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SPF-290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因素研究

许慧慧;苏瑾;宋伟民;周华;周峰;芮振荣;周莉

关键词:紫外线, 防晒化妆品, 防晒系数, 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SPF-290防晒系数分析仪测定SPF值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防晒化妆品乳液和膏霜共10个作为测定样本,研究SPF-290防晒系数分析仪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结果]涂样用膜的孔径与测得的SPF值成反向关系;SPF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至20min左右,变化幅度减小;温度与测得的SPF值成正向关系;湿度与SPF值成反向关系;所有样品的SPF值都随涂布量的增加而增加,涂布量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SPF值的较大变化. [结论]要使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应在用膜孔径、放置时间、测定时环境温度、湿度、加样量等测试条件上加以规范.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卒中单元:值得我国借鉴的急性脑卒中综合干预模式

    至今国际上并没有一种被公认的药物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1],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高达上百亿,但是对疾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仍然不尽人意.那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靶点究竟是什么?科学的认识应该是:在保护和管理已经发生的脑改变的基础上,积极预防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预防各种感染和加强营养支持.但是,这种观念没有在我国医学界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建立了Stroke Unit(卒中单元),即早期预防措施干预的综合性治疗模式,它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如何改良和完善当前我国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更科学地管理和治疗急性脑卒中,逐步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由区域性中心,再形成社区治疗网络的管理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王少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胰腺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胰腺癌由于部位特殊而难于早期发现,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国内外对于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增多.本文综述近10多年胰腺癌危险因素研究成果,以探索胰腺癌发生过程中可预防的病因和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

    作者:李新建;卢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系统管理中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用社区导向基层医疗(COPC)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2个服务点1 159名医保人群分成管理组672人,对照组487人,对管理组中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收集医疗费用支出数据,计算疾病管理率、有效控制率,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近期效果观察,管理组高血压病、糖尿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健康知识平均分值比教育前分别提高20%和49%,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4%和25%;有效管理率分别为90.0%和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和43.6%;高血压有效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7.6%提高到管理后的85.4%.直接投入的医疗经费高血压病下降了272.10元/月,糖尿病下降了249.97元/月. [结论]COPC模式对提高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内在质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作者:李惠娟;刘昊;季正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浅析医学科普的社会功能

    医学科普是以医学为内容,以普及为目的,以通俗化为手段而进行的创作实践活动.医学科普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各种功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医药卫生知识和保健方法普及到广大受众中去,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服务,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

    作者:虞桃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其研究概况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含有甲醛的树脂材料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建材、保温材料、家具、地毯等方面.此外,化妆品、油漆、除臭剂、有机溶剂、熏蒸消毒剂、烟草烟雾、书刊以及各种消费品中亦含有甲醛,致使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日趋严重,其健康效应问题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卫生工作者的关注.因此,研究怎样改善室内环境,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影响SPF-290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SPF-290防晒系数分析仪测定SPF值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防晒化妆品乳液和膏霜共10个作为测定样本,研究SPF-290防晒系数分析仪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结果]涂样用膜的孔径与测得的SPF值成反向关系;SPF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至20min左右,变化幅度减小;温度与测得的SPF值成正向关系;湿度与SPF值成反向关系;所有样品的SPF值都随涂布量的增加而增加,涂布量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SPF值的较大变化. [结论]要使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应在用膜孔径、放置时间、测定时环境温度、湿度、加样量等测试条件上加以规范.

    作者:许慧慧;苏瑾;宋伟民;周华;周峰;芮振荣;周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作用探讨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滞留及凝血功能障碍,而以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为了防治产后出血,临床上寻找了许多方法,传统的用宫缩素和麦角新碱治疗,以增强子宫收缩,效果较好.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病人无效或有禁忌证.其他治疗方法还有宫腔填塞纱条,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甚至子宫切除,虽说在抢救产妇生命中起关键的作用,但操作复杂,容易感染.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采用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防止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获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佩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上海市长宁区眼科定残518例临床分析

    眼科定残是由眼专科医生根据WHO盲及低视力标准和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对因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视力低下者进行鉴定.凡用手术、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患者均可评定为视觉残疾.这些眼残者可去有关部门领取残疾证,并享受有关的残疾人福利待遇.我中心是长宁区残联指定的眼科定残单位,为了解我区眼科定残状况,做好定残工作,现将1996~2001年在我中心定残的518例的临床资料作一综合分析.

    作者:陈恩生;张桂珍;赵爱凤;闵莉芳;施池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孕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近几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孕妇肥胖者增多,肥胖在孕妇中也有流行趋势.国内外学者日益重视孕期妇女体重的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并以母亲孕期体重的改变来预测巨大儿发生[1].为了解孕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本文对302例产妇进行了随访,为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提供依据.

    作者:陈贤超;周国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上海市松江区2001年性病疫情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人口流动增加,性病在我国重新出现并开始流行[1].为探讨松江区性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遏制性病疫情提供依据,对松江区2001年性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家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也会生癌吗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损59例临床分析

    对59例伴肝损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娄霞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简介

    社区导向基层医疗(community orented primary care,COPC)不是很新的东西,大约在40年前,Sidney等总结他们在南非、以色列工作的情况,提出了COPC完整的概念,并应用于实践中[1].强调健康服务不应局限在个人疾病的治疗上,而应该注意社区环境和行为的关系,从狭小的个人健康扩大到社区的关系,此即COPC.COPC的特征是:重视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相结合的以社区为定向的基层医疗.它比较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多元化、多层次防治慢性病的基本要素,因此COPC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上同样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1].

    作者:李惠娟;季正明;黄煊;刘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上海中心城区婴儿辅食添加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中心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 [方法]采用2000年中国婴儿辅食添加调查辅食种类的划分与分析等方法,对2000年出生的202名婴儿进行辅食添加情况调查. [结果]婴儿6个月时蛋类、肉类、奶类、植物蛋白、谷类、水果蔬菜添加率分别为:96%、48%、92%、11%、95%、89%;其中蛋类、谷类、水果蔬菜添加率达到或超过同期中国城市水平;肉类、植物蛋白添加率低于同期中国城市水平;换乳期奶类的添加明显高于同期中国城市水平.[结论]上海中心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时间较适宜,但6个月时辅食添加的种类不够全面,奶类是换乳期中主要营养源,而4个月前奶类添加率的增高,影响母乳喂养的维持;有必要制定母乳喂养与换乳期婴儿营养与喂养常规,加强过渡载体泥状食物的研究.

    作者:沃乐柳;金静君;郑慧;张建萍;苗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防治高血压是当务之急,在群众和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严华;陈闻一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PTa)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制品,它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PTw)的一种新型疫苗.虽然,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DPTw在控制这些疾病上很有成效,但是,由于该疫苗使用百日咳全菌体配制,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少数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1~3].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先研制成功含有丝状血凝素(FHA)和百日咳毒素(PT)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践证明DPTa的副反应低,预防效果好[4,5].我国于1993年研制成功DPTa,经人体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证实,其接种反应轻微,免疫效果好[6~9].我们于1998年12月在上海市卢湾区随机选择部分婴儿,基础免疫接种DPTa,用DPTw作对照,免疫后观察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

    作者:孙海燕;袁家麟;刘佩莉;王树巧;谢广中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建立计划免疫副反应国家补偿制度浅议

    1现状自我国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EPI)的倡议,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和麻疹疫苗作为基础免疫疫苗以来(即计划免疫),免疫预防以其低成本、高效益的特色成功地保障了儿童健康成长,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随着政府对免疫工作的重视,以及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计划免疫疫苗不断加大投入使用,尽管疫苗的安全性很高,只能引起极个别人的严重副反应,但有时因其严重性,加之接种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难以接受,社会不理解,严重影响了接种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与免疫相关的接种反应引发的纠纷案例也日趋增多,由于法律配套不完善,诉讼旷日持久,防疫机构陷入痛苦的被动之中,给原本处于良好状态的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作者:吴益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全科医疗服务对提高Ⅰ级监护老人生存质量的效果探讨

    慢性病已成为上海社区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尤其脑卒中、骨折、晚期肿瘤等疾病造成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使老年人及其家庭承受痛苦,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家庭和社会不堪重负.我院于1998年9月起,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实行Ⅰ级监护[1],提供经济、有效的全科医疗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

    作者:韩慧君;罗慧燕;林荫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声像图检测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价值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感染引起的以肾损害为主、同时伴全身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早期病理改变以组织器官的渗出、水肿为主.以对HFRS患者肾脏等脏器的超声声像图检测作为辅助诊断,国内报道较少.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HFRS患者200例在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做腹部超声声像图检测,主要观察肾以及肝、胆、脾、胰等脏器在超声图像下的改变,同期设立以发热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仲平;储峰;季青;裴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什么叫胃癌癌前变化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