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表现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即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的功能,因此合理的饮食和用药,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器官受损的危险性.
作者: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医学观念的变化,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口腔修复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口腔修复不应该再被单纯看作只是恢复病人生理功能,假牙也应是可以同时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人工器官.在口腔修复临床接诊的病人中,老年患者占很大部分,因此如何按照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接诊和修复是口腔修复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对口腔修复科老年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以寻求临床上医患更好的合作.
作者:赵海兰;焦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母乳是新生儿适宜的食物,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如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为达到婴儿纯母乳喂养率80%的目标,2001年1月1日~12月1日对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其中异常乳头60例,通过加强对产妇身心的整体护理,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使56例顺利实行了母乳喂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造成病人不适及血液动力学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栓塞、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本研究旨在评估胺碘酮用于转复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孙魁;李娜;杨利娜;高燕;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复肾的影像表现及多种影像学方法对重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病人全部做了B超及CT检查,其中5例做了静脉泌尿造影.结果静脉泌尿造影可清楚显示功能良好的重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对功能不良的重复肾则容易误诊.B超可显示功能良好的重复肾畸形,但对双输尿管及合并积水的重复肾则显示欠佳.CT检查可清晰显示重复肾畸形及合并积水的双输尿管,但对无扩张的重复输尿管显示不够清晰、直观.结论 CT检查是诊断重复肾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可辅以静脉泌尿系造影以更好地显示重复输尿管畸形.
作者:于春艳;杨建军;吴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贝尔麻痹重要病因之一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贝尔麻痹,静脉应用阿昔洛韦(aciclovir)治疗贝尔麻痹,作者未见国内文献报道,我们静脉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72例,并与口服阿昔洛韦疗效作比较.
作者:张振峰;程春苗;常家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糖尿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慢病之一,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青岛市某社区糖尿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对青岛市某社区60~80岁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取了有效的教育对策,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中;孙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据2002年1月到2004年1月统计,对96例老年男性尿潴留的病人,按传统的导尿方法插管,其中一次插管失败14例,占14.5%,本文就插管失败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孟光峰;于智梅;张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盆腔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49例,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23例、超声下穿刺5例、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21例,治疗后随访3~6个月.结果药物治疗及超声下穿刺组,与手术治疗组治疗后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痛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住院天数腹腔镜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经腹手术的术后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痛均高于腹腔镜手术;盆腔炎病程在1周以内的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腹手术(P<0.05);病程超过1周时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是急性盆腔炎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治疗及分离粘连的微创手术途径.
作者:张燕;曾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模拟冷超声在白内障超乳手术中降低角膜内皮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51例7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其中32眼使用模拟冷超声,38眼使用一般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和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冷超声组与对照组术后佳矫正视力≥0.5在术后1天分别为80.2%和59.1%.两组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周分别为85.4%和78.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拟冷超声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发生角膜水肿的分别为11眼和26眼.术后1周无角膜水肿,两组术后第1天房水闪光均高于术前水平,1周内减轻.两组间前房闪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模拟冷超声在白内障手术中可以保护角膜内皮,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迅速恢复佳矫正视力.
作者:王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几年来,我院在对毛囊炎与疖的治疗中,早期除少数应用20%~30%鱼石脂软膏外,多数情况下选用0.75%的碘酊,并在80例病人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抗肺癌免疫核糖核酸的疗效,了解免疫疗法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对难以实施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后的肺癌患者给予抗肺癌免疫核糖核酸肌肉注射,2mg/d,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患者的症状减轻,病灶及转移灶缩小,病情有所控制.结论肺癌患者单用或与手术治疗同用抗肺癌免疫核糖核酸,疗效确切.
作者:刘志勇;房静;李清;李庆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26岁至50岁12例,51岁至65岁8例,全部病例都经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PCR检察有淋球菌而确诊为慢性淋球菌性前列腺炎.其中感染淋球菌后患前列腺炎5例,先有慢性前列腺炎,而后感染淋球菌15例,20例患者全都用过西药治疗而未见效.
作者:张跃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辅助性或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般是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现将在临床上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桂英;赵经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眼化学烧伤是眼外伤中较严重的一种创伤,各种化学物品的溶液或粉尘溅入眼内、眼部接触强烈的化学性气体,均可引起眼的化学性烧伤.临床上常见的眼化学性烧伤分为酸性和碱性烧伤,由于其并发症多及眼在解剖上的特殊性,良好的眼部护理和心理护理与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2000年2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眼化学烧伤220例,在护理时采取分阶段、正确判断眼部化学变化,按照病情进展采取不同的眼部护理和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未发生角膜穿孔及眼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卞红梅;和玉芬;王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3小时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除传统方法治疗外给予静脉溶栓,即以尿激酶120万U溶于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6小时后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用5~7天,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1次,3天后改为0.1每日1次,观察其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对照组77.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53.1%,对照组16.3%(P<0.001).治疗后7天、2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及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配合治疗脑梗死优于单独传统方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周云;张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1年2月~2003年12月 ,我院应用3种微型皮瓣来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42例,共62指,同时重建感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鑫;赵亮;王文德;王业本;吴德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1月中旬,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晴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6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肺内占位的诊断已等同于肺内肿瘤的诊断,已被许多医务工作者所认同,且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医生对体检、病史询问流于形式,从而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导致诊断的错误.我们曾遇到两个病例,现将病例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李春伟;杨艳;潘燕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尿路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病程迁延到6个月以上,易转为慢性尿路感染.我们2001年~2004年共遇130例患者,对治疗组88例采用西索米星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李永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