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俭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已属于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的常见病[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切实实施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作者:林新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方法 本院选择40位经常服用地西泮催眠的患者,年龄26~72岁.其中女性28人,男性12人,均无其他疾病.
作者:费文民;翟秀玲;赵金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患者,女,58岁,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块2年,于2006年7月9号就诊.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常规消毒,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穿刺抽取少许血性液体标本,瑞士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边形;细胞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多数细胞核较大,可见较大的嗜酸性核仁瘤细胞散在排列.
作者:段旭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朱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部近日修订了2003年11月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紫癜性肾炎大多见于7~14岁儿童,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IgA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本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予以治疗,但疗效难于确切评价.我们试用补阳还五汤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设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对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凤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多发生在老年或中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内囊出血多见,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抢救治疗及恢复功能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而护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勤;陈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利用阴道镜将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借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宫颈表层微小病变,发现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异型血管及早期癌变的所在,以准确选择可疑部位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98例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于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系统护理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2003年~2005年我院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自拟清热养阴安神汤,其主要组成为:柴胡(6克)枳壳(6克)百合(10克)竹茹(10克)沙参(10克)白芍(6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其功用为清心除烦,养阴安神,主治肝气郁结、伤阴化火所致心烦易怒,不寐多梦等症.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失眠者众多,作者使用此方治疗不寐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决定》、《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精神,在香港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通过培训社区护士,于2001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了以社区家居探访、家居康复、家居健康教育,以及幼儿保健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黎仙群;潘桂琼;张雪茹;温燕萍;苏敬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是指皮肤粘膜自发性或损伤后的出血现象.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瘀斑、血肿,也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可表现为内脏出血.引起出血倾向的原因很多,但就其发病机制而言,主要包括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中有抗凝血物质)三大主要因素.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合并发生,其出血特点大多是多部位、多器官的出血.局部病变引起的反复出血,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引起的呕血等则不属于出血倾向.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4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用全蝎配合氨茶碱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张立新;庞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基底细胞腺瘤并不多见,是一种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已得到确认,而基底细胞腺瘤是否可以恶变为腺样囊性癌则认识不一.我院遇见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腺样囊性癌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钟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致病原因[1],抗菌药物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医院用药中占首位[2].尽管多数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药物仍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由于临床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物中占首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儿童比成人更为明显,且种类较成人多[1],因此,儿科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脑性瘫痪(CP)已成为儿童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我科自2003年6月1日成立小儿脑瘫康复科以来,对30例CP患儿连续跟踪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短期按疗效住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诊断滞后,80%患者确诊时己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良机.食管支架置入是解除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手段,内镜直视下置入食管支架具有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优点,我院自2004年5月开展此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月英;王月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常规使用阿托品,在救治的过程中,由于对阿托品使用的间隔时间及剂量等掌握不准确,容易导致阿托品中毒现象的发生,严重中毒时易发生呼吸肌麻痹及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以中枢兴奋为主要表现者:病人高热、四肢阵发性抽搐、尿潴留、狂燥、谵妄、幻觉,临床往往误认为是阿托品化;亦有抑制表现者:病人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临床易误诊为阿托品不足,而继续加大阿托品用量.本院自1988年至今共接收乡镇卫生院转送中毒病人97例,本院9例,现探讨如下:
作者:冯学花;于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以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经产妇,近几年来,由于过早性生活和多次人工流产的增加,以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增高,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并因此而造成不孕症的发病率增高,这样给治疗子宫腺肌病带来很大困难,一般止痛药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更不能解决患者不孕的问题.
作者:刘英光;崔银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