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莺;杨美霞;华荣秋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现就在我院检测诊断的1 282例女性性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湖州市中心医院1994年1月1至2003年12月30日妇科门诊日志及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种为<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病种.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防疫司<性病防治手册>(1994年版).实验室诊断;尖锐湿疣(CA):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确诊;淋病(NG):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培养;梅毒(TP)初筛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确证实验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IIA);沙眼衣原体(CU)和解脲支原体(Uu)取尿道(宫颈)分泌物,采用荧光克隆抗体试验;生殖器疱疹(GH)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艾滋病(AIDS)使用HIV+2型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诊.所用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李寒英;袁建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近年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突发事件发生突然、紧急,对社会稳定及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2003年全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和爆发是一起典型的大面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影响至今仍令人难忘.
作者:彭四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4年4月28日,我市某污水提升泵站在污水井施工过程中,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重大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4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作者:张金龙;徐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且具有影响范围广,难以在生产工艺上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的特点.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及其他系统)两种[1].为探讨噪声危害对接触工人的健康损害,我们对部分接触噪声3年以上的作业工人,除进行电测听、血压、心电图检查外,还观察了噪声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根据世界各国历年来男、女性寿命统计,女性的平均寿命均高于男性,一般有3~5年之差,有的国家甚至有9年的差距;上海市2002年生命统计显示: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高出4.29年;而世界上百岁老人也是女性居多.男、女性寿命差距的研究众说纷纭,其原因如性别染色体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本文试从自我保健能力方面作男、女性别的比较.
作者:邱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对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内蒙古某医院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白蛋白(UMA)等进行测定,以了解β2-MG及尿UMA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慧芝;郝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3年是我区建设健康城区3年行动计划的开局发动之年,经过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衔道、镇的共同努力,总体开局良好.2004年是我区实现3年行动计划目标落实的关键之年,我们按照建设健康城区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注重依靠社会整体合力,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发挥各方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作者:徐建康;徐唐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大量研究表明,贫血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性格及免疫功能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为了解宁海县城区中学生贫血现况及1999年后的改善情况,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常见病的防治,我们于2003年9~11月,再次对城区4所普通中学8 369名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并与1999年的同期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洪因之;应可梁;卢丽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高血压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3].为了给高血压病一、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瑞安市20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了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危险因素调查,试图了解该地区高血压病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陈红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一级医院,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多(7万余人),又是人口导入区(居民人口数20余万人),人多面广(社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并且该院又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定的流感监测点,还是区卫生局指定的传染病综合门诊设置点(发热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工作量大、防治任务艰巨.我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依靠数年来不断完善的防治网络和全体医务人员不分日夜的辛勤工作,组织上不断加强管理,由分管院长担任院传染病领导小组组长,医务科科长、预防保健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临床科室及预防控制条线负责人组成,形成了院内上下两级工作网络.对传染病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并结合了考核情况监测分析工作质量,不断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本文就加强传染病管理中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王伟伟;陆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环境监测工作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目的可归纳为评价作业环境质量和反映工人接触水平两大类[1].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其监测策略和采样方式也不同.2002年6月1日实施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对作业环境质量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从原来单一的高容许浓度(MAC)变为大多数有害因素使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使现有的检测方法能配合新的标准限值,更客观、准确地评价作业环境质量和反映工人接触水平,本文将国内外各类检测方法的现况和进展加以探讨,同时也为各类作业环境监测工作者提供一些检测方法运用的依据.
作者:顾梅蓉;谢震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桶装纯净水已走入千家万户,它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透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在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1].
作者:周美玲;蒋红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Cox.A16,C-A16)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该病主要通过人群间密切接触传播,幼托机构易发生集体爆发.为掌握爆发流行特点,现对本区11起手足口病爆发分析如下.
作者:叶慧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寄生虫病是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而肠道蠕虫感染又是寄生虫病中为常见的.1988年南汇区曾进行过一次人体寄生虫病调查,当时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0.61%,是个感染较严重的地区.寄生虫病感染和流行与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1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影响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南汇地区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变化情况,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要求,2002年南汇区再次进行人体寄生虫病的调查,以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分析和了解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从而为新世纪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开拓新思路,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宋海红;叶平;徐梅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旨在建设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的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建设一个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支持的城市.
作者:乐之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无生命的物体表面是构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测工作对防止患与患、医与患、器与患引起的交叉感染极为重要.现将2001~2003年对本区34 家医院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作一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传播模式的调研提供依据.
作者:常顺妹;邵志萍;周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每个妇女都享有终身保健的权利.妇女保健应兼顾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生儿育女时的照顾.妇女健康问题是一个社区问题,只有健康的妇女才能有精力完成她的日常工作,扮演好她在家庭和社区的诸多角色,并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1].为探讨研究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2000~2003年我们调查并分析了449例上海市长宁区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
作者:陆珺;程凤仙;郑文蔚;施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中,政府作出了增加预防保健经费的承诺,这将大大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长期困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经费不足的状况.如何用好、管好这笔宝贵的资金,使之发挥大限度的效用,本文试从引进项目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措施来阐述项目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汪潮;顾泽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食品中的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重金属的污染又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为了解本市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根据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计划分工,我们在2003年对一些食品进行了重金属污染项目的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陆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3年以前的5年中,上海市闵行区预防性健康检查(体检)的人次数每年10万左右,其中基层卫生院及企业仅做除肛拭以外的体检项目,肛拭样品送区疾控中心检验.若体检合格,由区卫生监督所打印健康证,整个过程为手工操作. 为了充分利用各有关单位的信息资源,有效防止送样单和检验报告因手工抄写而引起报告错误并确保健康证的真实性,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实验室有关信息管理系统文献[1-3]的基础上,自行开发了预防性健康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经1年多使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开发与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名育;夏俊余;丁锦春;林青;陈秀华;夏月良;张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