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肝的流行趋势和预防措施

张懋奎

关键词:脂肪肝, 流行趋势, 发病率, 预防措施, 严重危害, 生活水平, 流行病学, 糖尿病, 肥胖病, 多发病, 常见病, 增长, 酗酒, 健康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酗酒、肥胖病、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增长,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本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分述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诱发痛风1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5岁,退休干部,主因右下踝部红肿伴剧烈疼痛6小时于2005年4月20日8时收入院.患者于发病前1周因间断咳嗽,不发热,近3天口服左氧氟沙星0.2 tid,于6小时前睡眠中,忽然感到右下踝关节处剧烈疾痛难忍,辗转不安.口服阿斯匹林0.5无效而就诊,既往无外伤史,无糖尿病及其它阳性病史,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史.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分,心率80次/分,血压140/80 mHg,神清合作,咽部无充血,耳轮及全身皮肤关节未发现痛风石,甲状腺不大,两肺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右踝部以关节为中心明显红肿热,关节处明显压痛,近日来饮食及二便正常,血常规:白细胞7.3×10/L尿ph6.5,酮体阴性,尿糖、尿蛋白阴性,血尿素氮11.2mmol/L,肌酐103mmol/L,尿酸512mmol/L,X光检查:患处关节无异常.诊断:急性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即刻给予秋水仙碱0.5mgq3h,po,服药两次后关节疼痛立即消失,同时低蛋白饮食,补充液体,病人尿量增加,红肿消退,复查血尿酸为322mmol/L.1周后遂痊愈出院,1月后复查血尿酸正常.

    作者:薛迎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结核的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对症治疗等.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本文重点讨论化学药物治疗.

    作者:王安利;刘亚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青少年近视的多因素分析

    青少年近视目前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一代为常见的一种眼病:虽然可以通过戴镜或激光手术进行矫正但仍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我们于2003年,用一年的时间,对我县19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有关近视形成的多因素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延华;贾凤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眼蝇蛆病4例报道

    自1987年7月以来,我院发现眼结膜囊内蝇蛆病4例,鉴于临床上该病少见,认识不足,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衍红;孟文杰;庄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转诊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特点,早在20世纪初即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新生儿学,专门研究新生儿及其患病群体,危重新生儿患者的抢救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因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其产前的检查,产时、产后的抢救更显重要.本文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抢救的18例危重新生儿报道如下:

    作者:邓长静;丁远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药物不良事件危害与分析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是指与用药相斥的损害.其中以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为常见[1].ADRS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用药错误所致.由于ADRS给患者及社会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极其必要.

    作者:孙慧清;邵士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约1/2~1/3的肺结核病人有咯血[1].其临床表现是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常常会引起病人恐慌等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治疗,如不及时地加以心理引导,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肺结核咯血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魏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长托宁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急性中毒中较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而重度中毒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在临床应用中,一直存在用量大,中毒率高,不良反应多等弊病.我院自1999年至今,采用长托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与以往用阿托品治疗的38例,进行对比,多项结果明显优于阿托品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振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输注药物致不良反应40例原因分析

    药物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其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副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药物的双重作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部分病人发生不良反应(ADR),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常用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防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殷铭;郭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西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51%.在我国北京、上海两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症状发病率为8.97%,GERD发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且无统一治疗方案.我们从2001年起用奥美拉唑(洛塞克)、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联合治疗门诊GERD 30例,主要观察其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

    作者:焦敬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减少脐部包扎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7~10天自行脱落,脱落的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而略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脐带残端未脱落前被污染而发生感染.

    作者:王蕊;鲁春菊;张广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误诊28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误诊亦非罕见.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若延误诊治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7年6月~2004年6月误诊的28例患者加以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杨桂英;吴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贫血的预防

    妊娠贫血比较常见,WHO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国内资料也显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在30%以上.妊娠贫血对母婴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及母婴生命.我们通过对200例孕20周~37周的孕妇孕期有效的干预,降低了其发生率.现将有关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于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后哺乳障碍的心理分析

    母乳营养好,容易消化吸收,温度适中,清洁无菌,含有抗体;婴儿吸吮乳头还可促进宫缩故应提倡母乳喂养.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调查剖宫产产妇1128人,有哺乳障碍的237人,占总数的21%,其中心理因素引起哺乳障碍的为69%.为了更好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对其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建叶;许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药联用治疗偏头痛60例

    近年来,笔者对本院门诊60例偏头痛患者在用尼莫地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中成药正天丸进行对照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立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纳络酮治疗重度CO中毒32例疗效观察

    一氧化碳(CO)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重度中毒患者长时间处于深昏迷状态,并发症多,易发生迟发性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自1998年至2004年,我院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纳络酮救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32例,与以往未使用纳络酮的32例做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叶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不彻底而逐步形成的,临床常因盆腔疼痛而就诊,病情反复或时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情况,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辩证施治理论,运用中药现代药理,采取中药灌肠和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口腔溃疡粘膜疾病,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笔者参阅近2年的有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启迪;肖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edema).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压陷性;液体积聚于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体腔内积水,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有专题叙述,也不包括在本文内.

    作者:李秀敏;窦雪;李国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床输液反应诱发原因分析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