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鳞癌、腺癌为低,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一般说预后较差.本文就本院病理证实的45例,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据新华社讯美国医学专家初步研究证明,一类用于降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使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几率降低45%.此前医学专家曾担心,某些采用降胆固醇药物的治疗方法,可能增加患者患白内障的风险.上述研究结果打消了这一疑虑.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外伤性脑室出血是临床少见的严重脑损伤,大多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我们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21例诊断明确的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现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王玉华;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也是多发的疾病,约占儿科门诊的80%.此病一般冬季多发.但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小儿夏季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已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婴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很难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再加上由于空调的广泛使用而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以及贪食、贪饮、贪凉等种种原因,致使夏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频发.
作者:丁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这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且对心脏、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及群多普利等,副作用多者为卡托普利,非特异性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副作用发生率不高,且均能耐受.其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作者:赵民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颅脑损伤后病人,尤其昏迷患者,易出现呃逆.作者经合理辨证,并参考古方,自拟丁香四逆汤治疗此类病人56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付生国;耿学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便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自2005年1月份开始,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已广泛使用,且很受患儿家长欢迎.但由于小儿自身的特点,留置针的保留也是个难题,使用不当可发生一些并发症.本人通过对3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小儿留置针保留的原因、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尤其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常在生后1~3个月发病,多伴有颅内出血,死亡率高,幸存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自2004年12月以来用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出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鲁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肝病患者在用药治疗中,首先要了解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情况及用药是否对症.据不完全统计能够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西药至少有二百余种以上.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安全的,而近年来,许多报道证实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柴胡、雷公藤、五倍子等也可造成肝损害.
作者:赵承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专科门诊病人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日平均输液人次达10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病人多,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量广,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多.现将本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韩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例1汪某,25岁,职业护士,丈夫是高层管理干部,孕足月产下先天性心脏病男婴.产下病儿不符合家人的期望,造成了产后的心理焦虑和不安.丈夫又不能常来陪伴,来了还常下楼抽烟,产后2周忧郁加重,焦虑易怒,而且家里一切由婆婆做主,老人言语不当、又得不到合理的产后饮食,产后4~6周更为明显,持续4个月,悲观焦虑、痛苦失眠、易哭绝望,后把婴儿从8楼抛下跳楼自杀.落得谋杀亲子,畏罪自杀的罪名.
作者:李文珊;邝孟诗 刊期: 2006年第14期
2006年2月11日在我院急诊科输液患儿中,有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占输液人次2.1%,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成立了调查小组进行现场监测.
作者:魏秋文;张瑜;李岩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曾广泛应用[1],近年来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Dispersible Tablets)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断应用于临床,由于克拉霉素作用更强大、副作用更小,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作者将克拉霉素分散片和红霉素肠溶片进行观察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梅;李文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小儿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不仅好发于年长儿,婴幼儿也有发病,好发年龄提前.由于其肺部体征轻微或缺如,常被漏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75例,占同期肺炎总例数的29%,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俊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社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出现了弱势群体.在农村,对于失去主要劳动力和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家庭来说,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构建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既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现就我县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状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值得推广的建议.
作者:陈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加替沙星是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科感染中应用广泛.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以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洪建治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首届国际血管健康学术会议亚太地区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日前在北京结束.来自法国巴黎的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主席Asmar教授就动脉僵硬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动脉僵硬度是一种新的全身心血管危险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初次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笔者分析了这52例糖尿病病人治疗失败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一项大规模的国际临床研究表明,新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日前闭幕的第八届世界胃肠癌大会上,专家报告,通过对1002位晚期胃癌病人应用四种不同的化疗方案,结果发现,与传统方案(表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相比,含乐沙定和卡培他滨的新药联合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一年生存率由31.7%增至46.8%,并减少骨髓抑制引起的血液系统毒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国外(以美国为例)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22.2上升至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322上升至1:56~93.作为临床医生,能否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抢救可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0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沈慧;谢静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