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沈艳梅;彭轩
目的:掌握某市放射卫生工作的现状.方法:抽取某市10县(市、区)医疗放射单位、防疫部门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监测.结果:监测的95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和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介入治疗单位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发证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均达到100%.结论:某市在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方面开展得较好,但在放射卫生监测方面尚有不足,今后应加大力度做好此方面的工作.
作者:李朝晖;张远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二甲基甲酰胺(DMF)虽属低毒,但是强亲肝性毒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1].高浓度吸人可引起急性中毒[2,3].文献报道发病的潜伏期为6-12h[4].笔者所见1例接触DMF18d中毒死亡病例,予以报道.
作者:丁云龙;应国祥;金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一起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事故经过、中毒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等资料,明确诊断,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根据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病人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患者可诊断为急性职业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防护设施不达标,引起4名作业工人发生三氯甲烷职业中毒的事故.
作者:张仁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五金制品厂手臂振动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五金制品厂研磨车间162名长期接触手传振动的工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该车间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超出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2)162名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中,发现有42.59%手指发麻、38.27%手指关节痛、37.04%痛触觉减退、22.22%振动觉减退、43.21%冷水复温试验阳性;162名工人中有132名做了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异常有78例(59.09%).3)有61人(37.65%)诊断为职业性轻度手臂振动病,2人(1.23%)诊断为职业性中度手臂振动病.结论:五金制品厂研磨车间工人手臂振动病的发生率高,振动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严重,建议该厂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作者:黄丽蓉;陈朝东;李敏;杨丽文;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掌握沙漠油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噪声暴露分组,噪声观察组256人,对照组188人为非接触噪声人员.用常规方法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高频气导听阈,按GBZ49-2007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作业现场共监测19个噪声点,其中有3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15.79%;噪声强度为78-97dB,平均(85.0±2.0)dB;噪声组中单耳听力损失罹患率为17·77%·明显高于对照组(11.44%)(x2=6.79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延长,听力损失罹患率有增高趋势,工龄10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噪声组和非噪声组中,男性听力损失罹患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提示泵工、锅炉工等工种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失.
作者:薛来俊;张彦红;张大军;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腈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方法: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某腈纶车间733名丙烯腈作业工人和同地区610名不接触毒物人群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饮酒、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未见接触组脂肪肝检出率、ALT水平升高.接触组肝囊肿、肝光点增粗检出率、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腈作业人员的肝脏损伤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作者:闫若玉;龚辉;吴炜;黄简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为使实行非常规工作制的海洋石油作业工人的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应对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方法:根据非常规工作制的劳动特点,选择魁北克(Quebec Model)模型调整职业接触限值.结果:对硫化氢不予调整,正庚烷、正己烷调整后,取日或周调整中较保守的调整值.结论:在当前广为使用的调整模型中,Quebec模型使用条件灵活,计算简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宋文青;邵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来,Coggon等人报道了1979-2000年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与工作有关的死亡状况.实际上,职业性死亡研究(occupational mortality studies)是流行病学中古老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十年一度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职业人群死亡模式报告,该报告自19世纪以来一直连续发表.这些研究利用常规搜集的数据(死亡证明)来研究不同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死因别死亡模式.
作者:Mannetje A;Pearce N;刘芳;王铁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广州两家冷冻厂低温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83例(女45例,男38例)低温作业工人(接触组)进行体检,并以非接触低温作业人员66例(女35例,男31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已校正的国产通风温湿度计和风速测定仪测定低温作业场所的微小气候.结果:低温作业工人每天在(-8--20)℃的条件下工作3h.接触组头痛、头晕、腕关节痛、膝关节痛和腰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接触组抗链球菌溶血素(抗O)、红细胞沉降率(ESR)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接触组抗O、ESR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接触组抗O、ESR水平与接触低温工龄的长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广州冷冻厂低温对作业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作者:张莹;李焕英;陈仲宜;谢国强;陈玉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查明中毒事故发生原因,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方法:通过收集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职业史调查、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氢浓度检测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某私营冶炼厂熟化车间的1名男性熟化工人,因在砷化氢浓度超标且无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7.5h,出现身体不适,巩膜、皮肤黄染和排酱油色尿等血管内溶血表现,并累及肝、肾、心脏等功能损害,经三个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这是一起严重的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并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执行力度,对违法导致发生职业中毒的企业,应依法追究责任,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肖建华;沈艳梅;彭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为发现企业在职业中毒预警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职业中毒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88家企业2009年度预警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部分企业对职业中毒认识不足,卫生防护设施和报警装置设置不全.结论:职业中毒的风险始终存在,企业要完善健全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设置完好的自动报警装置,具体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作者:吕敏;金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某中药厂近5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该中药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中药粉尘、噪声、微波辐射和高温等,有的工作点有超标情况.近5年未发现患职业病人员,表明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具有一定控制效果.结论:该中药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中危害因素种类和控制措施未变化,但控制部位不同.应通过合理安排产能和每日工作时间等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人影响.
作者:王致;麦诗琪;廖阳;刘丽芬;梁嘉斌;张燕;刘移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复习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概述该病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特点.
作者:闫丽丽;王洁;傅绪珍;李思惠;万伟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现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2002年3月起施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安全标准规范日显滞后,危化品企业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和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更有效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对条例作了修订.
作者:陈浩;徐纪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期续上期继续连载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2010年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域限值名单.TLVs包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短时间接触限值(STEL)和上限值(C).对大多数物质而言,仅有TWA或同时有TWA和STEL.如果超过任何一类TLV,就认为该物质存在潜在危害.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员在高空建筑上作业的频率增加,高空人员遇险事故也不断增多.对此,分析了高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高空遇险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作者:杨文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消防院校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的特点和差异性,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22名女性学员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军人常模、地方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消防学校女性学员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总分和主观支持分低于军人常模,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女性常模.2)支持利用度得分存在显著性的年级差异.结论消防部队院校女性学员所获的社会支持来源不同,社会支持对女性学员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作者:李佳;张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消防院校学员社会支持的特点和差异性,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61名学员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军人常模、地方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某消防院校学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学员的客观支持分和支持利用度分高于军人常模,主观支持分低于军人常模.2)男女学员所获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随年级增长而减少的趋势.3)特招队学员和已入党学员总分、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高于非特招队学员和非党员;有功勋的学员比没有功勋的学员有更好的社会支持;非独生子女的主观支持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不同户籍学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防部队院校学员所获的社会支持来源不同,社会支持对学员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02期