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品;张延霞
高血压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降低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日前治疗高血压病仍以药物为主,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指导,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下,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对高血压治疗的高目标.
作者:苏晨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也是多发的疾病,约占儿科门诊的80%.此病一般冬季多发.但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小儿夏季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已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婴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很难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再加上由于空调的广泛使用而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以及贪食、贪饮、贪凉等种种原因,致使夏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频发.
作者:丁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是满足病人临终前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全面照顾,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护理和安慰病人,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给亲属以心理支持,让患者在后的生命历程中死亡,保持安详.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们采用中药健脾汤为主添加助消化及胃动力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并与单纯西药组69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老年人,目前在我国一般指60岁以上的人群,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65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性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地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性的损害,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隐袭逐渐发病,以智能障碍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在智能方面出现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与计划不足、注意力丧失;在人格方面出现兴趣与始动性丧失、情绪迟钝或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在记忆力方面出现遗忘,不能学习,在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在言语与认智力方面出现说话不流利,综合功能缺失.在老年人口中,痴呆的患病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4%~5%.80岁以上的老人可占17%-20%.
作者:冯焕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据新华社讯美国医学专家初步研究证明,一类用于降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使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几率降低45%.此前医学专家曾担心,某些采用降胆固醇药物的治疗方法,可能增加患者患白内障的风险.上述研究结果打消了这一疑虑.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首届国际血管健康学术会议亚太地区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日前在北京结束.来自法国巴黎的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主席Asmar教授就动脉僵硬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动脉僵硬度是一种新的全身心血管危险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鳞癌、腺癌为低,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一般说预后较差.本文就本院病理证实的45例,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外伤性脑室出血是临床少见的严重脑损伤,大多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我们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21例诊断明确的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现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王玉华;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初次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笔者分析了这52例糖尿病病人治疗失败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利用自体组织修复胆管的手术方法,可以保留和利用胆管下端Oddish括约肌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符合生理情况的理想治疗方法.2004至2005年,我科利用胆囊组织瓣修复3例肝胆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下面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王英;吕宝琦;王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便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自2005年1月份开始,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已广泛使用,且很受患儿家长欢迎.但由于小儿自身的特点,留置针的保留也是个难题,使用不当可发生一些并发症.本人通过对3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小儿留置针保留的原因、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主要为:1.明确了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应性气道炎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2.确定了以吸入技术为主的给药方法,不仅起效快、用药方便,而且不良反应少,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变为可能.3.防治哮喘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规范治疗并实施阶梯疗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尤其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常在生后1~3个月发病,多伴有颅内出血,死亡率高,幸存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自2004年12月以来用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出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鲁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各地二级以上大、中型医院大多应用了网络管理.这是医院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药剂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正在通过网络使药剂科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快速准确地查询信息,简化取药过程,减少药品库存,降低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医院药剂科网络建设的实践,讨论网络在药剂科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新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肛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许多肛肠病的原发灶.笔者自2001年起,采用中药配合直肠理疗,治疗肛窦炎15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承和;胡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一项大规模的国际临床研究表明,新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日前闭幕的第八届世界胃肠癌大会上,专家报告,通过对1002位晚期胃癌病人应用四种不同的化疗方案,结果发现,与传统方案(表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相比,含乐沙定和卡培他滨的新药联合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一年生存率由31.7%增至46.8%,并减少骨髓抑制引起的血液系统毒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阑尾炎发病的8%左右.多半是因患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及时延误所致.这一特点,在农村基层尤为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诊治过程中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疗效明显提高.手术率下降,并发症明显减小.住院天数较手术减少,病人满意.
作者:林强;宁廷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腹胀是指胃脘以下腹部胀满,腹皮绷紧的感觉,严重者胀大如鼓状,并常伴有食欲减退、腹部胀痛等症状.据临床观察肝病患者发生腹胀及其严重程度常与肝组织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肝病腹胀的原因很多,例如肝功能受损、胆汗淤积、胆汗分泌入肠道减少,引起消化功能尤其消化脂肪功能障碍,使肠道食物滞留过久,细菌产气增多:腹水、低血钾、肠道继发感染、肠功能紊乱、肝脾显著肿大等也是腹胀的主要原因.
作者:施俊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盲肠癌并不少见.据统计,国外发病率占全部结肠癌的4.2~21.5%,国内为5~13%,居第三位,仅次于直肠乙状结肠癌和降结肠癌.而误诊率相对较高,推究其原因,一是解剖上的特点,不易发现早期病变;二是鉴别上有困难,不易确定病变性质.
作者:姜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