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

张惠芳;杨拴娥;刘晓娟

关键词:患儿, 头皮静脉输液, 观察和护理, 肢体活动, 相互沟通, 逆行进针, 静脉血管, 静脉回流, 穿刺部位, 静脉瓣, 交错, 保暖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无静脉瓣,相互沟通,交错成网,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而且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也不影响肢体活动,利于观察和护理,是3岁以内患儿首选的穿刺部位.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痛385例病因分析

    我院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以胸痛为主诉收入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89人,其中明确诊断385例,对其胸痛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胸痛的鉴别诊断水平和对危险分层的认识.

    作者:刘严;王云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宣通法用于外感高热1例

    患者,男.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39~40℃,同时伴有恶寒、头痛、身痛、全身乏力、口渴欲饮等症.大便干,甚至数日不解,曾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不显.病人有呼吸急促、憋闷等症状.

    作者:薛玲;薛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26例胰心综合征误诊分析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心血管功能紊乱和心脏电生理异常,称之为胰心综合征,临床上往往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现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26例胰心综合征患者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振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出院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该病住院期间除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护理外,出院后更需要病人遵从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张衍珍;孔令香;颜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36例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36例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5.3%,住院时间超过30天者多,占47.2%(17/3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死亡率30.6%(11/36).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治疗效果差,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差、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林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下丘脑对体重的影响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部位.其多种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细胞表达或分泌的神经递质、神经多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或直接下行作用到其外周靶点,与外周器官、组织产生的上行信号共同完成对摄食、代谢行为的调控,终的整体效应表现在体重这一表型上.

    作者:黄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4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428例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孕妇(实验组)与同期506例非陪伴分娩孕妇(对照组)比较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结局、产后出血率.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低,产程时间短,新生儿窒息率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科干预率、缩短产程,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程仁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管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困扰老年朋友的一种常见病,几乎占所有老年外科疾病的1/3.选择良好的麻醉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是体现医者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关爱老年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医疗实践.然而老年人的机体老化,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麻醉难度大,围术期风险高.

    作者:章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骨科术后病人应用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在骨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临床观察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后即接受自控镇痛的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盐酸哌替啶间断肌肉注射止痛,48小时后,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对疼痛的感受及病人对止痛药物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疼痛的强度、持续时间、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疼痛减轻,甚至无痛的感觉.结论 骨科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止痛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升高.近年来,我院内分泌科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彩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济南市部分药品价格信息比较

    利用WHO推荐的标准化的价格调查方法,调查部分药品在济南市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价格信息并在医院和药店之间形成对比,为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改革和完善政府的药品价格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调查显示.调查的四类药品在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可获得性均较好,可获得性范围在45%到100%;四类药品的仿制药的可获得性均比原研药好.原研药的价格比仿制药高得多,原研药是仿制药的4~35倍;无论是原研药品还是仿制药品,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大多数比零售药店高,调查到的药品在医院的价格平均是药店的1.43倍,高达5.93倍.

    作者:荆丽梅;孙强;于保荣;孟庆跃;黄思桂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本院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以法莫替丁为对照,对比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新国;沈为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重症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310例,其中重症高龄患者6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华;吕秀艳;杨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2例

    例1、患者29岁,因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后8天,下腹痛3小时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8天前因停经46天,B超示宫内早孕于院外行药物流产术.

    作者:马文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作用.方法 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梗阻性和非梗阻两组,为每个患者记录体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计算QT、QT离散度、校正的QT离散度.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倍他乐克,以12.5 mg,2次天起始,逐渐加量至目标荆量.在给药前、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结果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QT、QT离散度、校正的QT离散度均超过正常值(P<0.01);倍他乐克使两组的QT离散度明显缩短了,且梗阻组QT离散度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P<0.05).结论 倍他乐克能明显缩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的隔离方法与感染管理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有很多的传染病患者特别是肝炎和HBsAg(+)携带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病毒性肝炎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此类患者透析时,应采取专门的消毒隔离措施,以便有效地防止透析中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惠芳;王俊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护士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经标准化测量测得的血压,至少有3次的测量值都》140/90mm Hg才可确定高血压的诊断.

    作者:鞠端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2001年2月~2006年2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与硫酸镬.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7%(P<0.01).结论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燚;张富强;韩宝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两种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方法准确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ROOT-ZX根管测量仪和X线手感法用于根管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抽取150例根管治疗病例,分两组,在根管预备前分别应用ROOT-ZX根管测量仪和X线手感法进行根管工作长度测量,以此长度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然后摄X线牙片,比较其成功率.结果 用ROOT-X根管测量仪和X线手感法指导的根管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4.22%和79.1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OOT-ZX根管测量仪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根管长度测量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为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均在发病6~72 h内给药;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并监测病人的血糖、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4.12%、76.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3%、51.61%(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更能有效终止病情进展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门德良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