、62%.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
作者:李洪忠;于金凤;胡成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扶正固本中药防治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2014年10月对3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非清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GVHD防治方法,中药治疗组16例,在常规GVHD防治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移植后血象恢复、嵌合变化以及GVHD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植入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重度GVH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固本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移植后机体免疫状态、减少重度GVHD的发生.
作者:田猛;王磊;刘俊玲;乌庆超;范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面膜与IPL治疗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中药面膜和M-22王者之心光子嫩肤系统对面部痤疮色素沉着的患者进行治疗,中药面膜组每周3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IPL组每次治疗间隔4周,4次为1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中药面膜和IPL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疗效,治疗1个月后中药面膜组疗效优于IPL组,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2%.结论 自制中药面膜与IPL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疗效显著,且中药面膜起效快,周期短,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敬文;赵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倒悬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统计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倒悬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面瘫八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近六年间356例门诊患者采用面瘫八透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推广可操作性.结果 总有效率为96.6%,无并发症.结论 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期治疗中面瘫八透法的透刺针法,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易推广.
作者:吕靖志;薛景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多数医家对癫痫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搜集相关名医治疗癫痫的文章,总结其治法精要.结果 共搜集2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相关6篇文献进行总结.结论 癫痫的中医辨治从病因论多为风、火、痰,从脏腑论治,风、火多责之于心、肝、肾,痰多责之于脾、肺.癫痫属本虚标实,本虚者责之于脏腑亏虚,标实者责之于风、火、痰.本虚者补脏腑之虚,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标实者祛风、涤痰、泻火.
作者:张珍;杨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医的学科属性和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的溯源,以及中西医学不同文化基础、哲学基础、认识方法、研究方法的讨论,确定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向.结果 认为构建在经验总结、演绎推理等“形而上”研究方法上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同于建立在“实证”“实验”基础上西医“科学”理论体系的“非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更不需刻意证实其“科学性”.无论以“伪科学”为由对中医恶意的攻击或迫害,还是以“科学化”名义对中医的善意改造或研究,其实都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都是对中医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结论 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科学”体系的“非科学”体系.中医必须在自己特有的文化基础上,坚持自身独具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确切的临床效果,才能够存续、发展.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唐宋教授从湿热治疗盗汗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中医学相关理论的学说,从湿热角度解读盗汗的理法方药.结果 唐宋教授认为湿热是盗汗的主要病机,治宜益气健脾,清热燥湿,方选半夏泻心汤合牡蛎散加减.结论 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凿.
作者:位磊;李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用丁香、附子、肉桂、延胡索、白芥子等药物及相应腧穴进行贴敷治疗,治疗不限于三伏天.结果 治疗三次即可迅速改善症状,一疗程后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8%.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作者:王璞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