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荷玉;胡吉雅;银花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问题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eus DM)是临床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护理易引起酮症酸中毒、感染并发心、脑、肾等血管病变,甚至会发生低血糖昏迷或高惨性昏迷而危及生命,护理重点应强调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向病人说明饮食治疗重要性,以利血糖水平的控制,病重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注意防止低血糖休克的发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立过程生物安全实验室,在20世纪50~6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主要是针对实验室意外事故感染所采取的对策.近30年来,我国政府和部分专家已逐渐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987年,为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天津一家生物净化公司合作修建了我国第一个国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3)实验室,并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操作规程,因为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其中也包括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不断发生[1].相继或前后,为了开展艾滋病研究,我国有关单位(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口了少数BSL-3实验室.

    作者:韩辅华;赵海霞;张文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2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生原因,总结治疗方法 .结果 24例病人中肥胖16例,滞产12例,合并糖尿病2例,贫血3例,产后出血3例.结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滞产、合并糖尿病、贫血、失血、休克有关,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术中精细操作是降低发生率的关键,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征象,加强治疗,可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谢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社交焦虑障碍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

    社交焦虑障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一种心理疾病,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积极关注,成为近年来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社交焦虑的病因、影响因素、干预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

    作者:鲁露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四联法治疗弱视163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四联法治疗弱视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对象为4~12岁患儿163例,298眼,男71例,女92例.四联治疗分别采用三色光闪烁法、光刷法、同视机法和遮盖法,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时间和方法 .结果 弱视程度越深疗效越差;年龄越小疗效越好,4~6岁为佳治疗年龄;调节性内斜疗效优于其他类型斜视的效果;具有中心注视的弱视眼疗效佳.结论 四联法治疗弱视,安全有效.弱视治疗越早越好,治疗的佳年龄段为4~8岁.

    作者:李丽伟;张熙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消毒方法的对比观察

    会阴消毒是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管前的护理常规内容,按护理学基础书中的会阴消毒是用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擦洗外阴部其顺序由内向外,后擦洗肛门,也可以根据病人情况增加擦洗次数,直到擦干净[1].但是教科书的消毒方法,是否起到确切的效果?未见过报道.在此,为了更有效地清洁,消毒会阴及尿道口,防止尿路感染,降低医院内感染率,现将2006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对我院妇产科病区的30例一般手术病人在留置导尿管及拔尿管前,均用0.1%新洁儿灭液冲洗和擦洗会阴,并根据病人情况增加擦洗次数的方法为实验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万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2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12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维持循环稳定;加强水、电解质及体温的监测和护理;严格气道管理.结果 122例患儿无并发症发生,都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监测,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美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

    戊二醛因高效、低毒,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但消毒效果受理化性质、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作者:郭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规范晨会交班提高护士形象

    晨会交班质量高低可体现护士的整体素质,如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可评价护士观察、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及工作责任感,直接反映护士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规范晨会交班,有利于提高护士形象、地位,也有利于护理管理人员较全面地了解护士的整体素质[1].我院护理部在迎接等级评审活动中,逐步规范了晨会交班内容、程序、形式等,护理部对晨会交班质量在质控会议中进行讲评.现对我院96次晨会交班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如下

    作者:谭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全麻下俯卧位颈椎手术眼保护方法的探讨

    目的 对俯卧位颈椎手术患者全麻术中采用眼保护措施以减少术后眼部并发症,并形成相关护理常规.方法 将36例在全麻俯卧位下行颈椎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采取将双眼结膜囊均匀涂抹红霉素眼膏后再贴眼保护膜的防护措施,对照组仅在眼部结膜囊涂布红霉素眼膏,但不贴眼保护膜.观察两组术后眼部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无论眼部症状还是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对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手术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眼保护措施.而采取结膜囊涂抹红霉素眼膏后再贴眼保护膜的防护措施,能显著减少手术后患者眼部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眼部保护方法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小琴;熊朝霞;董雪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5年2269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开裂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避免及治疗切口裂开的方法 .结果 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程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对手术后腹部切口裂开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切口裂开,切口裂开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裂开与年龄、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切口张力增加、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手段,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减少病人痛苦和损失,也避免了医疗纠纷.

    作者:曹莉;赖晓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子宫切口妊娠3例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CSP是指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常造成临床处理困难,易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引起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付红梅;张春香;汪九红;刘玉荣;洪海燕;洪碧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院内感染的控制

    目的 探讨免疫力低下的身体易于被感染或患癌症;免疫力超常也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结果 ,如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方法 将癌症病人因肿瘤的侵袭性破坏和多次的放化疗,常使其免疫机制受到严重抑制,发生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对此类病人在预防院内感染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结果 良好的护理,规范的操作,可减少感染,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糜、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表现,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结论 医院是各种疾病和病原体聚集的地方,也是体质衰弱、免疫功能不全、低抗力差的病人聚集的场所,所以护士的技能操作、医院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郑丽娟;佟伟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结合临床实际规范护理操作培训的探讨

    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还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但在临床考核中发现,操作脱离实际,查对流于形式,缺乏个体针对性.近年来护理部在规范护理操作培训上下功夫,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取得一定成绩.

    作者:刘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通过班主任工作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要有真诚的爱心,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和目的 .

    作者:柳海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痛泻要方治疗慢性泄泻体会

    本人认为泄泻病病机以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肝郁脾虚、脾气亏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热阻滞为主要证型.选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泄泻,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安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鼻胃管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进展

    鼻饲是指不能经口进食或失去自己进食能力,却还有胃肠消化功能的患者的一种重要进食途径[1].根据胃肠道插管的途径,可分为鼻胃管、口胃管、胃肠管或肠管、空肠造瘘[2].目前,临床应用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肠内营养支持[3].国内护理学者对鼻饲护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老年人的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能经口进食必须由鼻胃管饲供给营养的老年人亦越来越多[4]本文拟围绕老年患者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美香;张燕燕;谭英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生儿呕吐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新生儿胃、食管反射协调功能差,呕吐时容易出现误吸.轻者致吸人性肺炎.重者可造成窒息死亡.疾病引起的呕吐,严重者因大量胃液丢失,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呕吐可发生营养不良[1].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我院新生儿呕吐病例1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综合性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频发呕吐、意识障碍,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所致呼吸异常以及合并肺部损伤等,使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是造成本病急性期或恢复阶段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非常重要.我院神经外ICU病房自2007.5月~2009.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采取综合性气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工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平;陈雅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影响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绩溪县妇幼保健所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为病例,本所病例同天出生或次日出生时间与病例近的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为对照,采用1∶1配比,应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经对脐带缠绕、羊水污染、分娩方式、孕次、产次、新儿体重等共计13个暴露因素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污染、新生儿体重≤2000或≥4000、孕妇有无自然流产史是影响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的暴露因素,其OR值(95%可信区间)和p值分别为:OR=1.6490(1.0063~2.7023),P=0.0472;OR9.0000(1.1402~71.0402),P=0.0371;OR=0.2821(0.0876~0.9078),P=0.046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羊水污染、新生儿体重不正常、有自然流产史孕妇、阴道产不顺产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工作.

    作者:邵巧秋;程扶雪;方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综合手术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89例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4年2月至2009年1月对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89例95条肢体进行了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所有肢体均行浅静脉手术.63例68条肢体在行浅静脉手术的同时行股静脉腔外瓣膜修复成形术,21例22条肢体同时行股静脉腔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结果 所有患者跛行、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16条合并溃疡病人术后15~40d愈合,全组经彩超复查92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重度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病人的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的病变同时综合性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马翔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